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随笔 | 灵感源于学生的笔尖 ——关于写作教学的随感

「培训」随笔 | 灵感源于学生的笔尖 ——关于写作教学的随感

随笔 | 灵感源于学生的笔尖 ——关于写作教学的随感


灵感源于学生的笔尖


——关于写作教学的随感


□ 杭州市丁兰中学 王杨军


对于这次杭州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微课比赛,我其实并没有特意准备,只是从我和我校教研组一直在打磨的写作课中抽出了一节,再加提炼,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8分钟的视频。因为教研组长沈老师与教研员的大力推荐,我便偶然收获了一份喜悦。


✿ 命题作文→自由随笔


从最初踏上讲台开始,我就有布置学生定期写随笔的习惯,通常一周一篇,称之为周记。乃至初三中考前夕,我依然固执地坚持着这个习惯。直到他们毕业之际,为班级每一个同学写完一篇长长的回忆录为止。让学生写随笔,并不是我写作教学的一个补充,而是重要内容,权重在考场作文之上。命题、半命题或者材料作文,反倒是偶尔布置一次。


为什么是随笔?随笔,没有固定的主题,没有限定的章法,都是写作者生活的记录、性情的流露,长年这样的写作练笔,会不会造成写作教学效率的低下?诚然,学生的随笔内容与写法五花八门,难以统一指导与讲评;但这种自由习作,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持孩子对于写作的兴致与热情。而兴致与热情,在学业道路上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这种自由的写作,更能让我看到孩子最真切的学情。他们暴露的写作问题,并不一定与教材教参中提到的问题相吻合。他们的写作最缺什么,在随笔中更能清澈可见。


✿ 批阅作业→批阅作文


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压力逐年加大,这是教师群体的同感。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疯长,让我们忙碌于批改各项作业:字义字形、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古诗文阅读训练题、单元检测卷等等,虽然小有抱怨,却也“乐此不疲”。对于基础知识积累和阅读理解的作业批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但对于作文的批阅似乎没有这么尽心尽力,常常只是草草画上一个分值而已。


其实批阅学生的作文,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透过文字,能够窥见学生千姿万态的内心世界,这可以说是语文老师的专属特权。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他们的趣事糗事与你分享,他们的内心秘密向你摊牌,他们的忧伤苦衷同你倾诉,他们的无聊慵懒让你看见。于是每次随笔一上交,无论当时手头多忙,我都情不自禁地顺手赶紧翻上几篇;于是我夜晚最安静那段时光,总是献给了写作本,然后发现自己越批越慢,一不小心沉陷到孩子的世界中去了。


清晰地记得在两年前,章新其老师到校指导教学的时候,我们语文组老师向他抱怨每天的作业批不完怎么办,章老师笑道:“我以前从来不批作业本的,每天只是批批作文!”这自然是朋友间夸张、亲切的说法,却给我的教学理念中种下了“作文很重要”“批作文很重要”的种子。 


✿搜寻范例→积累素材


上好一堂作文课的关键,是备好典型的案例材料。对于初中生来说,没有写作实例的讲授,都是耍流氓。空谈再好的写作理念、再妙的写作技巧,没有配合以实例,除了写作能力本来就拔尖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难以落地生根的。讲一个写作方法,至少有一则范例,这样学生便可有直观的感受,很容易接受。


我喜爱读学生的作文,遇上一些别具匠心的佳作,更是满心欢喜。我会赶紧拍照扫描,空闲时打成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每次遇到各类征文活动的时候,我几乎很少让学生去临时创作,只消从我电脑中的作文收藏库中挑选几篇合适的,便可投稿参赛。翻阅我的手机,最多的文件,莫过于学生作文片段或全文的扫描照片了。前年,我将自己收藏的佳作,连同学校其他班级上交的佳作,合集出刊,名曰《丁兰文学》。我也创建了一个名为“语文山水”的网站,其中一个重要的版块,是专门用来分享班上学生的佳作的。拥有一个日积月累的作文库,可以为写作课堂设计、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


写作课的范例材料,与其备课时去苦心搜索,不如在自己批作文时就做好积累。写作课上使用的范例,最好是来源于本班同学。对于佳作的展示,打上班级与姓名;对于反面的案例,隐去姓名的时也须要说明一下是本班同学的。因为知道时自己同班的作文片段,学生往往会提起很大兴趣,听得格外认真。而且,佳作的展示,又会悄无声息地给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我也曾用过别人著作中的案例,但教学效果远不如自己从学生作文中摘录而来的。批阅作文时,有意识地积累典型的写作片段,也避免了用时去四处中苦苦搜寻适合的材料,这给我的写作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我们写作备课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无论是从学生作文中收集的材料,还是从其他渠道搜寻来的材料,都不能很好的契合本次写作的教学要求。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教师自己动手所写的材料,那一定是最合适的。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对本次写作的症结,会有更深的体悟。比如这次获奖微课《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中末尾两则范例材料(《秋天的怀念》的写景开头、《香菱学诗》写景结尾),均由自己创作。如果教师能同学生一道完成一次写作任务,那么这样的写作课堂一定是充满温情的。所谓教学相长嘛。


