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五上科学知识点
一课:《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2、将点燃的蜡烛用集气瓶罩起来,燃着的蜡烛会(熄灭)
3、氮气的用途:生产氮肥;医疗手术;灯泡填充气;储存食品等。
4、氧气的用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医疗抢救;火力发电等;液态氧可以用做火箭助燃剂;炼钢时,往钢炉内吹进氧气,可以使钢炼得又快又好;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
5、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使用氮气要注意安全。
6、 实验题: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一)
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集气瓶等
实验方法:
1.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
2.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
3.用一只集气瓶罩在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会上升。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要消耗掉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实验(二)
实验材料:木条
实验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
实验结论: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
 ;
二课、《燃烧的秘密》
1、纸片燃烧时,我们会感到热,会看到黄色的火焰,还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
2、物体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
3、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 蜡烛燃烧时,在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会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燃烧生成了水;如果在烧杯内壁涂上一层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内壁上有白色浑浊的液体生成,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5、燃烧既能为人类服务,也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
6、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烧烫伤?
(1)远离明火: 不在火焰附近打闹;不在易燃物处使用;不在火焰附近喷洒
杀虫剂
(2)避免接触高温物体:不接触热锅 ;不接触热铜球
(3)远离使用电器不当引起的烧烫伤 :不离电热器太近
(4)警惕热水和蒸汽防烫伤:不掀开冒着蒸汽的锅盖;不对着壶嘴喝水
7、烧烫伤应急措施
发生烧烫伤时:
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19”火警电话。
立刻采取急救法救治:
(1)水冲15分钟(2)剪开衣物(3)冷水浸泡 (4)纱布覆盖 (5)送往医院
8、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熄灭电器着火,当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紧紧盖住油锅。
 ;
9、实验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材料:500 毫升烧杯 2 只、蜡烛 2支、细铁丝1根、石灰水等
实验方法: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烧杯内壁产生的现象。
2.将一段蜡烛用铁丝系上,点燃后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两分钟后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时,在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会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摇晃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实验结论:说明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三课、《变色游戏》
1、物体变色后有新物质生成。
2、苹果果肉中的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生成新的物质,所以苹果切面会变色。
3、变色后的苹果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4、用白纸做好一朵纸花。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小苏打水溶液,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汁。紫甘蓝汁遇白醋会呈现红色,紫甘蓝汁遇小苏打溶液会呈现绿色,所以我们会发现“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
5、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字就消失了,将纸拿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字就显现了。(柠檬汁可以换成洋葱汁、大蒜汁、橙汁、土豆汁)
6、制作多色果冻:1制作紫甘蓝汁;2加热紫甘蓝汁后,加入琼脂;3凝固后在上方加入少量白醋;4将果冻另一端浸入苏打水中,过一会便看到了多色果冻。
 ;
四课、生锈与防锈
1、铁生锈与空气、水、盐等因素有关系。
生活中的防锈:自行车链条------涂油
 ; ; ; ; ; ; ; ; ; ; ; ; ; 盆子、碗--------搪瓷
 ; ; ; ; ; ; ; ; ; ; ; ; ; 水龙头等零件----电镀
 ; ; ; ; ; ; ; ; ; ; ; ; ; 车、门----------喷漆
 ; ; ; ; ; ; ; ; ; ; ; ; ; 菜刀---------擦干水分
 ; ; ; ; ; ; ; ; ; ; ; ; ; 地下管道--------涂沥青
2、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同。
铁很硬、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疏松易碎,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3、铁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
4、设计小刀防锈方案
刷漆、涂植物油、电镀、涂姜汁、用完擦干水分,放进刀鞘里
 ;
5、 实验题: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我的假设:铁生锈与水、空气、盐有关。
材料:铁钉5 枚、试管 5支、食用 油、盐等。
实验方法:
把 5 枚铁钉分别放入 5支试管中,给试管编上号码。
1号试管保持干燥,用橡皮塞密封(无水、有空气、无盐);
向2号试管中加满食用油,用橡皮塞密封(无水、无空气、无盐);
向3号试管中注满水,用橡皮塞密封(有水、无空气、无油);
向4号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水,敞口放置(少水、有空气、无盐);
向5号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盐,敞口放置(少水、有空气、有盐)。
连续观察十天左右。
实验现象:5号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情况最严重,2号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空气、盐有关
