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一、必修(10)

1.《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助记]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助记]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助记]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助记]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壅也》)

[助记]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助记]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助记]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助记] ”“”“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助记]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助记]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助记]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助记] 意思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情境默写】

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          ,         

2.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                    

3.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孔子曰: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7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华无实。

8《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接着孔子又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      

9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10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答案】

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2.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3.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4.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7.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

[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 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情境默写】

1.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2.文中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3.文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4.《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接着用          ,          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5.《荀子·劝学》中以        ,          论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6.《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与之相反的是螃蟹心浮气躁,以致          ,           

7.《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的变化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9.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1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答案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屈原列传》(司马迁)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明也,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污泥之中,蝉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然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助记] 通过对《离骚》的高度评价赞美了他志洁行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节。

【情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离骚/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7)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也。

[助记] 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其可忽乎?

[助记] 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能保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以为度;忧懈,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文武争,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助记] 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观照积德义,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拓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                  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

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7)《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

8)《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相似。

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         ;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     

    ,应该深切戒慎。

10)《谏太宗十思疏》中                  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现象。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9)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1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

5.《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记] 提出论点: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助记] 批判反面现象,论证论点。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助记] 举正面事例论证论点。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助记] 写为文之由,批判时弊,强调自己的观点。

【情境默写】

1)韩愈的《师说》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             的尴尬局面。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解释。

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7)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8)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9)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                       

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择其善者而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6.《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助记] 铺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助记]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助记] 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助记] 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情境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4)《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声         

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6)《阿房宫赋》中                  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描写阿房宫中宏伟壮观的复道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旋转的水纹,接着作者感叹         ,建筑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         

8)不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里所说:         

         

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的两句是                  

10)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4)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5)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6)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7)矗不知几千万落/高低冥迷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0)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7.《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助记] 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

[助记] 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力亏,导致其灭亡。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助记] 写齐、燕、赵灭亡的原因。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助记] 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助记] 借时讽世,借古喻今,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情境默写】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                

                  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                           ’”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6)《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                

                  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

9)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  

     

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         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莽,故今具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

[助记] 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助记] 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助记] 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助记] 信末客套语。

【情境默写】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________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辟邪说,难壬人

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8)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9.《赤壁赋》(苏轼)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助记] 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于是饮酒乐甚,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

[助记]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助记] 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助记] 写作者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助记] 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情境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的流去,“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9全国卷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7)《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借自己的动作神态侧面展现了洞箫声音的悲凉。

9)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

10)《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效果。

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9)白露横江卷起千堆雪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仰啸歌,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可爱。

[助记] 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及作者对项脊轩的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而泣;娘以指叩门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助记] 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往事:叙伯父的分家,一个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败衰落;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勾引起对早逝的母亲的追忆;瞻顾遗迹,先大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读和殷切希望仍历历在目。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助记] 叙写项脊轩多次遭火未焚。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助记] 以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负之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助记] 补叙妻子生前死后的生活琐事,重点是从项脊轩的变迁中抒写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庭有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助记] 托物寄情。

【情境默写】

1)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发呆的画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很自然将感情基调由,语言非常朴素。

5)《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回忆妻子常常到轩中“__________________”,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6)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项脊轩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

7)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8)《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不仅写出了作者日常细微的感觉,还刻画出了一个忍耐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话从而表达祖母对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将破旧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书斋后,在庭院中种植绿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东犬西吠;鸡栖于厅

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4)多可喜,亦多可悲

5)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7)(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

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9)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二、选择性必修(10)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助记] 孔子问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助记] 弟子述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助记] 孔子评志。

【情境默写】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师长自居,而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打消弟子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畅快地各言己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________;至于礼乐教化则”_________”

4)在《论话·先进》中,公西华在谈自己的志向之前,先谦虚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6)《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_”,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_________”

8)在《论话·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9)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10)《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轻松、亲切的环境后,又启发弟子各言其志的。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可使足民以俟君子

4)非曰能之愿学焉

5)浴乎沂风乎舞雩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春服既成咏而归

8)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2.《报任安书》(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灭,不可胜记,唯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助记] 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助记] 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情境默写】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5)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6)序八州而朝同列

13.《过秦论()(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助记] 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人和、政通等的优势。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助记] 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助记] 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秦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助记] 写陈胜起义的情况和秦的结果。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非于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助记] 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情境默写】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4.《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2.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4.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礼运》(《礼记》)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助记] 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

【情境默写】

1)《礼运》认为,大道通行的时代,“____________”,不仅选用贤才,而且“____________”

