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教学建议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教学建议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教学建议

2023.2

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学科能力培养目标

高二下学期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二、三及中国地理。在高二下学期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基础上,对表达能力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平时学生的表达表述能力欠缺,故要重点培养学生规范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新题材背景中,针对问题要求、提取课本知识、根据背景材料、结合生活经验,组织答案,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二、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

 ;区域地理复习课是初中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大多数题目都和区域地理有关联,因此在地理教学及其地理高考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区域地理的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住核心主干知识,瞄准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繁多杂乱,高二地理教学主要是针对高考来复习,因此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近年来高考考纲,复习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抓核心主干知识,制定每一个知识点的知识框架,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学习体系,让学生有学习的思路和目标

二、重视区域地图利用,服务高考。 ; ;区域图是复习区域地理的核心,高考又是无图不成题,故在课堂中要以学生自主看图、填图、绘图贯穿始终,教师以引导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地理图象紧密结合,督导学生把区域地理事物落实到区域图上去掌握,如区域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人口城市图、交通图、工农业图等,必须让学生填图画图,熟练掌握。在读图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关于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大家都知道,在此略)。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要多次重复出现,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解和记忆。

三、拓展初中教材内容,适应高考。初中区域地理内容较简单,很难适应高考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要把高中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用高中地理知识统领初中地理的复习,要让学生能够用高中地理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四、关注区域综合分析,备战高考。复习区域地理除让学生准确掌握区域特征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进行区域综合分析,这是高考的需求。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做为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还要能够分析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也正是高考的能力立意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多训练和培养学生这种分析能力。

我们在复习时不断从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考纲,搞好高二地理教学,为高三顺利进入一轮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实施中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最基本的概念,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而且反复的利用并强化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不论是初中知识还是高中知识,都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开始着手,踏踏实实地进行复习,达到一点就通,而且能够从最基础的知识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最基本方法,比如图表解读法、空间定位法、区域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让学生掌握。

4复习最节省时间,高二内容多,时间很紧,教学中深研课标和考纲,抓主干舍末枝,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教学建议

自高考改革以来,高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要求较高,使得地理教师的责任更重、使命感更强。地理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现在我们还有些老师教学理念陈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痕迹明显,为了使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完成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地理课堂优势,认真进行好新课改实践,扎扎实实搞好新课改工作。以适应新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是句老话总说,但确实有些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所以很有必要强调这个问题。新高考由“知识考查”向“能力培养”转变,所考查的不在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着重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重原理与应用。如在学习区域的特征、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找切入点,去归纳,以学过的区域去分析未接触过的区域,以培养学生能力。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该组试题以地球上某一区域为切入点,分别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考查。

2、创设兴趣情境

我们的课堂上还常有学生打盹、走思的现象出现,学习氛围欠佳。地理课堂教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否则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没走进去,老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因此教师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运用试验和演示

 ; ;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个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例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的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土,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 ;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大家都很熟悉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来进行分析。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为什么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些都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造成的。提问为什么在交通信号中以红灯作为停车信号,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

展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刺激能力,再加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与高效性,很容易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思考氛围,如演示火山、泥石流、地形地貌等,可以直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趣。

4.结合时事

可以就热门的时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与实际问题结合,灵活运用并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3、优化教学模式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会使地理学科教学失去趣味性,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而新高考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不再是先教后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可在课程开始前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在气候这一节课时,提前给出一段天气预报、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等资料,让学生总结出各气候要素。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气候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图,理解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强化记忆、加强理解。随后再将与气候相关的高考题呈现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迁移

3.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还以气候学习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可通过板书将气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等清晰化,启发学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形与温度、海陆分布与降水等。

4 ;培养地理思维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行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

1.“地图式”阅读法——培养区域思维

 ; ; ;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地理课本上有很多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思维方式。例如在讲《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与图两相对比,这样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标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以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培养综合思维

 ; ; ;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社会实践思维

 ; ; ;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点的重要性,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提出探究的方案,与他人展开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文素养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顺应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趋势

5、抓实讨论探究

课堂上老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但热热闹闹的讨论探究背后却隐含着许多问题,影响课堂效率。老师们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教学策略,要讲究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1、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难度适中。要让问题既有拓展和难度又要立足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据所依,才有实效。如问题简单则讨论就是走形式没意义,如难度大则费时间无效果。有些老师没有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与内涵,而是随意地给常规教学形势与教学活动贴上“探究”的标签。有的老师误以为有几个醒目的“探究”字眼就是探究式教学。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效率。

2、观察学生,掌握进度,把控时间。学生讨论开始后,老师要来回巡视,密切关注讨论进度,严格把控时间,既要让学生完成深入的思考,又不能影响课堂进度。老师们常反映学生讨论太费时间,很难完成既定目标。这些都归结于没能很好把控时间。

3、课堂讨论既要生生互动,又要师生互动。有的课堂讨论,完全放手交给学生,教师成了旁观者,表面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却有可能忽略课堂讨论的实质根本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老师在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下盲目进行课堂教学。

 ; ; ; ; ;4、探究活动中即重视过程和方法,更应重视科学的引导和评价。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激烈的讨论过程,适时地对探究结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评价。有些老师过于注重过程,只让学生体验热闹,却未有方法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或引导评价不透彻、不完善。事实上这属于“探而不究”。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5、不要每节课上都搞探究,探究式教学课堂并不等于高效课堂。实际上并非所有课题与问题都用探究,也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老师应参照新课标对课题和问题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开发,有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并以“想帮学生达成怎样的目标”“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科学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真正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

 ;

 ;

 ;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