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2020年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16.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同步练习(部编版) 下载 收藏 习题/

「教案」2020年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16.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同步练习(部编版) 下载 收藏 习题/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

话题链接——读书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书”,形声字。以“聿”为形旁,以“者”为声旁,本意为“书写”“记载”。引申为“书籍”“文字”“书信”等。

《说文解字》中,书,箸也。从聿者声。

【成语链接】

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语出《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毛泽东曾说过,南北朝作家,妙笔生花者,远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奋笔疾书: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语出宋•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二、句之美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品读 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成语“奇文共赏”语本于此。不过意思变了,现在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品读 意思是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三字经》中也有“人不学,不知义”的名句,也是同样脍炙人口。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品读 玉石如果不经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石这种东西,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而人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三、诗之韵

观书有感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首诗便是充满理趣的名作。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读 诗人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问自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诗人在赞美读书中有所领悟,心灵上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用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文之理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说学问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头,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年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年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典出 清朝的文学家袁枚写的《续诗品•尚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解读 说学问就像弓一样,是发力的,才华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有了这个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呢?还不行,还必须有方向。方向是什么呢?方向就是见识,有了见识做引领,再有弓发力,然后再有箭去穿刺,这样才能够一举中的,射中目标。所以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见识做引领,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我们中国古人讲,“人非生而知之者”,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天才。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把学习作为责任,把学习作为生活态度,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这样,我们壮丽的人生才能够有深厚的学养来保驾护航。,

 ;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识作者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伴读] ①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

二、知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伴读] 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三、明文体

随 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③。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伴读] ③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大家也要记得时常随手下笔,将会才思滚滚。

四、拓知识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④

[伴读] 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

五、理基础

1.记字音

①狭隘(ài)  ②跋涉(bá) ③闲暇(xiá)

④沉浸(jìn) ⑤慰藉(jiè) ; ⑥麻痹(bì)

⑦强迫(qiǎng) ; ⑧孜孜不倦(zī) ⑨一摞(luò)

⑩论语(lún) ○11卷帙(zhì) ; ○12臻(zhēn)

○13戕害(qiāng)

2.识字形

①跋(bá)跋涉拔(bá)拔掉祓(fú)祓除 ; ②隘(ài)狭隘溢(yì)洋溢谥(shì)谥号

③帙(zhì)卷帙佚(yì)佚名 ; ④僵(jiāng)僵死疆(jiāng)边疆

3.辨词义

(1)教养•修养

[辨词]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指教育培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选词] ①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

②任何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渐锻炼和培养的。

(2)心智•心志

[辨词] “心智”强调的是“智”,智慧。“心志”强调的是“志”,意志。

[选词] ①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心智成熟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②不管家境如何,录取如何,磨砺心志不可少。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

②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③在那些年中,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用业余时间到大英博物馆读书。

④考上大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如果不继续刻苦学习,仍然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⑤神秘而迷人的九寨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释义]

①息息相通: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②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③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④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⑤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上图书馆

一、识作者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⑤,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伴读] ⑤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二、知背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⑥

[伴读] 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路书香为伴吧。

三、理基础

1.记字音

①教益(yì)  ②音讯(xùn) ③高耸(sǒng)

④苍穹(qióng) ⑤白炽灯(chì) ; ⑥间隙(jiàn)

⑦覆盖(fù) ; ⑧吟啸(xiào)

2.识字形

①愉(yú)愉快瑜(yú)瑕瑜互见 ; ②链(liàn)锁链涟(lián)涟漪

③讯(xùn)音讯汛(xùn)汛期 ; ④炽(chì)炽热帜(zhì)旗帜

3.辨词义

(1)消磨•消耗

[辨词] “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选词] ①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个坟墓一般的房间里,拿一些破书来消磨光阴。

②一夜晚的烟酒和激动消耗了她不少的精神。

(2)钟情•衷情

[辨词] 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多指爱情)。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