2)《礼运》中描述大同社会人人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运》中的大同,人们以俭为德,对浪费现象深恶痛绝:“____________”;但不是一定要把财货据为己有:“____________”

4)《礼运》中,孔子认为大同的境界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不仅“____________”,壮有所用,而且“____________

5)《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大道施行的时候广泛任用人才、以诚信和睦为美的社会风气。

1)天下为公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5.《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助记] 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助记] 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都由于刘病日笃而有着报国恩徇私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助记] 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助记] 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情境默写】

1.《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2.《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已经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4.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5.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1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敛裳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岁十一月也。

[助记] 言陶渊明做官的原因和经过,辞官归田的原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悟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

[助记] 言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本段表达出归心似箭的心情。

乃瞻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引壶以自酌,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观。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景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助记] 写出了作者想象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助记] 作者想象归家后的生活,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助记] 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

【情境默写】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写了作者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拄扙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怨自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园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园子的乐趣。

7)《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跟乡里故人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10)《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6)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驼,不知始何名。病,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助记] 第一部分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窥效慕,莫能如也。

[助记] 言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助记] 橐驼谈种树经验。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早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以劳吏者,且不得,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助记] 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

[助记] 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情境默写】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机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技能高超,描写他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说自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的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树木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5)《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来的时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人效仿郭橐驼种树,却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从培土和根土的角度概括树木的本性,同时也揭示了种树要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对话,运用养树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其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养人之不善,从而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9)《种树郭橐驼传》中先把官吏来乡,扰民伤民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之后又用百姓的生活实况大胆质问长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阐释了治人更要养人的道理。

10)《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且硕茂早实以蕃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5)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7)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0)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助记] 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之。

[助记]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助记] 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岂独伶人也哉!

[助记] 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情境默写】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满招损,谦得益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9.《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之口有石钟山焉。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助记] 写作者对有关石钟山命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质疑,突出实地考察的必要性,是作者考察的缘起和展开下文的依据。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之,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人,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磔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之声,与向噌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之乎?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助记] 写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情景,终于弄明白了山名石钟的真相,为下文转入议论、阐发主题铺垫。

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助记]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凡事须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传说或臆断。是作者考察后的感想。

【情境默写】

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3)《石钟山记》中,苏轼强调了要揭示事物的真相必须实地考察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 ,显然是不可以的。

4)《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5)《石钟山记》里,作者交代写这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石钟山记》对石钟山命名由来,作者态度各异,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______”,而对于唐朝李渤的考证,则是“________”,颇为耐人寻味。

7)《石钟山记》中,苏轼告诉苏迈,绝壁之下听到的噌吰之声窾坎镗鞳之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8)《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石阴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写宿巢的老鹰受惊动而飞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鹳鹤奇异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6)人常疑之余尤疑之

7)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

8)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9)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10)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20.《登泰山记》(姚鼐)

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助记] 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其级七千有余。

[助记] 写作者来泰山的时间和路线。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助记] 写登临泰山的路线,作者交代了自己登山和古人登山路线有异;写到了泰山之巅看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雪山晚晴图,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成五。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

[助记] 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景象,描绘了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失。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助记] 写泰山的名胜古迹,作者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记。

[助记] 从作者游踪所及,综合叙述泰山景色的特点;交代作者。

【情境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登泰山记》,日出之前,“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

7)《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大风扬积雪击面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7)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三、诗词曲(40)

21.《静女》(《诗经》)

静女其我于城隅。爱而不,搔首

[助记] 男子和女子约会,到达地点后却找不到女子,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静女其我彤管。彤管有,说女美。

[助记] 男子回想起静女赠送彤管。他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

自牧荑,美且异。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助记] 男子回想起静女赠送荑草。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是最美的礼物。

【情境默写】

1)《邶风·静女》中点明女子与男子约会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静女》中描写女子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男子着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静女》中,男子到城角赴约,但静女“_________”,男子只能“_________”

4)《诗经·邶风·静女》中写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男子对恋人赠物爱屋及乌式的反应。

6)《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对此评曰:非此荑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7)《静女》中写女主人公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物微意深,一如陆凯《赠范晔诗》中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所赠管箫的喜爱。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8)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2.《无衣》(《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矛。与子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助记] 这首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情境默写】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4)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5)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6)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7)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23.《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余初度兮,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助记] 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芷兮,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之木兰兮,夕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兮,春与秋其代序。

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助记] 自述一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

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夫先路!

