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2023.2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2023.2
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学科能力培养目标
高中地理必修二,内容为人文地理,本学期的能力培养目标:一是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二、教材分析
 ; ;1.按照“章-节-目”顺序编写。在每一章的章首语中, 教材用优美流畅的语言阐明本章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美感。每一节都是按照课程标准内容的某一项或者其中相关联内容进行整合设置而成。每一节内容又分为目, 主要由“探究”“正文”“阅读”“活动”以及教师、学生对话组成。
2.创新性地在每节开始前设置“探究”导入。每节的探究都是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 为教师开展“问题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 让学生了解自己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需要掌握和理解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以及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在教材正文后提供真实情境的活动, 体现学生所习得的核心素养, 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培养模式。
3.渗透了地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材的整体架构就体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另外, 教材在体现地理实践力方面, 设置了多样化的野外活动, 或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情境, 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 让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和操作, 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合理把握教材。 ; 首先要很好理解教材,理清教材体系,弄懂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每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只有老师对教材熟记于心,才能给学生一个宽广的世界。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正文,有图表,有思考、活动,有阅读,有问题研究。 ; “正文”----简明扼要地阐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 “图表”----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在课上要充分利用好。 ;“阅读与案例”---是对正文的解释、说明及延伸,既能解释和丰富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不至于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压力。很多重点内容都隐含在里面,教学中要适当做重点内容处理。 ; “思考”---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 ; “活动”----有 ;“活动探究”和“活动实践”。 ;“活动探究”往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和了解的情况,或者结合某一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最终的答案可能具有多样性,但的确可以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可选择性的引领学生去完成。“活动实践”要求学生课后参与社会实践和实地考查,教学中可不做处理。 ; “问题研究”----主要是对章节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课堂中要及时训练反馈。 ;这些丰富的形式,既丰富了课堂,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素材来完成课堂教学,又不能让这些内容成了包袱,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判断取舍,老师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共同商讨。总而言之,只要老师有心,就能让这些形式为我们所用,达到出奇的效果。 ;
2.抓实常规教学过程
首先,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抓住课堂时间,做到一课一得。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备课的过程中多查资料,收集好的随堂练习题。由于各校学生特点及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空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真正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入手,把握各个环节,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平时通过听课,参加每周教研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
 ;其次,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随堂训练,通过作业情况发现问题。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通过章节层层过关,加强理解记忆,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把握好各个环节,最终获得好的效果。
 ;最后,每学完章节内容后,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通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提高学生成绩落到实处。通过全年级每周定时进行的周测,及时把握学生的动向和知识理解掌握情况。通过章节复习考试,避免到最后才进行突击,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3、优化多媒体利用辅助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价的作用。如“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在理解和空间想象上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学中的黑板和普通模具也不能清楚地演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但是多媒体和网上的信息却可以轻易的解决这一问题,模拟动画的立体感和准确性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地球的各种运动特性以及所引起的各种地理现象。但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也要谨慎,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要避免给学生以走马观花的感觉,重在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不是仅仅增加一个精美的外壳。 ;
四、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趣味性教学、启发性教学,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尤其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用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概念教学,重点是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主要是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中让学生不仅要知道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过程,还要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2注重提高地图应用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材的图像内容丰富,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研究,掌握读图规律。主要通过识图、填图、绘图、用图等方式来提高地图应用能力。
五、教改建议
自高考改革以来,高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要求较高,使得地理教师的责任更重、使命感更强。地理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现在我们还有些老师教学理念陈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痕迹明显,为了使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完成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地理课堂优势,认真进行好新课改实践,扎扎实实搞好新课改工作。以适应新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是句老话总说,但确实有些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所以很有必要强调这个问题。新高考由“知识考查”向“能力培养”转变,所考查的不在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着重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重原理与应用。如在学习区域的特征、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找切入点,去归纳,以学过的区域去分析未接触过的区域,以培养学生能力。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该组试题以地球上某一区域为切入点,分别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考查。
2、创设兴趣情境
我们的课堂上还常有学生打盹、走思的现象出现,学习氛围欠佳。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否则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没走进去,老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因此教师要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运用试验和演示
 ; ; ; ;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个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例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的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土,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 ; ;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大家都很熟悉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来进行分析。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为什么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些都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造成的。提问为什么在交通信号中以红灯作为停车信号,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
展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刺激能力,再加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与高效性,很容易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思考氛围,如演示火山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等,可以直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趣。
4.结合时事
 ; ; ;可以就热门的时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与实际问题结合,灵活运用并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3、优化教学模式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会使地理学科教学失去趣味性,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而新高考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不再是先教后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可在课程开始前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在将气候这一节课时,提前给出一段天气预报、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等资料,让学生总结出各气候要素。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气候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图,理解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强化记忆、加强理解。随后再将与气候相关的高考题呈现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迁移。
3.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还以气候学习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可通过板书将气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等清晰化,启发学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形与温度、海陆分布与降水等。
4、抓实讨论探究
课堂上老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但热热闹闹的讨论探究背后却隐含着许多问题,影响课堂效率。老师们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教学策略,要讲究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1、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难度适中。要让问题既有拓展和难度又要立足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据所依,才有实效。如问题简单则讨论就是走形式没意义,如难度大则费时间无效果。有些老师没有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与内涵,而是随意地给常规教学形势与教学活动贴上“探究”的标签。有的老师误以为有几个醒目的“探究”字眼就是探究式教学。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效率。
2、观察学生,掌握进度,把控时间。学生讨论开始后,老师要来回巡视,密切关注讨论进度,严格把控时间,既要让学生完成深入的思考,又不能影响课堂进度。老师们常反映学生讨论太费时间,很难完成既定目标。这些都归结于没能很好把控时间。
3、课堂讨论既要生生互动,又要师生互动。有的课堂讨论,完全放手交给学生,教师成了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却有可能忽略课堂讨论的实质,根本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老师在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盲目进行课堂教学。
 ; ; ; ; ;4、探究活动中即重视过程和方法,更应重视科学的引导和评价。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激烈的讨论过程,适时地对探究结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评价。有些老师过于注重过程,只让学生体验热闹,却未有方法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或引导评价不透彻、不完善。事实上这属于“探而不究”。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5、不要每节课上都搞探究,探究式教学课堂并不等于高效课堂。实际上并非所有课题与问题都用探究,也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老师应参照新课标对课题和问题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开发,有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并以“想帮学生达成怎样的目标”“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科学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真正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
 ;
 ;
 ;
 ;
 ;
 ;
 ;
 ;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