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2) 教科书 书名:普通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2) 教科书 书名:普通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2)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  ;  ;  ;  ; ;

学生信息

姓名 班级

学校 学号

课后作业

题组一 亲近文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①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②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②文嬴: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潜:悄悄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C.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辱:侮辱

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眚:过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B.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C.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D.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以秦国老臣蹇叔谏阻、哭师、哭子为线索,复以秦穆公拒谏、诅咒相间其中,情节曲折多变,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B.第二段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弦高爱国、机警的形象,照应了蹇叔“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论断,为秦国战败做了铺垫。

C.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着重写论战,凸显矛盾,揭示“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的规律。

D.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劳师以袭远”,导致失败,但他知错能改,素服哭师,不替孟明,不失为明君霸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译文: ;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译文: ;










题组二 诗词天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 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⑤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自己所处的环境四周群山环绕、江水侵门,“淮南尽处”道出了偏僻荒远。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打算“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6.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使动用法,使……受辱)

2.C(原文标点: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3.D(文中没有依据表明杞子所说是谗言)

4.(1)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2)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参考译文: ;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有听说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怨恨叛离之心。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天,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遣返)。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屈辱,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啊?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5.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6.①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②尾联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