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古诗词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
近段时间听了我校2位老师的古诗课,对于老师们可能只是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完成教学任务,没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到底怎么上能够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有实效?且能够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主动去背诵积累古诗词,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第一课《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为高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感悟古诗的画面与意境。老师也努力这样做,按照解诗题——知作者——忆方法——读诗文——晓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思路,有条不紊地往下走,但是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是舍不得放手,始终在牵着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去走。前面的几个环节还很扎实,学生回忆理解古诗词的关键字词的方法:1.借助注释;2.看插图;3.反复朗读。在指导朗读环节,老师还是给出斜线,让学生去读出节奏,其实一二年级学生不知道如何停顿,老师可以借助斜线帮助他们很好地断句。到了高段,学生应该已经知道七言绝句的停顿为2-2-3,老师还像低段那样搭梯子未免就显得太多余。朗读古诗想象画面环节,老师的推动显得很是费劲,究其原因窃以为是我们的日常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加上这首诗所讲的农事活动与乡村景物与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距离太远,导致体会画面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一点也没有精彩的生成点,学生反复说的还是诗句里那几句诗的意思。
而二年级的古诗课《咏柳》,年轻的老师整节课都显得很急躁,一个劲儿在走流程,没能关注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甚至有些拔高要求。二年级学生在背诵《咏鹅》这首儿童启蒙诗时居然出错,弄得老师措手不及,5分钟的导入环节也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下面的环节老师在识字方面所费的功夫效果也不大理想。比如区分“载”和“裁”,仅仅让学生知道它们读音不同,写法不同,组2个2字词语,就草草结束,对于“载”的另外一个读音完全可以就是引导,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声旁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品读古诗环节,老师逐个词语解释意思,学生还没有明白这句诗的大概意思,老师就急着让学生看图展开想象,给你呈现怎样的语言?这个问题显然让学生不知所云,老师也是草草收场,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多种形式读古诗。指导写字环节更是不够扎实到位。
而低段阅读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没有要求学生去逐字逐句理解意思,只要大致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就行。能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才是我们要着力去突破的。高段古诗词教学则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两位老师虽说都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回家再翻阅干国祥老师的《生命里最好的语文课》中对于《长相思》《山居秋暝》《归园田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古诗词教学的实录,才明白自己的疑惑在哪?其一,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会背、理解诗词大意,浅显体会作者表达思想。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一首古诗延伸到几首古诗,把作者本人的同一题目的不同时期写的古诗,或者不同作者所写的同一题目,同一时节,同一地点的不同古诗巧妙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深入理解。其二,要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多准备几首古诗词,由不同的古诗到诗人,再到作者的生平、理想抱负等,只有深化古诗词的教学,让课堂变得厚重、丰满起来,学生的想象才有可能被真正地激发,从而收获别样的精彩。当然低段学生的古诗学习只需要拓展一些与之相关联的诗词,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中高年级则试着从不同方面去丰富学生积累,通过对比或充实诗词教学,让我们的学生视野变得开阔,能够从作者的诗句去感悟诗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或者抱负、理想,进而去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更深的了解。
干国祥老师的《长相思》一课让我在思考:有效教学是不是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还有我们现在希望达到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实我们的诗歌教学仅仅停留在教知识,浅尝辄止地体会一下诗人的感情!我听的两节课同样都是写景或者写景+记事的诗歌,老师们还是在将自己对于诗词的理解及感悟强加于学生,将每一句诗肢解的支离破碎。学生纵然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缺乏有效的提问和课前的深度预习,还有老师的教育理念(走完我的教学流程),学生对于古诗描述的画面或者意境捕捉不到,缺乏充分的想象,单凭老师的灌输,没有很好地借助图片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不到位,也就说不出所以然!
干老师的课堂可以说是高效,课前预习作业的精心设计,阅读资料的丰富详实,让学生通过预习对于作者、《长相思》这首词的不同赏析,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课堂上就可以直接指向检查朗读,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这就是课堂有效的体现之一。学习这首词从解析词牌入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明白《长相思》这首词的平仄押韵是有规律的,任何人都可以依据此进行创作,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写相思之情的一首词!上下阙的学习可谓是精彩,干老师以“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些句子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朗读实践中去体会到底是用慷慨?低沉?还是低沉忧伤的语气来读。学生理解有误,干老师没有直接告诉而是出示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到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长相思》。由此再次提出问题:纳兰性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山一程,水一程”该如何理解?教师在学生明白之后再次范读,可谓是“事半功倍”。读出“乡心”的解读更是堪称经典,于学生疑惑处点拨,在学生不解时答疑,全词的主题到底是“故园”还是“乡心”的引导,让学生因为感悟到作者的心情以及对画面的想象而读出感情来!由喜欢这首词到体会到纳兰性德那种孤独与忧伤,到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由词人到自己的思考让学生的朗读又有了不同!加上干老师读完这首词后的感受分享,让所有听课的人对人生,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察!
通过对比,我意识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距离有效性还差得很远,倘若我们能够多去观摩名家的视频或者多读一些相关的课堂实录,是不是会少走一些弯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