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浅谈习得性无助的克服策略

「作文」浅谈习得性无助的克服策略

浅谈习得性无助的克服策略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在指望自己成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此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教师应采取的主要教育对策有: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创设良好班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一、积极评价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控信念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所占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们的情感和态度都会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老师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客观、关心、鼓励和帮助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只注重与其他学生的横向比较,而应该关注他们自身的进步,对他们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当然,积极评价学生进步还应有持续性和客观性。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环境是指积极、健康、向上、活泼的学习环境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心理学家哈母柴克认为: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才不会因有失败而受惩罚的恐惧,才不会退缩而敢于尝试学习。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习关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有效地缓解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力地抵制习得性无助现象道德肆意蔓延。


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


积极的自我归因,即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成败、得失和挫折等进行积极的归因,找出真正的原因,以提高自身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习得性无助感学习习惯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等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这种归因的结果让其产生了无助感,学习中丧失了积极主动性。归因倾向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它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影响很大,学习者的不同归因会影响动机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归因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归因习惯和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从而有利于培养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引导学习者多从自身内部形成成败归因。


对失败的内部归因则会导致自卑感,对成功或失败的外部归因,如运气,对成功多做内部的归因,尽量避免对失败的内部归因,从而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五、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建立积极自我概念,正确处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关系,引导学习者多做可控归因分析。此外,教师期望效应也应得到充分发挥,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按照希望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教师的预言。可见充分发挥期望效应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消除习得性无感的有力措施。


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解决问题的方法远远不止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克服和改变策略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地方。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