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原创]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二
二、所思所想
(一)关于原生家庭——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原生家庭”是解读这本书绕不开的一个词。印象很深的是当塔拉向剑桥的朋友坦承自己从未上过学,并且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时,他发现自己在告诉他们这些事,丝毫不感到羞耻,那时她才明白羞耻感的来源:不是因为她不曾在铺着大理石的音乐学院学习,也不是因为她没有当外交官的父亲;不是因为父亲是半个疯子,也不是因为母亲跟着父亲亦步亦趋。她的羞耻感源自她有一个将她朝吱嘎作响的大剪刀刀刃退去,而不是将她拉走远离他们的父亲;源自她躺在地上的那些时刻,源自知道母亲就在隔壁房间闭目塞听那一刻,完全没有选择去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看,比起优越的生活环境,或许孩子最想要的是父母的庇护。家是港湾,父母是后盾,是保护伞,如果失去这些足以支撑内心的东西了,孩子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我在读到塔拉遭到肖恩毒打、父亲偏执地不让去医院、母亲一边对塔拉说自己支持她又一边顺从塔拉的父亲等等这些时,都愤怒地恨不得把它们从书里拉出来暴打一顿。我一度怀疑真的有爱信仰胜过爱孩子的父亲吗?直到我读到塔拉即将前往剑桥读书时,她偏执而独裁的父亲对她说的这番话“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1000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 ;
这是多么温暖的话。
我想父亲是爱塔拉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自以为是的,近乎偏执的,疯狂而令人窒息的爱着塔拉,尽管这种爱对塔拉而言是是无形的牢笼。在塔拉的心里,她也仍然留恋着家庭。如果不是是父母不能正视哥哥肖恩的问题而选择分裂,塔拉更乐于往返在两个反差的世界,她可以在大洋彼岸做学术研究,也可以回到巴克峰帮母亲调配草药,帮父亲收拾废料,她可以远离,但并没有想鄙弃这个家。 他们彼此深爱着。只是爱有极限,真正尊重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尊重爱的极限。爱某人,并非实际赋予你改变他们的能力。因为爱不是关于力量。
塔拉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也源于自我的改变,塔拉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塔拉在接受采访时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有的人一出生就拿得一手好牌,有的人就一出生就被塞进废料处理场。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才能拥有新生。
原生家庭或许决定了人生的雏形,但它决定不了人生真实的样貌,它可能是人生的起点,但绝不会成为人生的终点。塔拉从杨百翰大学到剑桥大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正如美国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博士说:“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二)关于教育——如果你不读书的话,那么你的价值观由亲朋好友决定
直到我把本书的第一部分读完,我仍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英文名是《教育》,更我觉得它更像是作者个人的回忆录。但读完后两部分,我觉得我似乎有点理解了。
塔拉不被允许去上学,所知道的历史都是父亲告诉她的。父亲的观点就是塔拉的观点。父亲说,药物会永久的伤害身体。因此,塔拉从没吃过“青霉素”这样的药物。父亲说,政府被光明会渗透了。所以塔拉也这么认为。父亲的的想法成了塔拉的想法,父亲的恐惧也成为了塔拉的恐惧。但是自从塔拉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她搜索了所有能找到的观点和想法,见证和体验了超越父亲所给予的真理,并以此构建出自己的思想。
在塔拉的这段旅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不等同于上学,有高学历不一定就获得了好的教育。学校只是提供教育的一种机构,而教育是一件需要靠自己完成的事情,这是一种转变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重塑,你可以被动的接受,也可以采取主动。选择后者,即是重塑你自己。选择前者,则是任人摆布。
也正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塔拉拥有了将自己与爱的人区分开的能力。家庭教育为塔拉塑造了一个世界,学校教育给了她全新的世界,并赋予了她全新的眼光,塔拉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徘徊,最终塑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三)关于“作者注”与“注释说明”——辩证看待。
当我读到“作者注”两页的时候,对之前看过的380多页的内容,都有点怀疑。后来我又上网查,见到一篇文章说在塔拉出版这本书后,她的父母通过律师质疑塔拉,说她歪曲了真实的家庭情况。还有一些视频中提到三哥泰勒曾在亚马逊书评中提到她离开家上大学,其实是反对学校的父亲鼓励她去的。
查完这些,我意识到在这本以作者的个人日记为参考的回忆录中,塔拉自己的主观意识是被放大的。比如关于卢克烧伤这件事,在塔拉的版本里,她的父亲让烧伤的儿子独自下山,回家求救。但在卢克的记忆中父亲是和他一起回家的。塔拉也承认是有记忆偏差的。
如果这样顺着想下来,我们重新回到这本书的开头,垃圾场和不上学确实会让我们浮想联翩,但是换一种想法,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是家族企业,毕竟文中也提到了塔拉的父母成为了山谷中有权势的人物,母亲将自己的产品作为奥巴马医改计划的精神替代品进行推销,手下有几十名员工,以最快的速度销售着产品。
塔拉在“注释说明”中写道:“我们都比故事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复杂,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写下这本回忆录更能揭示这个真相——试图在纸上了解我所爱的家人,靠几句话来捕捉它们的全部意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在记忆中的故事之外,再讲述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夏日,一场大火,一股肉的烧焦气味,有一位父亲在帮助他的儿子下山”
所以这本书既是垃圾场女孩到剑桥博士的逆袭,也是一个小女孩与家庭决裂之后为自己的选择而写下的证明。
最后,愿我们都如鸟,不再负重,飞往远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