[选词] ①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②究竟是什么鸟在那树林里,唱着,唱着,唱着,好像在叫唤什么,好像在诉说什么,下雨了也不停,对山野倾诉衷情。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一灯如豆的夜晚,挡头山周围的一切都已隐没,只有土屋的窗前透着一点灯光,油灯下看书恍惚觉得在享受文人生活。

②其实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局势的演变并不神秘,即使是普通读者,能用心读完这本书,也会豁然开朗,一定会明白许多逻辑关系以及学会对一些信息的解读。

③夏朝的真实性无论从考古还是文献都无法确认,开封曾是夏朝都城的说法更是牵强附会,深挖夏文化,无非就是在“旅游经济”方针下,追求经济利益和GDP的一种手段。

[释义]

①一灯如豆: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

②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③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读书:目的和前提

结构图示

 ;

主旨归纳

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上图书馆

结构图示

 ;

主旨归纳

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由表及里,透视内涵——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任务导引

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任务设计

1.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回答问题。

(1)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从“具体目的”和“精神和心灵完善”的区别入手分析。

答案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答案 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答案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4)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答案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2.阅读《上图书馆》,回答问题。

(1)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答案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2)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答案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3)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4)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答案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3.(拓展延伸)请揣摩下面的语句,探究其蕴含的深刻内涵。

理解此类句子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修辞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句子,要从本体入手思考。

(1)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答案 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

(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答案 关键的地方要写得满篇生色;结尾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3)请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含意。

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更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等小说、童话都坐定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悄悄坐下。

答案 常常是在小说、童话都登完后,寓言才被登载在空出的不显眼的位置。

任务探究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探究文本内容

任务导引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本课所选两篇文章用轻松自由的笔触,写下求学读书的回忆与感悟。学习时要注意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体味读书的氛围与乐趣。

任务设计

1.本课两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答案 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

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还有中国的抒情诗和中国通俗小说。

而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2.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

(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正因为如此,才顺势提出读杰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杰作。

(4)对我们的人生的作用: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心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个性或人格的追求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另外这也是现实的需求。

答案 (1)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2)原因: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拓展延伸)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联系所学知识,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这类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却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N种理由

阅读也是一种“天泽”

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张鸣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逆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

“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彤每在守望者书店淘到好书就会想:“老板怎么淘到它的?作者又怎么想到要写这些的?”

“荒岛”里的热闹

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的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闻闻书香,摸摸质感。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 记者吴宏)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作家签名售书

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 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四川文艺网 记者鲁丹丹)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之后你还在阅读吗?

世界读书日之后,你还在阅读吗?4月22日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25岁的刘说:“纸质书太笨重,用手机看更方便。有时候还能在论坛上和读友们一起聊聊小说情节,阅读体验更丰富,既能欣赏小说内容,又能与人分享,一举两得。”

27岁的吴说,毕业之后找工作、找对象是头等大事,闲暇时就上网、玩游戏,当看到“也许高考的时候真是我知识储备的巅峰了”才恍然发现阅读已离我远去。

28岁的周女士有空就逛街、看电视,有了孩子后,她觉得为了培养好下一代,阅读还是很有必要的。“最近买了许多绘本,准备和孩子一起阅读。”

53岁的赵女士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但现在老喽,看不上两页,就犯困。与手机阅读相比,她觉得纸质书更有味儿:“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细细品读,让人觉得这就是知识的重量,每读完一本都很有成就感。”

(摘编自东方圣城网讯 记者李胜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泽”书店的店主对书店的发展抱有强大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售卖重人文,拒浮华、拜物,有品质的书籍,就能让书店开个十来年下去。

B.“世界读书日”是读者爱上读书的N种理由之一;打造有品位的经营理念,开有特色的书店,售轻易淘不到的书,甚至玩“荒岛”书店的乖巧猫咪都是成功的经验。

C.德阳市的作家签字售书活动表明,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只有多搞签字售书等活动,才能坚定本土作家的创作决心和信心。

