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复习任务群一 信息性阅读 特训2 观点推断——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复习任务群一 信息性阅读 特训2 观点推断——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复习任务群一  ;信息性阅读

特训2 观点推断——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古人创造汉字时,已经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字形之中。汉字作为物象的符号,对应万物形态。艺术创作视万物为审美对象,审美对象的精神化呈现即为艺术化形态。如此,汉字书写便具有进入艺术的天然优势,与绘画、青铜、舞蹈、建筑、环境、佛教、陶瓷、印章篆刻、文玩等诸多门类的艺术,产生密切的共融、对应或转借的关系。

汉字作为语言符号元素,汉字书写象征艺术品的意义。镌刻或书写的汉字是视觉语言符号,而语言符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知识的重要媒介。当文字、书法附着于兼含艺术因素的器物、金石或建筑之上,器物等便成为文字、书法应用的对象,文字、书法则是器物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和表达中介。例如,唐虞三代,刻凿或铸造于钟、鼎等宗庙祭器和乐器上的铭文,以简短的文字配合庄重美观的造型,成为原始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表达或象征祈福与政治愿望。秦汉时期以石代金,刻石书法乃成其大观,是传播诏告、律令、典籍而又最经得起时间洗礼的艺术形式。据研究学者估计,仅以原石或拓本的形式保留下来的中古时代的石刻史料就超过7000件。有的金石器上文字多,书法美,布局好,文物价值极高。

汉字作为空间造型元素,汉字书写影响艺术品的面貌。书法之植根于文字之,而书法的字形与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的图形、造型联系最为密切。比如,周朝的篆书铭文和同时代青铜器上的图案极为相似;在汉代,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有,书法的线条形态与同时代图画中的线条形态有明显的类似之处;汉瓦和汉镜上所刻的字和图案,同样遵循汉代书法的原理;中国雕塑所表现出的那种极端天真质朴的风格,不能不说是从碑版书法中获取灵感的结果。这种传统得以延续至今,许多雕塑、绘画融入了书法面与线的空间结构,被称为隐性的书法

汉字作为内涵表达元素,汉字书写提升艺术品的意境。汉字书写是构成综合作品意境的点睛之笔,也是诗、画、环境艺术等意境的呈现手段。比如在中国画中,经常配上题签,书与画相得益彰。在艺术史上,诗书合一更为常见,书法以诗文为文本,诗文以书法为载体。那些以诸子百家著作、古典文学、佛教经文为基础文本书写、镌刻的艺术品,书法艺术与语言艺术彼此为用、融合为一,是传统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只是这些作品究竟是该被称为书法还是诗文,有时难以完全区分。例如,秦石鼓文及秦始皇出巡留下的七刻石等都是四言文学铭文与秦小篆有机结合孕育的结果。曹魏禁碑催化了墨的盛行,书法开始舍弃秦汉的丰碑巨刻而走向写本。写本不论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而言,都达到了极高水平,产生了以《兰亭集序》为代表的大量意境超逸、精彩斑斓的诗书结合艺术品。《石门颂》摩崖既是具有较丰富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的颂体作品,也是重要的书法艺术瑰宝。曲水流觞、诗书雅集、临壁题诗都是书法与文学紧密结合的活动。同时,文学艺术对书法也具有反哺作用。书法与文学、宗教艺术的节奏和意味相生相发,影响着书写者挥毫的抑扬顿挫、和谐变化乃至思维模式和情趣。

(摘编自钟海燕《论书法同其他艺术融通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以来,伴随白话文兴起、书写工具更替,书法的创作、展示、功能等发生相应变化。近年来,书法创作中以表现主义为核心的视觉呈现与笔墨游戏,被更多的人接受,一些书家开始崇尚书写无意义文本,以抒发个体生命感受,并认为这样的书法作品更现代,而且也能写出书卷气。

书法艺术与文学、文字学、篆刻学等密不可分。仅仅强调其视觉属性,显然失之偏颇。当下,书法创作中文辞的重要性不仅不应被忽视,反而应该被加强;文辞与笔墨的关系不仅不应割裂,反而应该和谐统一。

