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第31课《游园•皂罗袍》 一、基础知识 1.《游园([皂罗袍])》情景默写 ①《游园(【皂罗袍】)》

「教案」第31课《游园•皂罗袍》 一、基础知识 1.《游园([皂罗袍])》情景默写 ①《游园(【皂罗袍】)》

第31课《游园•皂罗袍》

一、基础知识

1.《游园([皂罗袍])》情景默写

①《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②《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③《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哪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众所周知,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________,昆曲便无奈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之中。________,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毫无新意的作品。

A.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B.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C.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D.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二、基础阅读

阅读下面的曲子,回答问题。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连逗:勾引。⑤彩云:妇女发髻的美称。

4.“袅晴丝”原指春天柳枝上树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舞,这其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请你说出使用这三个字的妙处。

5.【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小题。

[中吕]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6.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请问,曲中的贫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7.这首曲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三、提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生平一瓣香

林清玄

你提到我们少年时代,常坐在淡水河口看夕阳斜落,然后月亮自水面冉冉上升的景况,你说:“我们常边饮酒边赋歌,边看月亮从水面浮起,把月光与月影投射在河上,水的波浪常把月色拉长又挤扁,当时只是觉得有趣,甚至痴迷得醉了。没想到去国多年,有一次在密西西比河水中观月,与我们的年少时光相叠,故国山川争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挤扁又拉长,最后连年轻的岁月也成为镜花水月了。”

这许多感怀,使你在密西西比河畔因而为之动容落泪,我读了以后也是心有戚戚。才是一转眼间,我们竟已度过几次爱情的水月镜花,也度过不少挤扁又拉长的人世浮嚣了。还记否?当年我们在木栅的小木屋里临墙赋诗,我的木屋中四壁萧然,写满了朋友们题的字句,而门上匾额写的是一首《困龙吟》。有一次夜深了,我在小灯下读钱钟书的《谈艺录》,窗外月光正照在小湖上,远听蛙鸣,我把书里的两段话用毛笔写在墙上:“水月镜花,固可见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映面。”“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书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

那时我是相当穷困,住在两坪大只有一个书桌的小屋,我唯一的财产是满屋的书以及爱情。可是我是富足的,当我推开窗子,一棵大榕树面窗而立,树下是植满了荷花的小湖。附近人家是那么亲善,有时候,我为了送女友一串风铃到处告贷,以书果腹,你带酒和琴来,看到我的窘状,在我的门口写下两句话:“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我在醉酒之后也高歌:“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那似乎是我们穷到只要有一杯酒、一卷书,就满足地觉得江山有待了。后来我还在穷得付不出房租的时候,跳窗离开那个小屋。

前些日子我路过,顺道转去看那一间我连一个月两百元房租都缴不起的木屋,木屋变成一幢高楼,大榕树魂魄不在,小湖也盖了一幢公寓,我站在那里怅望良久,竟然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真像京戏《游园惊梦》里的人。

我于是想到世事一场大梦,书香、酒魄、年轻的爱与梦想都离得远了,真的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留去思。可是重要的是一种回应,如果那镜是清明,花即使谢了,也曾清楚地映照过;如果那水是澄朗,月即使沉落了,也曾明白地留下波光。水与镜似乎都是永恒的事物,明显如胸中的块垒,那么,花与月虽有开谢升沉,都是一种可贵的步迹。

我们都知道击石取火是祖先的故事,本来是两个没有生命的石头,一碰撞却生出火来,石中本来就有火种——再冷酷的事物也有它感性的一面——不断地敲击就有不断的火光,得火实在不难,难的是,得了火后怎么使那微小了火种得以不灭。镜与花,水与月本来也不相干,然而它们一相遇就生出短暂的美,我们怎样才能使那美得以永存呢?只好靠我们的心了。

就在我正写信给你的时候,突然浮起两句古诗:“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爱与生的美和苦恼不就是这样吗?岁月的百鸟一只一只地从窗前飞过,生命的千帆一艘一艘地从眼中航去,许多飞航得远了,还有许多正从那些不可测知的角落里航过来。