D.在电子阅读的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就市场调查看,年轻人普遍喜欢便捷、多方位的手机阅读;而中老年人则喜欢有质感、有分量、有温度的纸介图书阅读。

解析 A项,无中生有。店主对书店的发展感觉是“逆水行舟”。C项,“只有……才……”错误。D项,“电子阅读的时代”值得商榷,“电子时代的阅读”更恰当,“年轻人普遍喜欢……中老年人则喜欢……”以偏概全。

答案 B

2.这三则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报道“第24个世界读书日”活动的情况的?请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

答案 三则材料围绕着“第24个世界读书日”活动,从三个角度进行报道。

①销售者角度:材料一报道了目前图书销售的现状,虽经营惨淡,但用心良苦,营销者不仅追求盈利,更追求文化品位和民族精神。

②作者角度:材料二从国内市场报道中国作家创作、签名售书的情况,前景较为乐观。

③读者角度:材料三报道了读者的阅读现状,包括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体验等。

3.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书好岂嫌门面小”;有人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包装宣传勿小看”;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观点一:图书品质是盘活阅读市场的根本,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书好岂嫌门面小”。①小书店店主都知道淘选精品,天泽书店把“好书”奉为圭臬;守望者书店守望着“个性、灵感和文艺范儿”;荒岛书店做足了“人是感情动物”的生意。②爱好阅读的人,把读书看作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他们在小店里“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他们读心爱的书,“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细细品读,让人觉得这就是知识的重量,每读完一本都很有成就感”。

观点二:在信息社会,媒体宣传、广告效应不容忽视,是谓“人是衣裳,马是鞍,包装宣传勿小看”。①“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确定以来,世界各地都在践行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宗旨,比如中国“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②商家(书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天泽书店请资中筠等学者举办讲座,荒岛书店的小猫咪以及他们开展的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

观点三:木南觉得,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人类对话交流积极、向善的本性一致且不变。①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读者不仅通过文字与作者对话,还渴望通过作家签字售书等形式零距离对话,在德阳,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②阅读是商家与读者的对话,好的书商不仅自己读书,还想尽办法替读者淘到好书,而且善于和读者交流沟通,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守望者书店的马利强“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他的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③阅读是读者和读者的对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误读也好,捧读也罢,阅读鉴赏是开放的,正如市民小刘说:“有时候还能在论坛上和读友们一起聊聊小说情节,阅读体验更丰富,既能欣赏小说内容,又能与人分享,一举两得。”

 ;

素材积累——聚焦:读书

读书,对一般文化人来说是件雅事,忧乐歌哭,常系于读书玩文之脉,所谓“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声”。书需读,多读书,能医俗。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面上便俗尘一斗,语言亦干巴无味。也许,这是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佳诠释。

人生至乐,莫如读书。

 ;

黑塞谈读书

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读书的看法,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是为了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①

[伴读] ①我们越是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读书去吧,少年!

 ;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②

[伴读] ②李密出身贵族,富有才学,起兵反隋,壮大瓦岗,最终归唐而又反唐被杀。前人感慨:“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这种遭遇也是让人一声长叹啊。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③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伴读] ③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便是此君,他可以说是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总设计师。

 ;

习近平重视读书

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谈及读书的重要性。他不厌其烦地劝导党员干部读书学习,要求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做出榜样。他曾多次回忆自己的阅读史,谈及近百部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习近平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④”,从他在各类场合所公开的阅读书目中,不难看出,其阅读涉猎广泛,博古通今,融汇中西,这些书目也能折射出他的一些治理思想和执政风格。

[伴读] ④1969年,16岁的习近平在延安下乡的时候,带了一箱子书,梁家河村的乡亲到现在还记得那个窑洞里的读书人。

素材运用

 ;

片段1 心是有灵的,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沦,不苍老,捧卷在手便有一种居高临下满目青山的大气。你可以在“桃花源”里流连,在“赤壁”沉醉,也可以在“岳阳楼”下凝思,在“滕王阁”前遐想,你可以领略“秦月汉关”的悠远,也可以体会“大漠孤烟”的悲壮。

