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想 象 放 翁
雷抒雁
看到过一尊陆游的古人造像:斗笠、长衫、芒鞋、竹杖,脸颊瘦削,却步履健实,一副匆匆赶路的模样。一如他诗中所言:“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说不上这造像是何时何人所为,也实难判断它是否为诗人的真实写照。
读《渭南文集》,大概可以得知陆游一生至少四次被人画像。因为有四篇他为自己画像写的赞语收在文集中。
一次是他五十六岁时在临川画像。那画像大约重在取形,《放翁自赞》便专注于述神。他觉得那画像有些似“跌宕湖海之士”,或者“枯槁陇亩之民”。他说这倒无所谓,在他看来,也无多大区别。依时推算,这次画像应在陆游第二次被罢官之后,他当年那种“万里觅封侯”的理想已破灭,正如他在《一落索》这首词里所写的:“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但是,狂傲与飘逸的诗人心并未因之稍减,一如他在《放翁自赞》中所说:“野鹤驾九天之风,涧松傲万木之春。”他绝不会因跌宕和挫折而心灰意冷,消磨锐气。他在《放翁自赞》里,还坦然地表白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遗物以贵吾身,弃智以全吾真。”在旷世之间,他不沉溺物欲,以保持自身的高贵;不经营心智,以使自己成为全真的人。
第二次画像,应在他中晚年时,他的赞语说:“名动高皇,语触秦桧。身老空山,文传海外。”这回他说到了个人经历,直呼其名地点了为他的仕途设置了障碍的大奸相秦桧。绍兴二十三年,二十九岁的陆游考进士被取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被列为第二名,秦桧很不满,要降罪给主考官。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陆游再次被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直到又过了四年,秦桧已死,陆游才被派任为福州宁德县主簿,这时陆游已年届三十四岁。所以,在《老学庵笔记》里,我们多次看到陆游以愤然的笔触书写秦桧之劣绩。我想,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收复中原,这种坚定的政治态度,一定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对他个人的排挤打击分不开。
第三张画像的赞语中有两句很有趣,表现了陆游个人简朴、窘困的生活状况:“皮葛其衣,巢穴其居。”
陆游将他的居室名之为“书巢”。这名字怪怪的,人非鸟,室何以为巢?有人提问,陆游在《书巢记》里细述了自己居室之为巢的道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一室之内,唯书而已,这是陆游晚年的生活常景。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也是一位苦读不辍、博览群书的学者。
陆游的第四张画像画于开禧丁卯年,即其八十三岁那一年。这大概是他此生最后的一张画像了,他以达观的态度对自己此生的境遇做了一次总结性的概括:
“进无以显于时,退不能隐于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或问陈子何取而肖其像,曰:是翁也,腹容王导辈数百,胸吞云梦者八九也。”
不显于时,不隐于酒,刀笔不如小吏,锄犁不如健妇。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真实的形容写照,又是一种无奈的自讽自嘲。但他的胸怀和境界是非凡的。“腹容王导辈数百,胸吞云梦者八九也。”这真是一种经天纬地的气势和襟怀。无此何以有如此豪壮、伟大的诗篇。
陆游在晚年写过一首自嘲诗《扪腹》:
“身如椰子腹瓠壸,三亩荒园常荷锄。著万卷书虽不足,容数百人还有余。”
身瘦削健朗如椰树,腹鼓鼓如瓠壸,实在是有些滑稽相,却容得下万卷诗书,甚至“容数百人还有余”。这正应和了他在自己画像上题写的赞语。
四张画像,现在是看不到了。但放翁自拟的赞语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仕途的不幸,以及诗人情怀的健旺。
其实,我想象里的陆游,该是纷飞的大雪里,身着披风,骑着驴子的兴致盎然的诗人形象,一枝红梅正映着白雪绽放在他头顶的悬崖上。那清高孤苦、傲然于冰雪的寒梅,恰暗合了诗人的心性与襟怀。当然,紧跟骑乘之后,有一个抱着古琴的童儿更好。“踏雪寻梅”,这个极富诗意的词,也便专利给了放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陆游,狂傲飘逸,昂扬向上,绝不会因跌宕和挫折而心灰意冷,消磨锐气,具有非凡的胸怀和境界。
B.陆游因考试成绩排在秦埙前触怒秦桧,致使仕途不顺。此后,陆游与秦桧决裂,主张北伐,坚决反对和谈。
C.陆游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这从他的“书巢”“一室之内,唯书而已”可以看出。