记得从你初到康乃狄格不久,曾经为了想喝一碗羼柠檬水的爱玉冰不可得而泪下,曾经为了在朋友处听到雨夜花的歌声而胸中翻滚,那说穿了也是一种回应,一种羼和了乡愁和少年情怀的回应。

我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回到小木屋去住了,我更知道,我们都再也回不到小木屋那种充满了清纯的真情岁月了,这时节,我们要把握的便不再是花与月,而是水与镜,只要保有清澄朗净的水镜之心,我们还会再有新开的花和初升的月亮。有一首词我是背得烂熟了,是陈与义的《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尽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眺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我一直觉得,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运命中,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里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连石头都可以撞出火来,其他的还有什么可畏惧呢?

文本二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士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观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节选自《林清玄访谈》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文章中“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一句,表现了朋友对我在困窘的生活境遇里情怀不改,仍保有诗情画意,仍坚持自己的操守的赞叹。

B.“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作者启迪我们人生中如果遇到铩羽或是搁浅,不必焦急烦躁,若能以清静之心映照,可从容地坐看千帆,仰观百鸟。

C.文中引用陈与义的《临江仙》目的是表明自己虽半生漂泊,阅尽沧桑,心生苍凉,但能够从苦痛创痕中超拔出来,保持旷达清朗的心态。

D.最是美好的东西,往往能伤人最深,作者的回忆就像水月镜花一样。然而月黯花残之时,越是深一分的波光和镜影,就越是深一分的苍老和哀叹。

9.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的艺术特色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林清玄在艺术上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独特的审美观念,使人生的苦与乐,过去与现在,瞬间与永恒,在《生平一瓣香》中得到有机的辩证统一。

B.《生平一瓣香》体现了林清玄散文具有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的特点,既有文学的审美价值,又有指导人生的思想教育功能。

C.访谈中,林清玄举爱玛士的包卖到100万,是为了说明向欲望倾斜的时代,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的思想散发着睿智的光辉,他的作品揭示人生百态,描摹善恶美丑,语言在平和中带有辛辣的讽刺,引人深思。

10.结合文本一内容,请简要概括“水”和“镜”的含义。

11.文本二中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在文本一中有哪些体现?请具体指明并加以分析。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我制作舞台剧《游园惊梦》,在岛内住了半年,那是我逗留最长的一次,陪伴明姐的时间当然比较多些,但是一旦《游园惊梦》开始动工,我又忙得___________,在外奔走了;偶尔我也在家吃晚饭,饭后到明姐房中跟她一同分享她一天中最快乐的一刻——看电视连续剧。明姐是一个十足的“香帅”迷,《楚留香》的每一段情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___________,有几节我漏看了,她便替我补起来,把楚留香跟石观音及无花和尚斗法的情景讲给我听,讲得___________。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每天晚上,明姐都会从七、八点看到十一点最后报完新闻为止。如果没有电视,我无法想像明姐那些年如何能捱过漫漫长夜。白天明姐跟着罗婆婆做家务,从收拾房间到洗衣扫地,罗婆婆年事已高,跟明姐两人互相扶持,分工合作,把个家勉强撑起。到了晚上,两人便到明姐房间,一同观赏电视,明姐看得___________,而罗婆婆坐在一旁,早已垂首睡去。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

A.身不由己 ;  ;  ;巨细无遗 ;  ;  ;头头是道 ;  ;  ;聚精会神

B.身不由己 ;  ;  ;事无巨细 ;  ;  ;娓娓道来 ;  ;  ;聚精会神

C.淋漓尽致 ;  ;  ;事无巨细 ;  ;  ;头头是道 ;  ;  ;一丝不苟

D.淋漓尽致 ;  ;  ;巨细无遗 ;  ;  ;娓娓道来 ;  ;  ;一丝不苟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就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B.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C.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应该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D.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14.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他擅长辩论,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