 ;
五课、《刺激与反应》
1、人体感官时刻接收着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2、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受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的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刺激与反应”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环境的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人体。
4、保护眼睛,如何预防近视(记3条即可)
(1) ; 不在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看书写字
(2) ; 不在卧床或走路时看书,不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
(3) ; 不看字体过小、过密或字迹不清晰的读物
(4) ; 不用浅色铅笔写字
(5) ; 要劳逸结合,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休息
(6) ; 定期检查视力
(7) ; 做眼保健操
(8) ; 远近凝视法
5、学会正确的洗鼻子和擤鼻子,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鼻子。
 ;
六课、《人体的司令部》
1、人体的器官复杂而精密,在脑的指挥下,人体器官有条不紊的运转和工作。
2、脑的结构:脑在头部,藏在头骨里。脑分左右两个半球。
脑的大小:两个拳头靠在一起的大小,脑皮层皱在一起,摊开后有效面积大约有4张A4纸大;成年人脑的质量约为1400克。
脑的形状:像粉色的核桃仁,表面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
3、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认知:记忆游戏、识记课文、识字 ; ; ; ; ;
行为:手操游戏、逃避打手、抓笔游戏
意志:凳上卷腹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感:听笑话、解烦恼
4、 让脑更健康的方法: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的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
 ;
七课、《习惯与健康》
1、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饮食不均衡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酒精不仅直接影响肝、胃,还会损害大脑,是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
长期不运动会造成抵抗力下降,易生病,不利于儿童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2、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规律作息、打预防针、安全用药,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3、预防针是用于预防各种疾病的疫苗。当我们遇到特大疫情或或特殊事件时,也需要打“预防针”,如:注射新冠病毒疫苗来预防新冠肺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4、 安全用药:
不服用变质或过期的药物
不随意增大或减小用药剂量
温开水送服
站立服药
5、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
 ;
八课、 《环境与健康》
1、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噪声污染: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影响神经系统,使人脾气暴躁,心情郁闷;影响睡眠质量
家庭污染:劣质装饰材料和家具会挥发出有害物质,使人产生乏力、头昏、恶心、鼻塞等症状;煤气泄漏会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空气污染:损害呼吸器官,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含氧量低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
日照少,影响生长发育,使人心情压抑烦躁
水体污染: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会造成中毒或引发疾病;食用被污水污染了的生物,可能会诱发疾病
2、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浏览网络、观看电视、到环保部门采访等方式搜集资料。
3、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
空气污染:戴口罩、安装空气净化器、种植绿植
噪声污染:戴耳套、远离噪声大的场所、种植绿植、安装消音器
水体污染:不饮用不干净的水、不食用污水中的生物、不向水体中乱扔垃圾
家庭污染:通风散味、垃圾及时处理
4、远离环境中的危险源,如剧毒农药、加油站、高压变压器、工作中的探伤机、烟花爆竹、医疗废物
5.常见危险标识:
 ;
 ;
 ;
九课、 《地表探秘》
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
2、实验题:探究高山的形成
我的猜想:可能是地壳中的岩石不断挤压,抬升形成了高山
实验材料:多色橡皮泥、橡皮泥切割刀、托盘等
实验方法:
1、将四块条状橡皮泥叠加放到托盘中
2、用手捏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3、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就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层
 ;4、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海洋变为高山的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整导致地壳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不断被挤压、抬升,从而形成了高山。
5、1910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一 个假设: 大陆是移动的。1912年, 魏格纳首次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提出:所有大陆曾经连成一片,而后经过分裂,漂移,直至成为现在的样子。
 ;
 ;
十课.  ;《地球的内部》
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
2、地核:温度达2000C~3000℃,地心处温度高达6000℃,厚度约3486千米。
3、地幔:平均厚度约17千米。
4、地壳: 温度达1500℃左右,厚度约2900千米。
 ;
 ;
 ;
十一课.《地震》
1、实验题:地震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我认为,地震可能是地壳岩石断裂引起的。
实验材料:三块长度、宽度相同,厚度分别为0.3厘米、0.5厘米、1厘米的木板。
实验过程:从最薄的木板开始实验,双手握住木板的两端,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观察三种不同的木板断裂时的现象。
实验现象:木板越薄越容易折断;木板越厚断面越不平整。
实验结论:
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
2、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灾害。
3、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火,切断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4、在不同的场所中,我们应该如何避震?