D.陆游晚年,身形瘦削,虽自嘲“不显于时,不隐于酒,刀笔不如小吏,锄犁不如健妇”,但精神上是健朗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陆游与秦桧决裂,主张北伐,坚决反对和谈”错。陆游坚定的北伐主张,按作者的猜测,可能与秦桧对陆游的排挤打压有关,但不能说陆游的北伐主张的形成与秦桧的排挤打压有关;陆游与秦桧未曾交好,也就不存在“决裂”一说。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画像的介绍,对陆游进行肖像描写,为读者刻画出生动的陆游形象。
B.文章多次引用陆游的诗文,不仅突出了陆游的诗人气质,还丰富了文章的文采。
C.文章结构清晰,行文流畅,如行云流水;语言含蓄典雅,凝练中蕴含深沉感情。
D.文章最后一段描绘了一幅放翁踏雪寻梅的画面,既照应了标题,又升华了主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含蓄典雅”错,本文语言直白,有叙有议,抒情直接。
3.[分析结构安排]文章以《想象放翁》为题,行文时却实写陆游的四次画像,如此安排,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①作者实写陆游的四次画像,使得陆游的形象更真实,更饱满。②作者在对陆游画像的赞语进行解读时,充分想象,虚实结合,互为补充。③作者如此安排,便于行文,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文章虽以《想象放翁》为题,却是以陆游的四次画像为现实基础展开想象的,并不是凭空想象,如此安排,也就做到了虚实结合,互为补充,也使得陆游的形象更真实、饱满。作者实写陆游的四次画像,按时间顺序展开,如此安排,文章的结构也变得紧凑,脉络也更分明。
4.作者认为陆游的形象应该是于大雪纷飞中骑着驴子的兴致盎然的诗人,并把“踏雪寻梅”这个极富诗意的词的专利给了陆游。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①作者想象中的陆游是浪漫的,也是达观的,富有诗情,与骑着驴“踏雪寻梅”是相吻合的。②作者认为,陆游具有经天纬地的气势和襟怀,清高孤傲,与傲然于冰雪的寒梅相得益彰,互为衬托。③作者将“踏雪寻梅”这个词的专利给陆游,是认为只有陆游的心性与襟怀与“踏雪寻梅”所蕴含的诗意相匹配。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踏雪寻梅”所蕴含的诗意与诗人陆游的相通点,要抓住梅花与陆游精神上的相通之处,还要考虑作者对陆游所蕴含的感情。
二、(2022·河北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 汀
在梨树下乘凉是夏日里一件畅快事。茂密的梨树叶子遮盖着阳光,人们坐在阴凉里,看阳光在梨树叶子上流光溢彩,听一树蝉鸣时高时低。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白墙青瓦的小木楼,青瓦上覆盖了一房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熬,走进小院,浓荫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伸手摘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
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往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我们抬头一看,树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车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园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这一园子的梨树,这一半坡的梨树,春天,满树白雪;初秋,果实摇曳。让人一看,心里总是满满当当的激动。
致富奔小康,这雪梨树是立了大功的。这一村子的人,都靠雪梨致富了。
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栽了三回,才栽活。湿地栽树,开始看长得好好的,长着长着,就缩回去了。后来先排水,地里垫上一层枯草树叶,再刨坑栽树,终于在这地里把梨树栽活了。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脖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我把我的感觉告诉老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它们都认识我这老头子了。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梨园山腰一老井处,只见一股细水从一岩石缝中流出,水光闪烁。侧耳细听,似有轻轻的水流声。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竟有一棵老树,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啥子树,大家猜猜吧。冬青树?香樟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梨树,野砂梨树。一行人一脸迷惑,异口同声地重复道:野砂梨树?