陆游有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纪晓岚又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在孤寂的书斋岁月里,如果加一些山水的点缀,那么在枯燥之中必然会增添一些晶莹之彩、芳香之味和清冽之韵,让我们即使在漆黑之夜,心中也会亮一盏不灭的灯。

开卷读山川,卷中有石上清泉,可洗濯我们心中的尘埃;卷中有绿湖白莲,可赋予我们高洁的品德;卷中有奇峰峻峦,可赋予我们挺拔的人格……阅读山川,不仅仅是在墨香中的漫游,更是我们人生高度的提升。⑤

——节选自《开卷读山川》

[伴读] ⑤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幽梦影》)

片段2 早在《论语》中孔子就提出读书的三境界:知之、好之、乐之。⑥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用宋代人的读书典故来佐证。宋太祖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等空暇时追补。他说的“开卷有益”强调的就是“知”。大臣钱惟演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读经史严肃,当正襟危坐;读小说轻松,取卧姿通体舒泰;小辞短促铿锵,大概有助气沉丹田。他手不释卷,更多的是出于爱好。诗人苏舜钦生性豪放,以诵佐酒,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把书当作下酒菜,目与书接,心游万仞,逸兴与酒气齐飞,书味共豪情一色,此乐何极!

——节选自《读书三境界》

[伴读] ⑥读书另有三境界:“吞”“啃”“品”。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

 ;

原题呈现: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我们都是读“书”人

浙江考生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如果天堂存在的话,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①人立于世,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诚如材料中作家所言,人生三本大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但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②

①名言开篇,起笔不凡。

②“但我认为……”总起全文。

有字之书,是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二术并存,为后世留下了不竭的典籍资源。步入现代社会,网络媒介下的书应运而生。无论是平板上的电子书还是电脑中的进制码,它们都可以被视为有“字”,因为这是一种记载,暂时无关人心③。

③“无关人心”四字关人心。

无字之书,是文化的拓展与领悟。社会以其复杂性裹挟着人们,而人们却也从中学到了处世之法。除社会之外,无字之书仍包举宇内。诚如经历、经验与教训,带给我们学识、认知、涵养、想象、精神甚至万物法则。它们来自自身领悟,具有无字之书的一切意义与特征——但我要说④,这仍然不够,因为它们不具有心灵的尺度。在人的心灵介入之前,这一切只是存在;只有心灵介入之后,才称得上真正意义。

④“但我要说”转到精神层面。

心灵之书,凌驾于有字与无字之上,是我们这代读书人理应追求的。如不融入心灵这一必要条件,有字之书将成为谬误,无字之书将成为偏倚的社会价值。当下中国,人均受教育程度逐年上升,但社会期望看到的和谐景象却迟迟未现。地铁藏书热从欧洲席卷至中国,而北上广的各地铁站、车厢中尽是随意丢弃的书本——这难道不是对有字之书的践踏吗?资深的大学教授对否定其意见的老人大打出手,社会戾气日益显现——这难道不是无字之书的遗憾吗?缺少了心灵之书的“阅读”,一切其他方式都显得徒劳。⑤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心灵的必要辅助不见踪影,和谐的社会氛围就会被急躁打破。

⑤针砭时弊,文章具有批驳力量。

总之,人们戴着“读书人”的帽子却退化为无知的受众,那么文化的灭亡就在劫难逃。

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于将心灵之书读透,将其融入有字与无字的系统中,关键更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⑥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毫无争议的读书人。而读书的过程,是把握好心灵的途径。我们势必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然后用心去悦纳它,实现自我价值。

⑥提出如何读书的策略。

我们是用心读书的人。读得最完美的,一定要是“心灵”这本大书。张载的名句可以作为训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⑦