[助记] 急切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情境默写】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屈原《离骚》中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愿意一马当先作为引路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6)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了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诗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志向的气节。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虽然身处浊世,但自己光明洁白的本质不会有丝毫减损,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品格。

9)屈原把老百姓的生活时刻挂在心头,《离骚》中他伤心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

10)《离骚》中与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夫孰异道而相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7)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

[助记] 写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助记] 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情境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仿佛遭遇冷水泼洒,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4)《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5)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6)在《涉江采芙蓉》中,采用设问手法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5)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有杜康。

[助记] 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

青青子,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助记] 写作者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

明明如月,何时可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阔谈,心念旧恩。

[助记] 写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

月明星,乌南飞。

绕树三,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天下归心。

[助记] 写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礼待天下奇才。

【情境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5)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鹿鸣》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招纳贤才的热情。

6)《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自比周公,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歌行》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意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8)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2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助记] 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

[助记] 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助记] 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笼里,复得返自然。

[助记] 写新生活的愉快,和如释重负的心情。

【情境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5)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2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助记] 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助记] 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助记] 写诗人用酒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不敢言。

[助记] 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但是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

【情境默写】

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其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拟行路难(其四)

1.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2.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3.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4.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5.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2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助记]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

空里流霜不觉飞,上白沙看不见。

[助记] 写初月的朦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助记] 写高月的皎洁。

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助记] 由月而起,发思古之幽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助记] 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助记]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鸿雁长飞光不,鱼龙潜跃水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助记] 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情境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6)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9)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9.《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助记]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助记] 描写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情境默写】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30.《蜀道难》(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膺坐长叹。

[助记] 第一层介绍蜀道的起源,极写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助记] 第二层感叹蜀道之险、可畏,本层以何时还起句,描写景物的凄清,并突出山水之险恶。

剑阁峥嵘而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助记] 第三层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前人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

【情境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蜀道难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高水曲的特点。

4)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5)李白《蜀道难》中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山谷中水流发出巨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助记] 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和自己对它的向往之心。这是引起梦游的动因。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

熊咆龙吟岩泉,栗深林兮惊层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兮生烟。

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然中开。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助记] 写登山览胜,梦中游天姥的全过程。

忽魂以魄动,惊起而长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助记] 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当中。

【情境默写】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为历代文人传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化用这个典故,写到“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长蛇极写蜀地的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古代诗词常以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猿啼在古诗中多为哀音,甚是凄凉,如杜甫《登高》里“_________”一句;猿啼也不总是哀音,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_________”一句。

1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欢乐的短暂和人生的虚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以“_________”的行为消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7)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渌水荡漾清猿啼

1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尊还酹江月

32.《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助记] 写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空对月。

天生我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一饮三百杯。

[助记] 由而翻作”“,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助记]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万古愁。

[助记] 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写狂放之情。

【情境默写】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4.《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3.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4.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33.《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助记] 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渐入紧张。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助记] 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铁衣远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北空回首。

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助记] 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助记] 总束全篇,士兵们与敌人浴血奋战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情境默写】

1)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这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这一句则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2)《燕歌行并序》中表现军队出师时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的盛大阵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适《燕歌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战士的流血牺牲和主将的骄奢淫逸形成鲜明对比。

4)《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5)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3.《燕歌行》

1)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

2)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34.《蜀相》(杜甫)

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黄鹂空好音。

[助记] 写丞相祠堂的景色,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

三顾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身先死,使英雄泪满襟。

[助记] 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情境默写】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诸葛亮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5.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4.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5.映阶碧草自春色

35.《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见群鸥日日来。

[助记] 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

花径不曾缘客扫,门今始为君开。

[助记] 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

[助记] 实写待客,写出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气氛融洽。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杯。

[助记]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情境默写】

1)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孤独的心境。

2)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4)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意描画,使人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

5)杜甫《客至》“_________”一句,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_________”一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6)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从中可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7)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高兴地迎接客人到来。

8)杜甫《客至》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这两句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5)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6)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8)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6.《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沙白鸟飞回。

[助记] 首联先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等特点。后转写眼前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助记] 颔联通过写落叶和江水无边无尽,写出三峡秋日的宏大气势。

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助记] 颈联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艰难苦恨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助记] 尾联在自我反思、自我劝勉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情境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助记]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今日登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助记] 写诗人登楼所见,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助记] 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写自己的孤苦无依。

马关山北,凭轩涕流。

[助记] 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

【情境默写】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怨愤之情。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助记] 交代地点、时间、事由,并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助记] 写乐声动人,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

[助记] 写琵琶女的演奏过程,突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干。

[助记] 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突出其不幸遭遇。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助记] 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情境默写】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梦中回忆往昔,涕泪纵横。

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9.《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

