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前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前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

15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前解析】 ;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司空见惯的或不为人注意的想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同时,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具有代表性。可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并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关注文本特征: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来写的,很有代表性。

关注主旨:这篇课文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观点。

关注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一种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观点的写作方法。

关注作者:叶永烈 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科学小品,1959年出版第一步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代表作品有《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飞向冥王星的人》《丢了鼻子以后》等。他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

关注人文主题词语:

描写人有恒心的词语

持之以恒 ;  ;百折不挠 ;  ;水滴石穿 ;  ;坚持不懈 ;  ;始终如一

铁杵磨针 ;  ;锲而不舍 ;  ;坚韧不拔 ;  ;精卫填海 ;  ;始终不渝

描写科学精神的词语

勇往直前 ;  ;坚持不懈 ;  ;不怕困难 ;  ;努力奋斗 ;  ;奋斗到底 ;

热爱学习 ;  ;热爱祖国 ;  ;不怕失败 ;  ;坚持到底 ;  ;精益求精 ;

【教学目标】 ;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在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题,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观点。

【教学过程】

 ;  ; 一、激发科学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先从题目入手,在质疑、解疑中初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出示课件1:







预设1:只有努力研究探索才能获得成功。教师及时鼓励。

预设2:我们平时应该不断发问,了解事情的真相。教师引导,回答问题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爱发问的孩子。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一起来学习课文。

3.(教师板书课题15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指出读错的字让朗读同学更正。

(2)指读。

2.教师出示词语

预设1:指名读词语。

出示课件3:


预设2:齐读词语

预设3:在书上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预设4:教师特别指出:见微知著的著不要写成籍,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贯。

(教师板书:见微知著 籍贯 ;  ;司空见惯 ; 一贯)

3.教师引导: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出示课件4:

 ;  ; 预设1:课文就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预设2: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三、围绕课题,理解课文表达的科学精神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预设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预设2: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

预设3:“一百个不是具体数量”是指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预设4:教师追问: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设计意图:学生一开始可能打不出正确的答案,也可能通过课本的帮助答出答案,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但是这一表达较为概况,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再回答。)

出示课件5:


2.在理解课题的实质含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说说这一段的内容。

3.教师小结:第二段对观点做出阐释,阐明它的实质---从常见现象出发,不断发问,追求根源,最后就能找到真理。

4.你能不能用第2自然段中的话解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5.引导学生赏析第2自然段具有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

预设1:教师提问:“差不多”“细小的”“司空见惯的”,意思都差不多,请学生品读体会,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  ; 预设2:教师引导学生把“把‘?';拉直变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预设3:教师总结:“?”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找到真理,这个句子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直观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凝练概况与生动形象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四、课后作业

 ;  ;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可以把课本上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还可以多看一些关于科学家的故事的书籍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出示课件6:


五、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提出观点)


见微知著 籍贯 ;  ;司空见惯 ; 一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2.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教师认读听写部分生字,选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人在自己的本上写。

2.教师回顾:作者这篇文章要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出示课件7:

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细读事例,了解事例如何印证观点

1.结合课后第二题,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分组思考讨论问题。

预设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通过填表交流帮助学生理清三个事例的内容和思路。

出示课件8:


预设2:英国教授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想到让花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别的物质中有没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发明了石蕊试纸。

预设3: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世界地图上版块凹凸吻合的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完善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预设4: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这一发现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2.教师追问:这三个事例有共同点吗?为什么要举这三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出示课件:9:


预设1:这三个事例都是生活中突然发现的。教师总结,学生找的特别准确,这些事例就是生活中偶然发现的。

预设2:这三个事例都在说明作者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师总结,作者选这三个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观点。

预设3:这三个事例的写法上都相同,顺序都是先写偶然发现问题,再写不断追问,科学家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探索最后发现了原因,取得了成绩。

3.教师小结:是的,作者用了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司空见惯”“细微”的现象,再由现象引发问题,最后写发现或发明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用到的用事例来印证观点的方法。

(设计意图: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学生不难了解。但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印证关系,学生不易领会,常常会认为事例能“自动”证明观点。因此,结合三个事例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所选的三个事例能证明课文的主要观点吗?在思考中发现三个事例的共同点:科学家能从细微的、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别人观察不到之处,在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显现他们善于思考的品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显现他们追求真理的恒心与毅力。让学生认识到,三个事例虽然内容不同,但事例与观点是紧密关联的,从而理解课文为什么要列举这三个事例。)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连串”“反复”“许多”这样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科学家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预设1:科学家想到的问题特别多,实验的时候不不怕失败反复实验,都特别认真,锲而不舍。

预设2:一切的发明与创造得益于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5.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句,说一说“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这样的词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过渡词句也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取事例,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三、明确事例与观点的关系

1.教师点拨:课文的6、7自然段与事例和观点有什么关系?

预设1:第六段印证了文章开头的观点,并对前文是一个总结。

预设2:既然第六段已经总结了全文,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七段?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预设3:第七段是对前面文章的补充。

预设4:善于发现不断探索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预设5:科学家都有“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相同点。

预设6:原来,作者这么写是在重申自己的观点,又和文章开头照应,文章的叙述就更加严谨。整个文章就是按照提出观点-事例验证观点-总结观点的顺序写的。

(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验证观点-总结观点)

2.教师交流:“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预设:居里夫人发现镭……

3.请学生联系上文简单交流“找到真理”需要的条件。

预设: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教师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 4.结合“阅读链接”《詹天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预设1: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不再坚持,打了退堂鼓。

预设2:对周围五花八门的事物懒得观察。

预设3: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四、回顾写法,仿写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自己想要说明的观点。

2.我们应该围绕观点初步选取事例。关注所选取的事例是否能够说明观点,所举事例与观点是否一致。

3.注意在不同事例之间加上过渡语,增强论证说服力。

4.对具体事例的叙述是否有一定的顺序。

出示课件10: ;  ;  ;  ;  ;

五、课后作业

仿写这一课,注意要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出示课件11:

六、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  ;提出观点 ;  ;  ;  ;  ;  ;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证明观点 ;  ;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  ;  ;  ;  ;  ;  ;  ;  ;  ;  ;  ;  ;  ;总结观点

【课后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知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课文在事例的选取和怎样用事例证明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特点。课文的语言表述既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能够将概括抽象与生动具体相结合。

 ; 课后的小练笔则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因为在课堂上关于这一部分落实的比较扎实,同学们的练笔基本都能做到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举例不够明确,还有个别学生举例的说服性不强,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