⑦张载的名言作为训诫,震撼人心。

我愿意一读终生。⑧

⑧首尾圆合,值得借鉴。


[伴读] 本文概念辨析十分准确,概括明确,思路清晰。开头提出观点,接着分三段论述,分别详细阐释概念内涵——人的自我反省、精神层面的追求修炼;最后表明终生读此三书的意愿。

 ;

《*读书:目的和前提》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①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得富有、②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③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________,因而本身便________着价值。同样地,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________,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④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文中四处顿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 ; B.② ; C.③ ; D.④

解析 ④处应用逗号。

答案 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胜券在握  包含  异彩纷呈

B.胸有成竹  包含  丰富多彩

C.胜券在握  包涵  异彩纷呈

D.胸有成竹  包涵  丰富多彩

解析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胜券在握:指一定能取得胜利。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异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答案 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

B.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激励同时又是完成

C.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激励又是完成

D.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解析 “同时”连接的应该是“既是……”“又是……”,故排除C、D两项。“激励”比“完成”更进一步,据此可以排除B项。

答案 A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跋频 领略 赤裸裸 B.书藉 消磨 殊不知

C.时髦 竞争 稀罕物 D.遵徇 适口 敞开着

解析 A项,跋涉;B项,书籍;D项,遵循。

答案 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________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 ; B.④⑥①⑤③②

C.④⑥③②⑤① ; D.①④②⑤③⑥

解析 文段主要回顾自己读书自修的经历,阐明“读书自修的重要”。④紧承空格前的“读书自修”;②③⑤谈“读史书”,③点出“史书”,⑤“直到四十年后”承接②的“我出国留学的时候”;⑥的“易经”和空格前的“经书不可不读”衔接紧密,应放在“史书”之前,①的“现在”是文段时间顺序的最后。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近日出版的上古神话作品《诸神纪》中,作家严优客观地记叙了一个更加系统性的神话世界,并对许多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B.让个税真正起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起征点需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科学理性确定,让实际经济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倾斜。

C.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D.近两年来,不少大湾区青年工作机构以立足于深圳的科技优势和创新文化平台为基础搭建平台,使三地青年在共同探索中增强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解析 A项,搭配不当,“记叙”和“神话世界”搭配不当,可将“记叙”改为“描绘”。B项,语序不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语序不当,可改为“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D项,句式杂糅,“以……为基础”和“立足于……”两个句式杂糅,任意保留其一。

答案 C

二、能力素养提升(32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课文第1~4段,完成7~9题。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修养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B.为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C.对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人感到满足和幸福。

D.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解析 B项,应该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B.第二段末尾部分“不是……倒是……”和“不是……而是……”都是对举,从而使得前后句形成鲜明对比,论证更充分而又更具说服力。

C.“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句论证的是“阅读之路有千万条”。

D.第四段“有的人……还有人……”论证的中心是“问题不在于数量”。

解析 A项,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答案 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并不是真正的修养的目的。

B.读书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是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这是其唯一目的。

C.因为作品有名,但并不了解它,就要强迫自己去阅读。

D.个性或人格是教养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教养便落了空。

解析 B项,“这是其唯一目的”无中生有。C项,这种情况是大错而特错的。D项,应该是“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

答案 A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读书的真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中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唯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了读书的真意义。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大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则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上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上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却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国文水准低落而已,但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

(选自《俞平伯文集》)

10.下列不属于作者对“读书的真意义”的论述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读书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

C.读书可超越时空,与孔子、孟子、杜工部、苏轼等先贤对话,通解古人的情思。

D.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解析 A项,“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的说法无中生有。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有几处引用了古人名言,如作者一开始就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古人总结出来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

B.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思想深刻。

C.作者特别论证了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文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

D.本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说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解析 C项,“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文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无中生有。

答案 C

12.下列关于本文谈到的文字和文字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字教育的失败,会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