[助记] 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助记] 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

女娲石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助记] 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

【情境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4)《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_________”;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诗人用这两个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5)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0.《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香腮雪。懒起画眉,弄妆梳洗迟。

[助记] 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绣罗,双双金鹧鸪。

[助记] 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情境默写】

1)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公,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庭筠《菩萨蛮》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1.《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助记] 首联两句,诗人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助记] 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然。

[助记] 尾联两句是说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痛苦执着的追求,终成泡影,面对现实,终不禁怅然若失。

【情境默写】

1)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4)在李商隐《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锦瑟》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怅惘的情怀。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2.《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助记] 上片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雕栏玉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助记] 下片回到现实,惆怅莫名,满腔幽愤再难控制,化成滔滔江水东流而去。

【情境默写】

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3.《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豪奢。

[助记]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助记] 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情境默写】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描写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归帆去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助记] 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念往昔、繁华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助记] 写在金陵之所想。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情境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调中,“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

5)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六朝旧事随流水

5)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4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助记] 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助记] 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情境默写】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1.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3.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4.小轩窗 正梳妆

5.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4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助记] 上片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还酹江月。

[助记]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情境默写】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7.《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助记] 写诗人了却公家事,世俗繁杂之物一并放下,登阁远眺,描绘了一幅悠远而又空灵的画卷。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

[助记] 由眼前景物转到伯牙、子期和阮籍等历史人物,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情境默写】

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1.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2.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3.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48.《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助记] 写牛郎织女聚会,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助记] 写牛郎织女离别,含有无限惜别之情,转而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情境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

48.《鹊桥仙》

1.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2.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49.《苏幕遮》(周邦彦)

沉香,消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一一风荷举。

[助记] 上阕写景,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清新自然。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

[助记] 下阕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

【情境默写】

1.周邦彦的《苏幕遮》采用对比写法、以虚景作结表达思乡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邦彦的《苏幕遮》表现闷热烦躁难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邦彦的《苏幕遮》把荷叶修长挺拔、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2.燎沉香 消溽暑

3.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50.《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惨惨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助记]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如今有谁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助记] 下阕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并且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情境默写】

1.《声声慢》中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51.《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中原北望气如山。

[助记] 首联写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夜雪瓜,铁马秋风大散关。

[助记] 颔联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助记] 颈联写诗人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

出师一表真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助记] 尾联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情境默写】

1.《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抒发了作者感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2.《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4.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5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助记] 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

小楼一夜听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助记] 颔联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矮纸斜行闲作草,窗细乳戏分茶。

[助记] 颈联写自己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助记] 尾联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其实是自我解嘲。

【情境默写】

1.《临安春雨初霁》中用独具易懂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如此形象而又深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诗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诗人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4.《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自己的日常消遣——练书法和品茶。这两项都是需花费精力慢慢去做的,表面上闲适悠然,实际上可以看到诗人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焦灼的心。

5.《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将作者被闲置的落寞之感蕴藏在恬适平静的表象下。

6.《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用比较明快的字眼描写明媚的春光,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正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1.世味年来薄似纱

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4.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5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琼田三万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助记] 描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疏襟袖冷,稳泛溟空阔。尽吸西江,细北斗,万象为宾客。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助记] 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情境默写】

1.《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1.洞庭青草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2.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3.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4.短发萧疏襟袖冷 稳泛沧溟空阔

5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助记] 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元嘉草草,封狼居,赢得仓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祠下,一片神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助记]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件,忠告韩侂冑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行事;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情境默写】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4.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5.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5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助记] 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青山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山深闻鸪。

[助记] 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情境默写】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直接表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控诉金兵入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5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助记] 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

[助记] 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

【情境默写】

1)《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彦宏创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之名源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7.《贺新郎》(刘克庄)

国脉微如。问长何时入手,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也不干曾遇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助记] 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

少时棋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助记] 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

【情境默写】

1.刘克庄《贺新郎》中一个极形象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

2.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句劈空而下,将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3.刘克庄《贺新郎》中上阕连用西汉张良、唐将李筌两个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国脉微如缕

2.问长缨何时入手 缚将戎主

3.岂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58.《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助记] 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助记] 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情境默写】

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在《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2)《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的诗词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后萧条之景。

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59.《长亭送别》(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助记] 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碧云、萎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既是富有特征的暮秋景物,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构成了寥廓黯然的境界。”“二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若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

【情境默写】

1.范仲淹《苏幕遮》词中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语,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将这一意境化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

59.《长亭送别》

1.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6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

[助记] 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活画出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情境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之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之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之恶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喇叭 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3.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