D.逼得父母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____________。汤显祖的《牡丹亭》写了一座园林,并且借剧中主人公杜丽娘的口说了一句名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春天,在他看来园林正是把“春色”引到人间的艺术。____________大观园是明清私家园林的典范。曹雪芹在这座园林中寄托着他的审美理想。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婴宁》一篇中也描绘了一座园林,“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室内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  ;②良辰美景奈何天 ;  ;  ;赏心乐事谁家院 ;  ;  ;③朝飞暮卷 ;  ;  ;云霞翠轩 ;  ;  ;雨丝风片 ;  ;  ;烟波画船 ;  ;  ;④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姹紫嫣红、断井颓垣、良辰美景、翠轩 ;  ;  ;  ;、锦屏、忒、韶光。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柳永也是婉约派的代表。

C.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不包括汤显祖。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作答此类连贯题,要瞻前顾后。如从“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可知,第一个画线处的主语应与“作家、学者”有关,据此可排除BD两项;从“只知道按照……”可知前文的主语应是“平庸的后继者们”,据此可排除A项。

故选C。

4.“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既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得非常巧妙。

5.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本题的“袅晴丝”,“晴丝”与“情思”谐音双关,表面写的是“晴丝”,实际上写的是“情思”的内容,形象别致表现出主人公思念的忧郁情思,表明内心的缠绵浮漂的内心状态。

5.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本题要求分析景物形象和抒发的感情。“姹紫嫣红开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描绘了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分析杜丽娘的复杂心情,抓住表达感情的关键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据此分析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6.曲中的贫士是一个鄙视功名富贵、安于清贫生活、乐观旷达、坚贞守志的形象。

7.①对比。用“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厌弃浮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情怀。(答成“茅斋”、“野花”所表现的自然的永恒与朝代兴废的频繁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豁达淡定的情怀也可给分)

②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一句,借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曲中的贫士连梦都在拒绝“紫罗袍”“黄金带”,喜爱的只是青山、白云、茅斋、野花,不管谁成谁败,争夺帝业,我就是不去做那些事,不当那样的狗马。写出了贫士鄙视功名富贵、安于清贫生活的形象。尤其是最 “陋巷箪瓢亦乐哉”,颇有颜回的安贫乐道的风骨;而“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则写出了他的坚贞守志。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的把握,结合诗中关键词句分析作答。

曲中用到的手法有对比,将“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生活的满足感,表达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

“陋巷箪瓢亦乐哉”来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引用颜回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

8.D

9.D

10.①澄澈之水,清明之镜;②是人生中永恒的映照,人生中喜乐悲欢的回应;③使人生短暂之美得以永恒的清澄朗净之心。

11.①在穷困日子之时,住在狭小简陋的小木屋中,唯一的财产是书和爱情,仍觉得富足。这体现了心美而不嫌陋室,情深而世界可爱。②在人生变迁之际,当书香、酒魂、年轻的爱与梦想都远离了,如果心美情深,可如水月清楚映照青春年华,世间美好还会出现。③在不可把捉的命运中,如果心灵美丽,情感深厚,就会让美好永存心间,无情的背弃、苦痛的创痕都无可畏惧。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然而月黯花残之时……就越是深一分的苍老和哀叹”错误。由原文“这时节,我们要把握的便不再是花与月,而是水与镜,只要保有清澄朗净的水镜之心,我们还会再有新开的花和初升的月亮”可知,要把握的是“清澄朗净的水镜之心”,而不是“深一分的苍老和哀叹”。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D.“他的作品揭示人生百态,描摹善恶美丑”在两篇文本中找不到依据,文本一通过对年少往事的回忆,在密西西比河水中观月等故事引发感叹,说明生命中需要有一些让自己心境保持美好的东西,哪怕它微小,但足以应对不可把捉的尘世运命的道理;文本二通过记者的提问和林清玄的对话,表达了不要被欲望捆绑,找到心灵世界的主旨,两篇文本的语言清新,智慧,并非“平和中带有辛辣的讽刺”。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文章“如果那水是澄朗,月即使沉落了,也曾明白地留下波光”“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书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如果那镜是清明,花即使谢了,也曾清楚地映照过;如果那水是澄朗,月即使沉落了,也曾明白地留下波光”“只要保有清澄朗净的水镜之心”等处可知,水具有澄朗的特点,镜具有清明的特点,它们都是清澄朗净的。由此可概括答案①;

