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统编课例|《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统编课例|《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0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首联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承接“千山”,运用夸张手法,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颈联承接“万水”,在天气状况与心理感受的对比中显现红军的神勇无比。尾联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胜利。

02

六年级的学生,对诗歌中所包含的一些语体知识,如格律诗中的押韵、对仗等有过初步的体验。对学习诗歌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利用插图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生活的时代与诗歌中所写的时代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文字、图片等资料来初步了解长征,结合历史背景了解诗歌的大意,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七律·长征》一诗,要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先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背景,在把诗歌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通过借助图片、文字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3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
难点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师: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有关影像资料。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04

第一课时
 ;
1.掌握本课时的重点生字。
2.初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交流阅读的收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磅礴的气势。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磅礴的气势。
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交流阅读的收获。

05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句俗话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同学们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吗?一路上都遇到了什么艰难险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诗,走进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二、背景探寻,了解长征
1.师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资料。
2.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影视资料。
3.学生谈感受。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体会节奏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5.出示会写字,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律:“聿”横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崖:“山”扁宽,“厂”横短撇长,两个“土”上下排列。
索:下面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6.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再读课文,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相互交流,质疑问题。(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4.师点拨重点词句的意思。
5.学生汇报,说出诗歌大意。(师适时评价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长征的相关知识,理解了诗歌大意。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巩固本堂课所学。
腾细浪 走泥丸逶迤 磅礴

06

第二课时
 ;
1.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重点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概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难点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07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歌,去理清诗歌结构、品悟诗中情感,读出诗歌气势。


二、齐读课文,理清结构
1.全班齐读诗歌,划分出诗歌的结构层次。
2.两两一组相互交流,找出划分依据。
3.教师小结:这首诗歌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全诗都是围绕“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而展开的。


三、结合诗句,品悟诗中情感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作为诗歌的总起句,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哪些内容?
(2)学生结合具体词句相互讨论。
(3)师指导学生从“不怕”“万水千山”“等闲”等词中感悟首联的主要内容。
2.(1)首联总领全文,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以及红军面对这些艰难时的大无畏态度。那么,接下来的诗句又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呢?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诗后面的六句话,用“____”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的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吗?
(2)哪里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腾细浪、走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4)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实际上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们的态度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读)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板书:云崖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课件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
②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看《飞夺泸定桥》录像,谈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①课件出示金沙江图。(暖。)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红军感觉却是暖的?(教师介绍巧渡金沙江背景知识)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
 ; ; ; ; ; ; ; ; ; ; ; ; ; ; ;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长征途中,红军要渡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仍然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读)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展开你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2)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
(3)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4)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5)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生读)
(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首诗歌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表达了作者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通过学习,我们已理解了诗意,把握了整首诗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读、自由读、两两对读等方式朗读诗歌,注意读出磅礴的气势。
(2)学生展示朗读。(师适时评价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4)生自由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五、课堂总结,学习长征精神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长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世代相传。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七律·长征
乐观精神豪迈气概

08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从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读懂诗歌,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但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自身朗读的水平不够好,因此指导朗读显得苍白无力。经过反思,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改进:一是要恰当使用回环复读的时机;二是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三是有些细节的处理要完善,如用长征路线图作为学生了解长征的工具,如果能把这一工具与理解“万水千山”结合起来,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