假如在学校发生了地震,要躲在课桌侧面,用手紧紧握住桌椅,并依靠这张桌椅挡住坠物;
在家里发生了地震,要蹲在卫生间的墙角,用浴巾盖在头上,保护头、颈,避免被窗户、镜子、墙上的悬挂物等砸伤;
在室外发生了地震,要跑到远离汽车、电线、大树和楼房等危险物体的宽阔地带;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
 ;
十二课、《火山》
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是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使土壤肥沃;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喷发频繁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从而成为旅游胜地,如日本的富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等。
 ;
3、实验题:模拟火山喷发
材料:报纸、铝盘、带窄颈的干净瓶子、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实验方法:
1在桌子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中间
2往瓶子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看到瓶内有红色气泡产生,气泡越来越多,喷出瓶口沿铝箔流下
实验结论: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
 ;
十三课、《地壳的构成》
1、地壳主要有岩石构成。
2、岩石的内部结构与它的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
3、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岩浆岩:主要是由地下岩浆或地表熔岩冷却凝结而成的。由于温度骤降,气体等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结构,如玄武岩;有的熔岩是在地下变硬形成的,如坚硬致密的花岗岩、(辉绿岩)
5、沉积岩:是由一层层的沙子和淤泥固结而成的。这类岩石中常常含有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如白垩化石。(砂岩、页岩、石灰岩、化石)
6、变质岩:有以上两种岩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变质而成的。他的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具有片状结构,如片岩;有的是麻状结构,如花岗片麻岩;有的是板状结构,如板岩。(碳质板岩、石英岩)
7、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岩石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8、雕塑一般用比较软的大理石、石灰石等雕刻制成。纪念碑一般用坚硬的花岗岩建造。赵州桥是用坚硬的青灰色砂石建成的。
 ;
 ;
十四课、《光从哪里来》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来自光源的光:太阳光、闪电、水母、电灯、蜡烛......
3、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月光
4、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眼睛,我们就能够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5、光源按照是自然界还是人工世界的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的水母、萤火虫......
人造光源:灯光、烛光、激光.....
6、光源按照是自然界还是人工世界的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7、天然光源并不是都发热的,例如萤火虫和水母发出的光。
 ;
8、实验题:我们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材料:内部涂黑的实验盒3个、卡片1张、发光物品1个、手电筒 1个等。
实验(一)
将一个发光的物品放到盒内,盖上盒盖,从窥视孔观察,看到了什么?关闭发光物品的开关,再从窥视孔观察,又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打开发光物体的开关,我们能看见物体;关闭发光物品的开关,我们不能看见物体。
实验结论:来自光源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
 ;
实验(二)
 ;
用手电筒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进光孔向盒内照射,从窥视孔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从1号进光孔向盒内照射,能看见写字的卡片;从2号进光孔向盒内照射,不能看见写字的卡片;
实现结论:来自于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该物体。
 ;
 ;
十五课、《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原理:
因为孔很小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 过小孔后会照到纸屏的下部,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会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烛的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作小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作针孔“照相机”。
 ;
3、实验题: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一: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直吸管
实验过程:用直吸管对准蜡烛的烛光,观察现象;再把直吸管折弯,对准烛光,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直吸管对准蜡烛的烛光,能看见烛光;把吸管折弯,对准烛光,看不到烛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方法二: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心点打孔的长方形纸屏3个
实验过程:让三个纸屏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向第一个纸屏的小孔,观察现象;让三个纸屏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向第一个纸屏的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三个纸屏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能穿过3个小孔;三个纸屏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只能穿过第一个小孔。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
 ;
十六课《光的反射》
1、行进中的光遇到镜子等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
2、实验题: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我的假设:行进中的光改变方向与镜子有关。
实验材料:平面镜1块、带缝隙的硬纸板 1块、手电筒1个。
实验方法:
让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纸板缝隙照到镜子上,观察光的传播路线,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实验结论:行进中的光遇到镜子等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
 ;
十七课《彩虹的形成》
1、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水有关。
2、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3、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4、牛顿将七色光合成了白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八课《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1、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
2、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暖水袋取暖、电饼铛烙饼,利用铁锅的热传导做饭。
3、热能从离热水近的一端,传向离热水远的一端。
4、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1分钟后,会感觉到勺柄变热了。
 ;
5、研究勺柄冷热的变化实验设计:  ;
方法一:
 ;在金属棒上滴上蜡烛油,用酒精灯给金属棒加热。
方法二:
在锅的金属把儿上滴上蜡烛油,用炉火加热铁锅。
方法三:
 ;在杯壁上滴上蜡烛油,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
 ;
6、实验题(一):同一物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铁架台、酒精灯、金属棒、蜡烛油
实验过程:在金属棒上滴上蜡油,用酒精灯给金属棒加热。
实验现象:蜡油会从离酒精灯近的一端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题(二):不同物体间热是怎么传递的?
