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六年级下册第15课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年级下册第15课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年级下册第15课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 花圃(pú) ;  ; 凹陷(xiàn) B. 纬度(wěi) ;  ;实验室(shì)

C. 较大(jiǎo) ;  ;俄裔(yì) D. 阶段(jié) ;  ; 华罗庚(huà)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字音。解答这道题,要把常用字 字音记准确,再使用排除法解答。A项中“花圃”的“圃”读pǔ,C项中“较大”的“较”读jiào,D项中“阶段”的“阶”读jiē,只有B项完全正确,所以选B。

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 举例论证法 B. 引用论证法 C. 对比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了证明论点,作者列举了洗澡水 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这样三个事例,因此,最主要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3.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理解有误的是( ;  ; )

A.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B. 说明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特别神秘。

C. 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能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抄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百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度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知“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道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B选项是错误的。

二、书写

4. 看拼音写词语

xí guàn ;  ;  ;  ; huā pŭ ;  ;  ;  ;  ;hăi yán ;  ;  ;  ; jiàn qĭ

 ;  ;  ;  ;  ; ;

huā ruĭ ;  ;  ;  ;  ;sōu suŏ ;  ;  ;  ; qiū yĭn ;  ;  ;  ;  ;lĭng yù

 ;  ;  ;  ;  ; ;

tái jiē ;  ;  ;  ;  ;wèi guó ;  ;  ;  ;  ;qiè ér bù shě

 ;  ;  ;  ;

【答案】习惯 花圃 海盐 溅起

花蕊 搜索 蚯蚓 领域 ;

台阶 魏国 锲而不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本题书写时要注意“惯、圃、溅、蕊、搜、蚯、蚓、域、魏、锲”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三、填空题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司( ;  ;  ; )见( ;  ;  ; ) ; 追( ;  ;  ; )求( ;  ;  ; ) ; 无( ;  ;  ; )有( ;  ;  ; ) ; ;

见( ;  ;  ; )知( ;  ;  ; ) ; ( ;  ;  ; )而不( ;  ;  ; ) ; 不( ;  ;  ; )思( ;  ;  ; )

(1)这件事情发展得这么快,简直( ;  ;  ; )。

(2)渤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  ;  ; ),黄河的生态环境也遭

到了破坏 ;

(3)我们见非洲人吃蚂蚁,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那在当地是( ;  ;  ; )的事。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  ;  ;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 ;  ; (1). 空 ;  ; (2). 惯 ;  ; (3). 根 ;  ; (4). 源 ;  ; (5). 独 ;  ; (6). 偶 ;  ; (7). 微 ;  ; (8). 著 ;  ; (9). 锲 ;  ; (10). 舍 ;  ; (11). 可 ;  ; (12). 议 ;  ; (13). 不可思议 ;  ; (14). 无独有偶 ;  ; (15). 司空见惯 ;  ; (16). 锲而不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补全词语,然后在理解词语意思上结合语境选出合适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追根求源:意思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无独有偶:意思是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根据句子“事情发展得这么快”可知句意是难以理解无法想象的,故本句填上“不可思议”。

(2)根据句意渤海和黄河 生态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表示两件事的遭遇相似,故用“无独有偶”。

(3)根据句意“我们”对非洲人吃蚂蚁感到惊奇,但在当地很常见,故用“司空见惯”表达合适。

(4)根据本句句意是指有毅力地去做一件事,故用“锲而不舍”合适。

6. 查字典

“理”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在字典中①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②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③理想。道理。理直气壮。④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⑤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⑥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⑦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⑧古代指狱官、法官。 ⑨姓。

“理事”是( ;  ;  ;)“理解”是( ;  ; )“理查德”是( ;  ;  ;)

【答案】 ;  ; (1). 王 ;  ; (2). 7 ;  ; (3). L ;  ; (4). li ;  ; (5). ⑥ ;  ; (6). ② ;  ; (7). 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7. 根据意思写词语。

1.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  ; )

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  ;  ;)

3.看得多了,不以 奇。( ;  ;  ;  ;)

4.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  ;  ; )

【答案】 ;  ; (1). 见微知著 ;  ; (2). 锲而不舍 ;  ; (3). 司空见惯 ;  ; (4). 无独有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将平日积累的内容进行利用,回忆合适的词语。

1.见微知著

[释义]: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2.锲而不舍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司空见惯

[释义]: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4.无独有偶

[释义]: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出处]: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无独有偶。”

8. 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惯( ;  ;  ;  ;  ;  ; ) 观( ;  ;  ;  ;  ;  ; )圃( ;  ;  ;  ;  ;  ; )旋( ;  ;  ;  ;  ;  ; )

贯( ;  ;  ;  ;  ;  ; ) 研( ;  ;  ;  ;  ;  ; )葡( ;  ;  ;  ;  ;  ; )漩( ;  ;  ;  ;  ;  ; )

【答案】 ;  ; (1). 习惯 ;  ; (2). 观看 ;  ; (3). 花圃 ;  ; (4). 旋转 ;  ; (5). 一贯 ;  ; (6). 研究 ;  ; (7). 葡萄 ;  ; (8). 漩涡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四、信息匹配

9. 选词填空。

敏捷 ;  ;敏感 ;  ;敏锐

1.波义耳立即( ;  ;  ;)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2.谢皮罗教授( ;  ;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3.松鼠动作非常( ;  ;  ;),想抓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答案】 ;  ; (1). 敏感 ;  ; (2). 敏锐 ;  ; (3). 敏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敏锐:它指的是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目光尖锐。

敏感: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敏捷:敏捷,指反应(多指动作或言行)迅速快捷。

10. 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填序号)

A.表示引用 ; B.表示着重强调 ; C.表示特定称谓 ; D.表示讽刺或否定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  ;  ;  ;  ;  ;  ;  ;  ;( ;  ;  ; )

2.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  ;  ;( ;  ;  ; )

3.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  ;  ;  ;  ;  ;  ;( ;  ;  ; )

4.像他这样自作聪明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  ;  ;  ;( ;  ;  ; )

【答案】 ;  ; (1). B ;  ; (2). A ;  ; (3). C ;  ; (4). D

五、语言表达

11. 我能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谁又敢怎么样?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天气异常糟糕。今天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的这个见解,形成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1). 波义耳向实验室走去。 ;  ; (2). 在外国租界,谁也不敢怎么样。 ;  ; (3). 没有大胆的猜测怎么能做出伟大的发现呢? ;  ; (4). 虽然今天天气异常糟糕,但是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  ; (5). 没有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6).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激发)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  ; (7). 我想,为什么紧张时手心会出汗?与体温有关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

【详解】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用“难道……吗”或者“怎能……呢”把句子写通顺,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本题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虽然……但是”合适。

5.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6.本句用词不当。可将“形成了”改为“引起了”。

7.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例句的格式,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清楚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全文围绕中心论点,从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 )方法来论证说理。

A. 道理论证 B. 举例论证 C. 比喻论证

14. 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③自然段“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经历”和“感受”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②自然段“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  ;  ;(1). 我们都是成功者。 ;  ; (2). 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和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 ;  ; 13. B ;  ; ;

14. 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念。 ;  ; ;

15. 不能互换。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 ;  ; ;

16. 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