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优秀书法对于内身而说,足以陶冶人心,有修身之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有移风易俗、感化人心之效。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应从历史的广度、文化的高度去理解书法及其价值。任何片面的理解,都会成为影响书法发展的认知迷障。辨清、拨开这些迷障,树立正确艺术观,才能创作出不负时代的优秀书法作品。

(摘编自张瑞田《警惕无意义文本书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书写具有进入艺术的天然优势,与其他艺术关联密切。

B.古代的石刻和铭文用于记录王公贵族的活动,是祈福的象征,是书法与其他艺术的结合。

C.周朝的篆书铭文和同时代青铜器上的图案极为相似,说明汉字书写影响了青铜艺术品的面貌。

D.《兰亭集序》、《石门颂》摩崖等经典,既是书法艺术瑰宝,又富有文学、思想价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用于记录王公贵族的活动,是祈福的象征概括不全,王公贵族的活动只是记录内容的一部分,石刻和铭文也不是只有是祈福的象征这一个意义,还表达政治愿望。

2[文内信息的推断]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刻石书法在秦汉时期达到顶峰,经得起时间洗礼,留下了大量的中古时代的石刻史料。

B.汉瓦上雕刻的文字和图案,融入了汉代书法面与线的空间结构,可称为隐性的书法

C.艺术史上,以文学、佛经等为基础文本写成的艺术作品,无法区分是书法还是诗文。

D.文学和书法相辅相成,影响着书写者挥毫的抑扬顿挫、和谐变化及思维模式和情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做出推断的能力。A“达到顶峰错,文中只说刻石书法乃成其大观大观的意思是盛大壮观的景象,多用来形容事物美好繁多。C说法绝对,无法区分是书法还是诗文错,原文是有时难以完全区分D偷换概念,原文是书法与文学、宗教艺术的节奏和意味相生相发,而不是文学和书法相辅相成

3[文外信息的推断]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无意义文本书写不可取观点的一项是(  )

A.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怎么写很重要,写什么更重要。

B.书家所书文本代表着书法家的人生理想、文化认同、文人风骨,不可轻视。

C.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立价值,也就是它的视觉审美价值,在于图式的拓展。

D.文辞与笔墨割裂的书法作品,无法识读,只能感受,令观者一头雾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的能力。C是支持“‘无意义文本书写的观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材料一:首先指出汉字的特点、汉字与艺术的关系,指出汉字书写的天然优势和汉字书写与诸多艺术相通相融的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汉字书写是书法和其他艺术融通的文化纽带。材料二:先指出有些书家崇尚书写无意义文本的现象,接着用两段分点反驳书写无意义文本’”,最后再重申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先要理清文本的整体结构,然后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各论据之间的层次关系。

5.汉字书写是如何表现其在艺术融通中的纽带作用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他艺术品上刻上汉字,或可填补空白,或可使图形更完整,或可增添某些含义,可以交流知识和表达思想、感情。许多其他艺术品在创作时融入汉字书法面与线的空间结构,呈现面貌受影响。汉字书写是构成综合作品意境的点睛之笔,也是其他艺术的意境的呈现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概括汉字书写在艺术融通中的纽带作用,就需要整合汉字作为语言符号元素、空间造型元素、内涵表达元素等所起的作用。汉字作为语言符号元素,汉字书写具有表达思想、感情,交流知识的作用;汉字作为空间造型元素,汉字书写具有影响艺术品呈现面貌的作用;汉字作为内涵表达元素,汉字书写是构成综合作品意境的点睛之笔,也是诗、画、环境艺术等意境的呈现手段。

二、(2022·保定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被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装点了北朝的,北朝的充实了南朝的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美尽善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发展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除佛教之外,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50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各自的诗歌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由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林庚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理解不当。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7[文内信息的推断]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二段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倒置,材料二第五段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8[文外信息的推断]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9.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增强论证说服力,一般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去考虑。第一段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了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的例子;第三、四段中,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了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例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从大气象到小细节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第二段中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和第四段中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都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多处引用诗句,运用了引用论证。第四段中,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总之,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其次,从语言上看,材料一表述极为严谨,如第一段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和第三段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

10.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筛选概括文章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发展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知,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由第三段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知,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第四段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各自的诗歌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可知,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由第五段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由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知,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

 ;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