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产业,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溪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而清香无渣……”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了,品种也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记得家乡集市上,卖雪梨不带称,而是按个卖。将一颗一颗雪梨摆于地上,小的,一斤多;大的,两三斤呢。椭圆形的雪梨,就像一盏盏的马灯,站在地上等着上门的顾客。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
梨园小路上走来一行人,有人高喊:老陈,老陈,出来领奖了!
七十多岁的老陈,几步跨出梨园,激动地说:吼这么大声干啥?啥子奖,我一个老头子还有奖吗?原来,是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金灿灿的纪念章挂在老陈脖子上,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
王书记也激动地说: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
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满目青山,其实,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在梨树下乘凉展开行文,既写出了梨树这一事物,也交代了老陈这一主要人物。
B.老陈介绍梨树的发展史是为了强调他亲手种下了那棵老梨树,以及种梨树对致富的作用。
C.文中写雪梨大户卢履清把梨子带到北京,旨在从侧面重点表现雪梨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
D.老陈说他一辈子就干了种梨树这一件事,自谦的话语背后有几分骄傲,也有些许无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是为了强调他亲手种下了那棵老梨树”错,老陈介绍梨树的发展史不是为了突出自己,而是由此展开讲述村里种梨树致富的历史。C“从侧面重点表现雪梨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错,文中写卢履清把雪梨带到北京,旨在表现一号树带领全村致富的重要意义。D“也有些许无奈”错,根据第十四段“老陈乐呵呵地说”可知,老陈的这句话里,有谦虚,有自豪,但并没有丝毫的无奈之情。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人物语言极富口语化色彩,“啥子树”“啥子奖”等词语,非常切合人物身份。
B.作者笔下的歪脖树和一号树特点不同,描写时采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C.老陈笑谈村民看重那棵野砂梨树,这凸显出村民对这棵老树的无限感激之情。
D.文章引述清朝《苍溪县志》的记载,意在说明雪梨不断选育优化的漫长的历史进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采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错,虽然歪脖树和一号树特点不同,但作者对其进行描写时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分析句段的作用]文章最后写王书记向老陈颁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丰富了人物形象内涵,表现了老陈不居功、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优秀品格。②突出了老陈引领全村靠发展梨树产业脱贫致富的功绩。③彰显了以老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升华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句段的作用的能力。王书记向老陈颁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一情节出现在文章结尾处,“老陈也是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梨树了,他甜了这里的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另外,“老陈一个劲摸着纪念章,激动得泪眼汪汪”“看看一行人,看看满山坡的梨树,老陈深深鞠躬”,通过老陈对荣誉的态度,体现出他不居功、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的高尚品格。而授予老陈纪念章一事本身也充分肯定了老陈引领全村靠发展梨树产业脱贫致富的功绩,“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彰显了以老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8.[分析行文思路]文章在行文思路上整体呈现出由果溯因,又由因推果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章从老陈在梨树下乘凉、梨子丰收热卖这一“果”展开行文,由此读者不难想到此“果”的取得原因。②由此“果”转向对全村发展梨树产业致富原因的追溯,顺势交代梨树产业由一号树的致富引领、歪脖树的坚强面对,再到野砂梨树的品种改良直至丰收致富的全过程,这是先前的致富之“因”。③正是有了老陈的致富引领、顽强奋斗、不懈地选育优化,才有了王书记那句“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的褒奖和来自党的认可,这是老陈为乡亲脱贫默默付出、拼搏奉献的应得之“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开头部分“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嘴笑……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写老陈在梨树下乘凉、梨子丰收热卖,这是老陈和村民们以前努力的“果”。由此展开行文,由此“果”引出下文之“因”:“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产业,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种梨树致富之路由一号树的致富引领、歪脖树的坚强面对,再到野砂梨树的品种改良直至丰收致富,交代了致富的“因”。结尾“乡党委王书记带着几个同志,来给老陈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一园子的梨树见证,你老陈千值万值”,而前文老陈的致富引领、顽强奋斗等又是后文老陈千值万值的褒奖和纪念章的获得之“因”。由此可见,文章整体上遵循了由果溯因,又由因推果的行文思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