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让学生告诉你怎么做老师 ——读《听,学生在说》有感 怎么做一个好老师?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

「生活感悟」让学生告诉你怎么做老师 ——读《听,学生在说》有感 怎么做一个好老师?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

让学生告诉你怎么做老师


——读《听,学生在说》有感


怎么做一个好老师?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在教的学生。赵希斌《听,学生在说——故事里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本书作者赵希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专长为学生发展与学习效能、教学评价及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曾主持、参与多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做《教师素质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评价》等讲座六百余场,受到了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欢迎。


本书的案例是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心理学作业,是他们对自己中小学学习生活的回忆和记录。他们用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分析、反思并评价学习过程的那些人和事,内容涵盖学习动机、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作者赵希斌对每一个故事进行精到的点评,为教师和家长解开了不少心中的疑惑,也给了我改进的方法和方向。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巨大的,遇到良师,则能春风化雨发挥无限潜能。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遇到他们人生中的“良师”,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个学生正是我的教育目标。看完这些案例和分析后,我发现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呢?下面我将结合几个比较触动我的案例来谈一谈我受到的两个启发:


启发一:做一个授人以渔的老师


想要成为学生的“良师”,首要条件就是“会教”。大家一定会发现,我们学生时期学过的很多知识在后来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个别老师教的好的学习方法却能受用一生,这就是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书《呈现知识的“网”》里,学生A回忆,在高一高二上半学期,教他们政治的是一位年纪较长的男老师,虽然这位老师教龄不短,但教学方法却很糟糕,每次上课都是把书上的黑体字抄在黑板上,然后开始念课本上的内容,使得本来就很枯燥的政治课更让人昏昏欲睡。虽然学生A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不错,但他却明白自己在这门课的知识框架并没有搭建起来,每次考试之前只能死记硬背,考完试后立马忘得一干二净,一年多的学习使得他对政治这门课好感全无。在高三下学期他们班换了一位女政治老师,政治课上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大块知识入手,循序渐进,虽然三年的教材有很多内容,但是通过她的梳理,发现很多内容是可以捆绑记忆、联想记忆的,这样一下就减轻了记忆量。而且她从不让学生背题,而是告诉学生方法把出题者想要考的内容挖掘出来,做到真正的“授人以渔”。该学生把老师教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赵希斌在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有些教师的教学使学生感觉效果差、负担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未能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无法提炼出关键知识,就像一个导游对自身旅游路线不熟悉,哪里好玩、哪里好看、哪里有危险,导游自己都搞不清楚,游客自然玩得不尽兴,还有可能遭遇危险。我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也遇到过照本宣科的老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成绩上不去。现在自己也是老师了,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我必须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都不是孤立的,我们老师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去俯瞰所教的知识,准确把握知识的全局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为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需要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呈现知识的“网”,而不是破碎的知识片段,然后利用一些如联想记忆、捆绑记忆、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抓住关键,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会教”这条路上我仍需不断努力,我希望带给学生的是能够终身受用的好的学习方法,而不只是学过就忘的知识。


然而,想要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光靠“会教”还远远不够。作者在本书“教师德行篇”中说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教师才能听从教师的教诲,才能积极、努力、高效地学习。


启发二:做一个亦师亦友的教师


老师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是风趣幽默,有的是严肃稳重,读完本书后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性格,能让学生亲近和喜爱的老师一定是具备以下两点:


一是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在本书《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中提到了两个老师,一个是他们的班主任,他虽然讲课水平很好,但为人却很让学生心寒。比如,他做的大部分事情的目的就是保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许练字、不许请假、不许运动等。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也是区别对待,特别不公平,虽然学生在这门课的成绩不差,但是班主任如此一系列行径让学生很是反感。另一个是生物课的左老师,她脾气不好,学生每次犯错她都烦躁,但很多时候是她自己叹气然后再一遍遍仔细讲解题目。有时候她也会骂学生几句,但学生一点都不讨厌她,有事还总愿意找左老师聊,因为左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并相信他们能学好,学生能感觉到左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所以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上她的课。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然而,成绩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不能使分数变成竖在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道墙。如果学生感受到老师只是在乎他们的成绩而不是真心帮助他们学习,那学生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会想放弃学习。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这个男生上课很认真,但一做练习或考试就什么都不会,不管哪一科,成绩都是班上倒数。我从来没有责怪过他,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课后还帮他辅导,经过对他不断的鼓励他终于对英语学习重拾了信心,慢慢地成绩也有了提高。如今这个学生已经初中毕业了,但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会跟我聊他的学习、他的困惑和他的未来,看到越来越成熟稳重的他,我也甚感欣慰。所以,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关爱,特别是那些接受能力较差或犯过错误的学生,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赖,更会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二是尊重学生,善待学生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变化:刚开始从教时激情满满,脸上!还挂着笑容,越往后笑容越少,有的甚至性情大变,因为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和学生斗争——收起笑容,严阵以待,先前的温柔恬静几乎无存,慢慢变成了让学生畏惧的老师。在本书《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中讲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学生因为被老师误会而被罚坐在最后一排放扫帚和簸箕的角落三年;第二个故事的学生因为没有参加运动会被老师冷嘈热讽而自尊心受损;第三个故事的学生因为老师过于严厉苛刻的管理而害怕得被吓哭。这些学生都因为没有受到老师的尊重而患上“恐师症”,导致畏惧学习。看了这些学生的经历我不得不感慨,老师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之巨大,有的学生可以调整过来继续乐观面对学习,而不幸的学生可能就会因此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或从此成绩一蹶不振。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不论是案例中学生的自述还是自己从教以来的真实体会,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以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你才能换回同样的尊重和爱。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 一起共享欢乐,共渡难关。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遇到他们人生中的良师,春风化雨。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