我的假设:根据热在同一物体中的传递情况,我认为,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冷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 ;
实验材料:大烧杯、 锥形瓶、温度计 2支、热水、冷水、铁架台。
实验过程:
1.向烧杯中加入 300毫升冷水 ; 向锥形瓶中加入 100毫升热水。 ; ;
2.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冷水 ; 热水中,测出初始温度。 ; ;
3.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温度 ; 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 ;
4.每隔1分钟观察一次冷水、 ; 热水的温度,将观察的数据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冷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实验结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
十九课、《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
2、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3、塑料、木头、空气、水等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固体中金属材料传热速度比较快,其他材料(如木头、塑料、玻璃)传热速度比较慢。
传热能力从强到弱:铝、铁、塑料棒、木棒
5铁棒传热比较快,水和空气传热比较慢。
6、我们周围很多物品都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其目的是加快或减缓热传递,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7、热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铁和铝传热能力强,所以炊具的锅体一般用铁或铝做成,能够更快的加热食物;塑料和木头传热能力弱,所以炊具把大多是用塑料或木头做成,防止做饭时锅体被火烧得很热,而锅把儿却不会烫手。
(2)塑料使热的不良导体,传热能力弱,所以车把手一般用塑料做成,能够防止车把手冬天车把过凉夏天过热。
20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1、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常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
 ;
2、 实验题: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我的假设:我认为,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 上升  ;,上部的冷水会  ; ; ;下降  ; ; ; ;。 ; ;
实验材料:三脚架、陶土网、烧杯、酒精灯、木屑、水等
实验方法:
1、将陶土网放在三脚架上,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陶土网上。
2、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灯分别给烧杯底部的中间和边缘位置加热。
3、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下来。
实验现象:中间加热---中间的木屑先向上翻动,然后向边缘落下;边缘加热----加热一端的木屑先向上翻动,然后向另一侧落下 。
实验结论: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常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
 ;
不必记忆:分析:1、由于水的流动,带动锯末的运动
2、下部的水向上升,上部的水向下降,上部和下部的水会相互流动
 ;
3、冬季,把教室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粘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向里飘,上部的纸片向外飘。
4、运用对流知识解释取暖器使怎样使室内空气变热的?
取暖器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从下面补充过来,这样,冷热空气不断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气就会变热。
 ;
21课、《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辐射。
2、太阳能热水器吸热多少与摆放的位置、方向、角度等因素有关。
3、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在阳光充足的房顶,集热器朝向太阳,与太阳光垂直,吸热越多。
4、太阳能热水器的组成:保温水箱、真空管集热器、支架、连接管道、控制部件
5、日常生活中用到辐射热的例子有:电暖器、电烤箱、电疗器
 ;
22课、《保温和散热》
1、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将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
2、尽管保温容器的形状、大小、制作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一般都是双层的,中间的空气已经抽去,这样有助于减缓热传递,提高保温效果。
3、羽绒服使怎样保温的?
羽绒服中有蓬松多孔的羽毛,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羽绒服可以保持人的体温。
4、农田塑料地膜使则保养保温的?
农田覆盖的塑料地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至干冻死。
5、热水瓶使怎样达到保温效果的?
热水瓶瓶口小不易散热;瓶内有瓶胆,瓶胆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避免了内外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散失;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的发亮物质,阻止了向外辐射能量的损失,达到保温效果。
6、解释散热器为什么一般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而且一般被涂成黑色?
首先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多组金属片加大了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黑色又能加快物体的散热。所以,散热器一般由多组金属片组合而成,而且一般被涂成黑色。
7、怎样加快热传递,提高物体本的散热效果?
要散热,必须加快热传速弟。为此,应该采用金属等热的良导体;加大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一般口以涂成黑色,使传导、对流和辐射加快进行。
8、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
11、使一杯水更快变凉的方法:
(1)借助热的良导体:铁盆
(2)放入冷水或冰
(3)增大表面积:放在一个大盆里
(4)加快热对流:吹风、让水流动起来
 ;
23-25课、《保温物品大比拼》
1、确定了制作保温物品的任务后的流程:
任务、调研、设计、制作、测试、展示、改进
2、设计是研发保温物品的主要过程,我们可以从形状、材料、结构和颜色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
3.保温箱的种类有:泡沫类、防水布类、塑料类、金属类、木质类等
4、保温箱具有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等特点
5、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绘制保温箱的图纸
6、我们可以从结构合理、材料环保、操作简单等方面对本组保温物品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
7、可以通过语言、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同学介绍小组的保温物品
8、整理大家的意见,制定改进方案,记录在产品完善卡上。对产品进行改进,并制作出最终产品
 ;
补充:
制作针孔照相机时,让有铝箔的一端对着蜡烛的火焰,慢慢改变“照相机”到烛焰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是一个蜡烛倒立的像。
在铝箔纸上分别扎2、3个小孔,纸屏上也会分别出现2、3个倒立的像。
在锡箔纸上分别做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的小孔,纸屏上依然只会出现蜡烛倒立的像,不会随小孔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