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化史阶段训练 学校:_________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化史阶段训练 学校:_________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化史阶段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写道:“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另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另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他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其中,“真正的林则徐”( ; ; )

A.突破器物的限制,主张学习西方新思想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开明主张

C.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书籍《四洲志》 D.编写当时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219世纪中期面对中外变局,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两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中国“富强”的“本源之计”在于循习“西洋政教”,他还批判了传统士大夫“中国有道,夷狄无道”的观念。这一认识( ; ; )

A.表明晚清政局出现新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B.促使先进分子关注西方制度

C.标志着清政府改变了外交策略 ; ; ; ; ; ; ; ; ; ; ; ; ; D.奠定了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

3、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英国社会多有赞赏,国中无论男女皆习文艺,能诗画,兼工刺绣。婚姻必男女自愿,然后告诸父母,不用媒妁……父母产业男女均分,不能男多女少。由此可知,魏源( ; ; )

A.主张革新传统纲常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风

C.积极接受西方近代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4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在《劝学篇·外篇》中则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这反映出张之洞( ; ; )

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以托古改制挽救清朝统治

C.救亡思想新旧杂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5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 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 ; )

A.某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 ; ; ; ; ; ; ; B.中外交汇促进民主共和思想深入

C.西学传播使兴办实业的需求受阻 ; ; ; ; ; ; ; ; ;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6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 ; ; )

A.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B.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7、“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8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 ; )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9、严复在1895年所写的《原强》中提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下列对这段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 )

A.宣传改良道路挽救统治危机 ; ; ; ; ; ; ; ; ; ; ; ; ; ; ; ; B.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

C.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 ; ; ; ; ; ; ; ; ; ; ; ; D.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10、孙中山在19123月修改后的《中国同盟会总章》中规定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取消了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然而,他在1919年所写的《三民主义》一文中却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有消极目的积极目的,推翻清朝只是达到了消极目的,而积极目的则是使整个中华民族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国人还要继续为之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 )

A.认识到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B.受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

C.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 ; ; ; ; ; ; ; ; ; ; ; ; ; ; ; ; ; ; ; ; D.找到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1119248月,孙中山指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不了解中国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贫困,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而是应该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发达资本。据此,孙中山意在说明( ; ; )

A.社会主义不能迎合革命需求 ; ; ; ; ; ; ; ; ; ; ; ; ; ; ; ; B.国共合作助推民生主义发展

C.新三民主义可解决民生问题 ; ; ; ; ; ; ; ; ; ; ; ; ; ; ; ; ; D.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

12、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接受传统文化,聆听众多爱国故事,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1896年,在其文章《变法通议》中,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开明专制”论,强调中国国民程度太低,“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攻击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是一种“复仇主义”……“百日维新”期间,又撰写不少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严酷的现实证明,改良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然而他并未醒悟,跟随康有为,公开提出“保皇”口号,四处建立保皇组织。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思想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陈独秀有段十分沉痛的话,很能显示那时改革者的心理状态: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

——《新青年》文选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精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活力。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为此所付诸的实践活动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围绕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根据题干信息,真实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觉悟主要指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他主持编译了《四洲志》,走出认识西方的第一步,故选C项。林则徐并没有突破器物限制,故排除A项;B项是洋务派观点,故排除;D项是魏源的《海国图志》的特点,故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表明郭嵩焘批判传统士大夫的华夷观念,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解放思想,促使先进知识分子关注西方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郭嵩焘个人的思想认识,不能说明清政府政局和外交策略的变化,故A,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源十分赞赏西方在技艺习得、家庭经济地位上的男女平等思想、婚姻自愿自主的进步社会思想,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传统中国的男尊女卑等伦理纲常已经不合时宜,说明其主张革新传统纲常思想,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社会伦理纲常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经世致用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魏源对西方近代教育的赞赏态度,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儒家传统伦理纲常并非中国落后的根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张之洞在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当时其救亡思想新旧杂陈,C项正确;材料表明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A项;托古改制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回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及西方自然科学的比重可知,当时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格致汇编》注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A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与兴办实业无关,排除C项;崇尚科学并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A

6、答案:D

解析:在张树声看来,西方立国的根本是政治体制的先进,而不是军事科技的领先,因此,他指出了国人“遗其体而求其用”的结果,必然是不足“恃”的。这体现了他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是持批判的态度,说明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这突破了洋务思想的禁锢,故本题选D项。题干中的认识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A项不合题意。启蒙思想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C项曲解了题干主旨,张树声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而不是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及所学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派人士认为路德的个人勇气是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并未认清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具有一定的空想性色彩,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改良运动,缺乏群众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维新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维新变法时期国人抵制西方思想传播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可知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实现材料中的三端,B项正确;改良道路使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没有找民主革命的理论依据,排除C项;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认为推翻了清政府就是完成了民族革命,在1919年又提出只有中华民族复兴才是真的完成民族革命,说明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受到外族压迫,而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事实,认识到了民族解放的重要性,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材料涉及的时间为1912年和1919年,所以孙中山的认知不可能受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提出于1924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民族主义认识的变化,并无孙中山反思辛亥革命,找到失败根源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史实可知,孙中山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不能解决中国民生问题,而主张节制私人资本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节制资本是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即孙中山意在说明新三民主义可以解决民生问题,C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民生问题而非说明社会主义与革命需求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虽涉及民生主义的发展,但未指出其产生原因,无法得出民生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民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因此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思想混乱,A项错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不能体现“大力发扬儒学”,故B项错误;“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是对传统的扬弃,C项正确;“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不属于托古改制的内容,D项错误。

13、答案:(1)因素:幼时所受爱国教育;西学传入;康有为的影响;民族危机严重。

(2)特点:始终坚持改良主义。

评价: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改良思想在前期引领潮流,推动历史的进步;后期破坏革命活动,阻碍中国历史的进步;改良思想不适合中国近代国情。

解析:(1)因素:根据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接受传统文化,聆听众多爱国故事得出幼时所受爱国教育和西学传入;根据“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得出康有为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民族危机严重。

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梁启超政治思想的特点是始终坚持改良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改良思想在前期引领潮流,推动历史的进步;但他后期破坏革命活动,阻碍中国历史的进步;改良思想不适合中国近代国情。

14、答案:(1)原因:民众畏惧革命;革命不彻底;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活动: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促进了白话文的逐渐普及;推动了报刊业面貌焕然一新。

2)示例:

论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阐释: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国家出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文化大革命结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徘徊不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邓小平理论;中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可得出民众畏惧革命;根据材料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可以得出革命不够彻底;根据材料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可以得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活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全面批判封建制度。

评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第一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第二解放了人们思想,唤起了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促进了白话文的逐渐普及。第三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报刊、文学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报刊业面貌焕然一新。

2)示例:论点:根据材料二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精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点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国家出路,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他指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邓小平理论。根据材料二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