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生成课程的实施策略》培训有感
二七一幼/王思敏
什么是生成性课程呢?在传统教学中,课程是需要预先设计且先于教学活动的存在,它有固定的目标、准备与过程,属于静态的课程。而生成性课程是要以孩子为中心,教师站在指导者的立场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要点,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的课程,也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创生与建设的课程,需要老师运用创造性工作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与潜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深化,促进儿童有效学习的课程。
生成性课程是一种灵活、生动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不断调整与改进。没有事先定好的方案,只有一个粗略的框架,预估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态,并为这些可能性做好相应的思想、材料准备。生成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统一的,需要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生成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生成性课程的直接出发点,教师依据园本课程的大目标,观察、发现儿童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开展课程。
那么生成课程怎样生成呢?
① 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生活与游戏中生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产生的。因此,我们要秉持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提升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 记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的价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进生成性课程之中,同发展,共进步。
② 从大目标下的学习目标与当前学习主题中形成。
生成性课程虽然要脱离预设,但断不可无中生有,更不能脱离实际仅由教师个人臆想,而应结合课程改革总目标、幼儿园园本课程总目标与目前本班正在学习的主题与内容,结合实际的,从已有课程中找出幼儿感兴趣的点,以此延伸出生成性课程。
如何巧妙实施生成课程呢?
① 态度与语言就是力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孩子“敢生成”
教师除去教育者身份外,更是孩子的同伴与朋友,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放弃管理者和成人的高位,以平等、平和的姿态去接近孩子;这样,孩子才愿意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而非避而不谈或人云亦云。为了更充分了解孩子,与孩子友好交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孩子“敢生成”了,教师才有机会“做生成”。
② 做好万全准备,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做生成
课程不可与实际分道扬镳,在预设生成性课程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周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论是幼儿园的环境,幼儿的个性,所在区域的文化及幼儿家长资源......只要是对生成性课程有益的资源,教师就要牢牢抓在手里,调动各方资源促生成。
③ 花式“变脸”,教师应是课程生成的指路人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在开展生成性课程时,教师除去关注课程情景中可利用与生成的生动性情景,提供活动材料,更要引导幼儿融入活动之中。只有带领幼儿充分发掘本次活动的价值,及时捕捉幼儿在课程中的反应,引导孩子自发的探索与实验,生成性课程才有后续可言。
为此,需要教师承担多维度角色,既要做孩子问题的指导者,也是启发孩子探索的合作者,更是与孩子一同实验的同伴。通过多种角色的交替运用,满足孩子在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④ 学会评价与反思,建立学习共同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一位老师在课程建设中遇见难题时,若有其他老师从旁协助,分享经验,定能攻克难关。
为保障每一位老师都能在生成性课程中得到发展,应对自如,构建全园教师的交流研讨体系势在必行。教师通过分组研讨、交流学习等形式,分享各班的主题、成效与发现,既有入班观摩活动,在实际中看其他老师如何做生成;又可以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合众力的研生成,学习优点,改进缺点,在学习共同体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
⑤ 令幼儿园区域环境成为熏陶幼儿的大老师
新《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料,应通过环境创设与有效利用促进幼儿发展。”在生成性课程中,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为孩子打造一片可供探索的环境,亦是老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幼儿园的区域环境着手,打造一片属于幼儿的小天地。例如,在做植物类生成性课程时,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的空地或者教室的阳台上种植植物,形成植物角,以植物区角为探索点开展课程,让环境成为幼儿的又一位老师。并且,在区域环境的研究逐渐成熟后,老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向更远的方向延伸,从增加植物的种类到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孩子们也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可以说,生成性课程生成的不仅是课程这一理念,更有环境这一实物;只有在课程中做环境中,以环境反映课程,两者交相辉映,课程建设才能迈向新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