由文章“水与镜似乎都是永恒的事物,明显如胸中的块垒,那么,花与月虽有开谢升沉,都是一种可贵的步迹”可知,水与镜是人生中永恒的映照。由“有一次在密西西比河水中观月,与我们的年少时光相叠,故国山川争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挤扁又拉长,最后连年轻的岁月也成为镜花水月了”“我们竟已度过几次爱情的水月镜花,也度过不少挤扁又拉长的人世浮嚣了”“书香、酒魄、年轻的爱与梦想都离得远了,真的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留去思。可是重要的是一种回应”可知,水与镜是人生喜怒哀乐后留下的痕迹,由此可以概括答案②;

由“水与镜似乎都是永恒的事物,明显如胸中的块垒,那么,花与月虽有开谢升沉,都是一种可贵的步迹”“镜与花,水与月本来也不相干,然而它们一相遇就生出短暂的美,我们怎样才能使那美得以永存呢?只好靠我们的心了”可知,水与镜的美,可以靠我们的心永远留存。由此可概括答案③。

11.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的意思是: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

结合“当年我们在木栅的小木屋里临墙赋诗,我的木屋中四壁萧然,写满了朋友们题的字句,而门上匾额写的是一首《困龙吟》”“那时我是相当穷困,住在两坪大只有一个书桌的小屋,我唯一的财产是满屋的书以及爱情”分析可知,在穷困的日子里,作者住在狭小简陋的小木屋中,唯一的财产是书和爱情,仍觉得富足,仍旧能够写出许多诗。这体现了心美而不嫌陋室,情深而世界可爱。由此可概括答案①;

结合“我于是想到世事一场大梦,书香、酒魄、年轻的爱与梦想都离得远了,真的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留去思。可是重要的是一种回应,如果那镜是清明,花即使谢了,也曾清楚地映照过”“如果那水是澄朗,月即使沉落了,也曾明白地留下波光。水与镜似乎都是永恒的事物,明显如胸中的块垒,那么,花与月虽有开谢升沉,都是一种可贵的步迹”分析可知,只要内心清明,情深,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世间美好仍在。由此可概括答案②;

结合“我一直觉得,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运命中,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我们不要管苦痛的创痕,只有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可以从陋室里的胸中散发出来,也就够了”可知,果心灵美丽,情感深厚,就会让美好永存心间,无情的背弃、苦痛的创痕都无可畏惧。由此可概括答案③。

12.A

13.B

14.B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身不由己: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此处指控制不住地忙,应选“身不由己”。

巨细无遗:大小都没有遗漏。事无巨细:指事情不分大小,不分主次,形容什么事都管。对应“我漏看”此处指“她”没有遗漏,应选“巨细无遗”。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娓娓道来: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此处和“讲得”,搭配应选“头头是道”。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此处形容看电视专心,应选“聚精会神”。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如果……还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改为“纵有(尽管)……还是”;

“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句式杂糅,可改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与B项中的双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A.双引号表示否定、讽刺。

C.双引号表示引用。

D.双引号表示强调。

故选B。

15.在明清作品中,园林是重要的叙事场景 ;  ;  ;曹雪芹则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园林意象 ;  ;  ;园林就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精神园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通读文段可以发现,文段以三位明清作家为例,谈在他们的作品中,园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或作为重要的叙事场景,或寄托作家的审美理想。如此,可以确定答题空1是一个带有总起意味的句子,可以统领全段,那么可以写成“在明清作品中,园林是重要的叙事场景”或“在明清作品中,园林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答题空2前面写汤显祖,后面写曹雪芹的大观园,因此此空带有一定的过渡意义,可以写成“曹雪芹则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园林意象”或“清代作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园林意象”;答题空3是对以上内容作一小结,呼应开头,揭示园林与作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写“园林就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精神园地”或“园林其实就是他们的审美的精神园地”等。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