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选择工具 一、明确学校环境 1. 学校属于以下那类学校 A. 乡村学校; B.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选择工具 一、明确学校环境 1. 学校属于以下那类学校 A. 乡村学校; B.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选择工具一、明确学校环境1.学校属于以下那类学校A.乡村学校;B.城镇学校;C.区域示范性学校2.学校信息化环境A.多媒体教学环境;B.混合学习环境;C.智慧学习环境;D.兼有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混合学习环境3.微能力选择时一定要关注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与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一致。二、服务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微能力选择说明:请学校自选(一)、(二)、(三)类微能力选择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学校的一种情况选择微能力组合。(一)基于新课程、新课标学习落实情况的微能力选择1.针对学校推进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与落地实施现状判断所属情况情况1.已将推进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与落地实施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并开展了用新课标教旧教材的活动;情况2.已开展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情况3.考虑开展学校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2.微能力选择建议对于情况1:(1)选择微能力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具体应用为获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内容的专家课程深度学习。整理对互联网上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的专家课程学习理解,形成学习心得。(2)开展依据新课标的教学活动。关注新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选择和整合微能力,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做)、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等,锤炼基于新课标的优质教学设计。对于情况2:(1)选择微能力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收集和筛选有关新课程、新课标的专家课程视频,支持新课程新课标学习活动,整理学习心得。(2)选择和整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做)、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开展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活动,打造优质教学设计课例。对于情况3:(1)选择微能力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收集和筛选有关新课程、新课标的专家课程视频,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2)选择和整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做)、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开展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活动,生成课例。


(二)基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选择情况与微能力

1.针对学校课堂教学教与学转型现状判断所属情况情况1.对技术创新课堂有一定认识,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情况2.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着力推动教与学转型;情况3.努力开展课堂教学“教与学”转型实践,并取得进展情况4.实现了课堂教学“教与学”转型,形成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模式不断迭代升级2.微能力选择建议对于情况1:选择微能力组合,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对于情况2: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开展体现教与学转型优质课例生成活动。对于情况3: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开展体现转型成果的优质课例锤炼做中学活动。对于情况4: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开展教学模式代表性精品课例的生成和凝练活动。(三)基于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问题选择微能力1..针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判断所属情况情况1.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合作探究学习情况2.继续做好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情况3.探索学科的“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情况4.探索“跨学科学习”情况5.开展“电子书包”“平板教学”情况6.开展了课堂教学与考核评价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探索2.微能力选择建议对于情况1: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建议开展素养导向的学科合作探究学习优质课例生成活动。对于情况2: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建议开展翻转课堂精品课例生成与展示活动。对于情况3:选择微能力组合,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建议开展学科的“任务学习”“项目学习”优质课例生成活动。对于情况4:选择微能力组合,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建议开展“跨学科学习”的精品课例锤炼活动。对于情况5:选择微能力组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建议开展“电子书包”“平板教学”精品课例锤炼和展评活动。对于情况6:选择微能力组合,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10(档案袋评价)、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建议开展“课堂教学与考核评价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案例生成和凝练活动。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