✿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从生字词,到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再到主题思想,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堂语文课的标准模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套很好用的语文课模式,成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许多语文老师屡试不爽。回头一想,我们的绝大多数的语文课不过一直都在做阅读教学而已,至于写作我们涉足得太少太少。虽然2016年部编版新教材的施行,已经很大程度上变革了语文课堂,但旧的教学模式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也许是因为写作课不知道教什么,也许是因为写作课没有“套路”可寻,又或许是因为作文教了或不教并不会对学生考场作文分数有太大的影响,于是写作教学一直是游离在语文课的边缘。阅读与写作本该平分秋色,奈何写作黯然失色。


初入教师生涯这几年,我逐渐察觉,与学生阅读思维低下的问题相比,写作能力欠缺的问题更加令人堪忧。许多学生因为从小网络打字聊天的影响,文字表达很不不规范,网络用语大行其道,支零破碎的口语拼凑成文;语言不连贯、语序错乱、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种种病句如杂草丛生;甚至连基本的标点符号都不善使用,段落中一个逗号用到底的现象比比皆是,符号表情倒是在作文中大肆横行;内容空洞无物,叙事索然无味,五六百的字数竟是让一个初中生写作文倍感痛苦的因素;更不用说文采、创意,称得上佳作的文章是凤毛麟角。


从语文教师的研训情况来看,阅读教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写作教学的探讨则相对滞后。为一篇小说或是散文设计一个教学过程,老师们大多都可以在短时间里完成,井井有条,也不乏亮点;但面对每个单元末尾的写作内容,却都表示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最后多是不了了之,或者简单处理。






2016年下半年,教研员来校综合调研前夕,学校安排我来上公开课。趁此全校语文教师听课、评课、讨论的契机,我将教学课型确定为写作课,打算以此来突破令人棘手的写作教学。于是在公开课前夕,我开始了连续一个月的写作教学磨课。回想此前,我写作课大多还是过于轻描淡写。


✿ 写作教学→景物描写


写作公开课确定,但具体教什么内容呢?在我们没有正正经经地探究过写作课的真实现状下,该从哪里开始上呢?我开始从学生的习作中寻找答案——学生最缺乏的写作方法最先教。一直以来,大量学生习作的批阅,让我对学生写作的痛点有清晰的把握。


通过对比善于写作学生的文章与不善写作学生的文章,我发现有一条明显规律:字数不足的文章相比字数满溢的文章,少的是描写;毫无文采的文章相比文采飞扬的文章,缺的是描写。在几种表达方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的运用,差异并不大。而描写的运用,则是大相径庭。善于写作文的同学,事物描写信手拈来;不善写作文的同学,似乎从来没有描写的习惯。初中生会不会写作,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会不会描写。


描写按照对象不同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但其中以景物描写最为重要,在写作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因为景物描写还承载了太多的文学作用,诸如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等,这是其他许多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景物描写又往往是文章体现文学审美的核心要素,景物的格调决定文章的格调。


记得上一届一个学生,在她的周记中写过这样的内容:


我像泄了气的球一样去趴倒在桌上:“唉,还要写周记!” 她却不以为然,认为写周记是再简单不过的作业了,15分钟就能写500字,脑子里想到什么就下笔写,反正开头几十个字的写景,中间写写“流水账”,末尾再随便添上两笔,很容易的!我很羡慕这种技能。(丁兰中学陈佳怡的随笔《“流水账”》)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两个孩子之间纯真的对话,认为写作简单的女生介绍自己的写作伎俩“反正开头几十个字的写景”,虽有些调侃戏谑,但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也意识到了写景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翻看写作能力弱的同学的随笔,可以发现,粗线条勾勒事件节点,末尾加上一句生硬的感叹句,是他们完成五六百字字数任务的唯一方法。没有观察,没有真情,不见任何描写。而这样对付写作的同学,绝不在少数。拿什么来拯救你,这贫瘠的、可怜的文笔?——唯有描写,尤其景物描写。


有一次写周记,一位写作优秀的的学生,面对单调的生活,也遇到了找不到写作话题的困惑。最后他通过大量描写窗外触目所见景物,来表现她构思写作的纠结心理以及光阴的流转,巧妙从笔头流泻下一篇题为《写周记》的周记。后来我在写作课上分享出来,对这巧妙的景物描写做了评析之后,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对这种笔法发出恍然大悟的惊叹。


就这样,基于学生的写作现状,景物描写,成了我一些列写作教学课程中重点的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扎根于学情,才会真正懂得要教什么的。教学的一切从学生那里寻找答案,作文教学的灵感也源于学生的笔尖。让“语文究竟教什么?”“写作究竟教什么?”这样的茫然,成为消散的过往。脚踏实地耕耘于语文这方天地之中,并始终不忘诗意地栖居,也不忘让学生诗意地栖居。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