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征文】落实双减 我有一点儿看法 备受关注的《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生活感悟」【征文】落实双减 我有一点儿看法 备受关注的《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征文】落实双减 我有一点儿看法


备受关注的《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出台,让学校和教师再次成为热点。对这些举措该如何理解,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作为农村学校教师的一员,我也想从自身的体验来谈一下自己的考虑。


话题一: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提到双减,大家想到的更多的还是“减”,但是对于作业负担我们还是要分两面看。凡是过重的作业负担必须减下来,这既是规定更是必须要落实到底的任务,不能有丝毫含糊。但是个别学校、个别老师、个别班级也还存在作业负担较轻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作业负担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巩固所学又没有加重学生负担。也就是说该做减法要做减法,该做加法还要学会做加法,而不是一味的减,达不到学的目的。


话题二:严禁给家长变相布置作业。


前几天,一则某市街头一个男性家长躺在大街上,苦求民警将其拘留的视频令人唏嘘。究其原因是因为男子教不好女儿算数,女儿说 800 减 700 等于 900,于是出现开头一幕。


孩子难教,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措施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我们暂且不论教师如何改变作业的方式和能力的问题,那么家长还需不需要检查学生的作业?


我这里有答案,也没有答案。


我只是觉得,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还有家庭里、社会上。缺乏任何一环的参与,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全面的。但我绝对不赞成给家长加重负担,或者把教师自身的工作转移到家长的身上,无论从任何一方面讲,这都是不道德的。学校有学校的责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越俎代庖。


话题三: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确实,“5+2”课后延时服务政策一经实施,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叫好声一片。但是随着秋冬季的来临,白天时间变短,这个“2”实施的条件是否还具备,我觉得要打一个问号。


按照现在的下午上课时间,学校普遍2:00预备,3:40放学,打扫卫生之后,4:00开始课后延时。按照每天2小时的延时服务,学生需要到晚上的18:00才能走出校门。


这样就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秋冬季天黑得早,造成家长接送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路灯,道路交通状况又不好,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二是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问题。进入十月份之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下午下班时间都调整到了5:30下班,甚至更早。家长下班之后还要就着夜色、就着寒冷在学校门口等上二三十分钟,家长的满意度会如何。我不做假设,但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会有一些不满意。况且,很多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在接孩子,我们是否应该体谅?


三是农村教师出行安全问题。按我的了解,现在农村孩子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几乎占到100%,大部分都达到了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但是现在农村教师的构成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城区居住。课后延时时间的延后、学校的偏僻、道路的破败、交通的不便给很大一部分教师带来了新的焦虑和压力。短时间尚能克服,长时间呢?


我们课后延时的初衷是满足家长需求,方便群众,结果现在群众不方便了,教师群体也出现了困扰,那么我们是应该坚守群众底线还是“+2”底线?


究此种种,秋冬季的“+2”我觉得更应该灵活掌握,可以在“+1”或者在“+2”之间寻求到各方都能接受的一个时间段,这就是常识。


同时,我还觉得这里面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学生兴趣与课后服务内容的创新、课后延时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的相对一致、教师上下班时间的“弹性制”、社会力量的借用和规范等等。


这些都应该成为课后服务研究的课题,把举措真正的落实好、运用好,而不是成为新的热点或者问题。


话题四: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我觉得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才是关键!一是要抓好抓实教师培养,不断增强教师驾驭教学、驾驭课堂的自身能力,真正成为教学能手、行家。二是要抓好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时间短了,作业时间短了,培训班也不参加了,但是学习任务并没有少,这就倒逼我们要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到底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是高效率还是低效率,是有效还是无效,将直接决定学生发展程度和发展能力。所以教师是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是要抓好教研的针对性和能力。无论是“双减”还是“五项管理”都给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会对原来习惯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学校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多观察、多调研、多座谈、多研究,要迅速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式,要主动对接而不是消极应对,才能在新时期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