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游园(【皂罗袍】)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5.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曲词:
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谈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
二、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背景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3、解题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4、《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可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
5、了解“传奇”
“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由宋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
了解其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
6、重点词语理解
①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
②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③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④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⑤忒:过于。
⑥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光。
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
三、赏读曲词
1.鉴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惊惧和无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2.鉴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3.分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这些意象的作用。
明确  ; ;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5.这支曲子温婉迷人,你觉得美在哪里?可从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等方面进行探究。
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
情感美: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烟波浩渺的春天景象,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
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给人以明快的享受。同时对比、对偶、典故齐用,富有音乐性。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这只曲子这是对青春,自然和爱情的赞颂。为了这次游园赏春,杜丽娘临行前装扮的像新娘出嫁一般,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她一进花园变如痴如醉,顿生大梦初醒之感。这不仅仅是对春光之美无人赏析的叹息,更是对自己的美无人怜惜的感慨。
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6.鉴赏选段的艺术手法
①对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都过景象的对比,写出了女子的失落与伤感;
②用典。“赏心乐事”取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③融情于景。借助典型意象,表达了女子的青春萌动的微妙心理。
④直抒胸臆。
四、明晰主旨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五、拓展阅读
在戏剧方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大师,汤显祖生活在明代,处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反观中世纪的种种做法,主张人文精神。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个人追求不同。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期望通过科举进朝为官,在政治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惜当时科举制度混乱腐败,汤显祖无奈退出官场,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戏剧创作。这可以说是“官家不幸诗家幸”。而莎士比亚只想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没有想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两人的作品都从积极乐观转为哀伤无奈。汤显祖之前创作的作品时虽对社会现状不满,仍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之后他回乡创作,已经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莎士比亚刚开始创作时英国打败别国,民族充满信心,后来丧子之痛使其作品流露出悲观和失望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两位戏剧上的泰斗都有才气,都应该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课后阅读两位大师的作品。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游园》一曲
2.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