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庖丁解牛(1)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庖丁解牛(1)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

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庖丁解牛(1)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  ;  ;  ;  ; ;

学生信息

姓名 班级

学校 学号

课后作业

题组一 基础通关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含义。

(1)足之所履

履:         ;

(2)砉然向然

向:         ;

(3)进乎技矣

进:         ;

(4)良庖岁更刀

更:         ;

(5)如土委地

委: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臣之所好者道也

也:         ;

(2)始臣之解牛之时

之:         ;

(3)因其固然

其:         ;

(4)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         ;

(5)善刀而藏之

而: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

 ;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译文: ;

 ;

(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 ;

 ;

题组二 悦读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等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节选自《庄子•说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B.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C.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D.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B.庄子,春秋晚期人,庄氏,名周,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C.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也可指掌管膳食之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文王痴迷于剑术,以致国势衰微,太子悝请庄子出面劝说赵文王。

B.在太子悝的提醒下,庄子着剑士服装觐见赵文王,以免触怒赵文王。

C.庄子依次论说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令赵文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D.庄子在论说庶人剑时,充分展示斗鸡的情景,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观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 ;

 ;

(2)夫子休,就舍等命,令设戏,请夫子。

译文: ;

 ;



题组三 语言秀场

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庄子对外形丑陋者的看法,不超过30个字。

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不妨碍其具有精神的美,具有精神美的丑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指出丑的外形完全可以蕴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答:                              30字























参考答案

1.(1)踩

(2)通“响”,发出响声

(3)超过

(4)更换

(5)卸落

2.(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2)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代词,它的,指牛体的

(4)介词,从

(5)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3.(1)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2)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

(3)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4.C(原文标点: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5.B(庄子是战国中期人)

6.D(“充分展示斗鸡的情景”理解错误。庄子没有具体描述斗鸡的情景)

7.(1)听说太子要用我的原因,是让我中止赵王对剑术的喜爱。

(2)先生暂且休息,在旅馆等待命令,我命人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参考译文:

过去赵文王酷爱剑术,各方精于剑术的人蜂拥而至,因剑术而成为门客的超过了三千人,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赵文王面前击剑。如此整整过了三年,赵国衰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赵国。

对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太子悝十分忧虑,于是派人携千金去见庄子。庄子不接受(千金),和使者一同去见太子,说:“听说太子要用我的原因,是让我中止赵王对剑术的喜爱。假如我对上劝说而违逆了赵王的心意,对下自然也就不合乎太子的旨意,那么我就会受刑而死。假如对上我能够说服赵王,对下又能合太子意愿,那么我在赵国想得到什么难道还会有困难吗!”太子说:“是的。父王所接见的,只有精于击剑的人。”庄子说:“好。我擅长剑术。”太子说:“如果现在先生一定要穿着儒士的衣服去进见,事情肯定会弄糟。”庄子说:“请为我备好剑士的服装。”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战胜对手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无人阻挡。”赵王大喜。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用锋利的剑展示剑术,发起攻击在后,击中对手在先。希望有机会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且休息,在旅馆等待命令,我命人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先生所使用的宝剑,长短怎样?”庄子说:“我所用的剑长短皆可。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做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平民之剑。”

赵王说:“天子之剑怎样?”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赵文王听了一脸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

赵王说:“平民之剑又怎样呢?”庄子说:“平民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发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平民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天子的地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座席惭愧地绕了三圈。

8.示例:外形丑陋者不应受到歧视,具有精神美的外形丑陋者也会受人爱慕。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