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一节我想象不到的课—— 《溶解的多与少》自我剖析

「生活感悟」一节我想象不到的课—— 《溶解的多与少》自我剖析

一节我想象不到的课——

《溶解的多与少》自我剖析

长江东路第二小学 ; 宋春莹

记得当时选这节课是觉得这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简单、易取。本来很是欣喜地准备,但在后来不断研修、学习中,我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是极不深入的,自己也是查阅各种资料,参考别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忽略了自己的思考。

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准备材料(称取、怎样称取)、打印记录条等。后来想到学生对操作可能不是特别清楚,就开始找学生录制操作视频,一遍不行,两遍。反正在那段时间,自己好像一直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记录单、教学设计,也是一遍一遍地改。但是后来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发现,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思考。

精细教学活动,减少干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遵循科学探究的过程,创设情境,明确问题——基于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生成概念——解释现象(检测概念生成情况)——小结。旨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但是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实验中针对研究问题不是特别明确,不是真正地想要去探究,因此在开始的情境创设环节,可以更具有真实性,可以采取教师演示:往里面加入物质,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验溶解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温度等问题,学生的溶解物质的包数可能会出现一样,这样为后面概念的建立产生影响,因此我觉得可以减少一种物质研究,另外一种物质的溶解作为概念检测。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明确研究问题。在展示交流环节:“我们溶解的是小苏打,我们发现小苏打很难溶解,而且溶解了十分钟还没有溶解,白糖,而白糖,我们发现白糖很容易溶解,溶解的速度且非常快。味精,然后我们加入第二包的时候,它们已经不能完全溶解了”。可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不够明确,教师工作单设计中也没明确这个,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所以实验记录单在设计时可以指向性更强一点,如把研究问题给学生明确。

数据分析,建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需要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发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建构科学概念。教师也在引导学生关注到上面溶解的物质的包数,但是教师的问题是:通过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只是浅层地说出哪种物质溶解了多少包,而这些包数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关注不到,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做实验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这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前面应给予学生想要研究的欲望,主动的探究。另外在找学生展示时,挑选的学生比较随意,那么在汇报时可能就比较“无聊”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正如彭香老师所说,在展示环节应有意识地挑选学生,先让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再请弱一点儿的学生交流,最后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交流,这样给与弱的学生交流的参考,同时利用程度好的同学帮助升华主题,同时这样也做到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设计,指向概念。关于提问,这节课中,教师的提问不够针对性,如在交流怎样加入食盐时,有学生说10克或者2克的加入时,教师在问如果我想要“那你在分的时候你怎么想到10克、20克呢?我,我要想让这个实验更准确,你会怎么做?刚才他说加几克10克或20克,(生答:20克)20克,嗯,我还可以怎么做?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做?” 从这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是无用的问题。关于提问的方式,正如彭香老师说的,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喜欢复述或者直接助答,这节课中,学生的齐答较多,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助答。

前测统计分析

人数


13

生活的错误认知(认为会一直熔化);

17

认为不会一直溶解,但是解释不合理。

1

不确定会不会一直溶解。

1

解释及回答与问题关联不大。


后测统计分析

人数


30

认为不会变甜,能够用所建构的概念进行解释,但是解释不深入。有11人的解释,可以看出未完成本节课科学概念的建构。

1

会变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的。

1

解释及回答与问题关联不大。

本节课课前测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即我们一般不会一直往一杯水中一直加入物质,所以学生在解释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冲白糖、咖啡的经历,就觉得一直加就会一直溶解。有的学生利用自己的“极限”想法,认为不会一直溶解,觉得放多了,就溶解不了了,个别学生在解释时提到了“一定程度”这个词,可见学生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有浅层的认知。从课后学生的作答来看,三分之二的学生建构了科学概念,且解释也不够深入。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及在展示交流环节的交流,能关注到不同物质溶解的包数不一样,其实已经在逐渐建构科学概念,在解释“往一杯水中,一直加白糖时,它会一直溶解吗”从学生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不够深入。综上,这节课仍需努力实践。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