B.六、七两段论述文字和文字教育的意义,其实也是为了表明读书的重要意义。

C.方块字从古至今是有着很大的变化的,这在我们理解前人的思想时会显出一定的弊端。

D.文字是文化的寄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有很重要的作用。

解析 C项,“理解前人的思想时会显出一定的弊端”错误。

答案 C

(三)语言表达(14分)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万般皆下品,__①__。”所以读书一向被称为雅事乐事。但是__②__。试看今天的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做老爷;或为求爵禄……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__③__,可悲。

解析 ①句考查的是背诵。②句由前面的“但是”可知是与“读书一向被称为雅事乐事”相反的结论。③句由后面的“可悲”可判断出是总结性的一句话。

答案 ①惟(唯)有读书高 ②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或现在的读书背离心灵活动的本真了,或现在的读书不再是雅事乐事了) ③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取名利之心中(或读书功利化)

1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作答压缩语段题,首先通读材料,把握大意;其次,划分层次,提炼要点;再次,将要点分条表述出来。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句,说明传统观点对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的看法。第二层为第二句,主要意思是英国杜伦大学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出土的陶瓷器残片,结果表明这些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地中海地区的。第三句为总结句,以上考古结果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据此,可概括出关键信息:中英联合考古研究;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 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15.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

解析 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答案 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上图书馆》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接触(chù)   教益(jiào)    白炽灯(zhì)

B.书刊(kān) ; 间隙(xì) ; 自吟啸(xiāo)

C.氛围(fèn) ; 睿智(ruì) ; 阅览室(shì)

D.僧侣(sēng) ; 音讯(xùn) ; 链子锁(suǒ)

解析 A项,白炽(chì)灯。B项,自吟啸(xiào)。C项,氛(fēn)围。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钟情 讲受 宽敞 ; B.优雅 消磨 灿烂

C.暗淡 画相 豁然 ; D.点缀 四壁 和拍

解析 A项,讲授;C项,画像;D项,合拍。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②幼年丧母、青年丧夫、善良孝顺的窦娥一直与婆婆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③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④我和几个老同学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

⑤如果人情消费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甚至到了举债的地步,那显然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

⑥也许是生搬硬套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解析 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使用正确。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用错对象。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使用正确。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望文生义。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使用正确。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使用错误,应用“牵强附会”。

答案 D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 D.④①②③⑥⑤

解析 解答此题,主要根据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标志性词语来排序。首先综观全段是阐述阅读的本质,先强调是“个人行为”,后面的横线处当选第④句,是具体说明;紧接着选②①,个体感悟和个体经验是相联的,且语言标志“其次”与“首先”呼应;第四处横线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衔接最紧的是⑤,这是由内容和标志性词语“而”所决定;最后是⑥③,这是由标志性词语“尤其”和指代词“那”所决定。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全国各个电视台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或许无法承担复兴传统文化重任,但至少也应该减少庸俗乃至低俗的打趣的价值定位。

B.共青团中央、青联学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自2005年起在大学中开展KAB创业教育项目,共培训了近1 500多所高校的专业讲师。

C.很多杰出作家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有意义也有意思,就可以更好地传播知识、寓教于乐,更好地启迪心智、温润心灵。

D.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某高校从经济管理学院作为试点,实施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用指纹机进行早签。

解析 A项,“减少……价值定位”搭配不当,应为“回避庸俗乃至低俗的打趣的价值定位”。B项,“近1 500多所高校”不合逻辑,“近”与“多”矛盾,应为“近1 500所高校”或“1 500多所高校”。D项,“某高校从经济管理学院作为试点”句式杂糅,选项把“某高校以经济管理学院作为试点”和“某高校从经济管理学院开始”两句杂糅。

答案 C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 A项,“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把“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C项,“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把“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D项,“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把“观念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B项,虽有“好像”,但不是比喻。

答案 B

二、能力素养提升(32分)

(一)课内阅读(9分)

阅读课文,完成7~9题。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文中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解析 A项,“老师们教的并不多”说法错误。

答案 A

8.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解析 B项,这是一种时间顺序。

答案 B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解析 A项,“公书林”错,应是清华大学图书馆。B项,应该是“‘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C项,原文是说“部分地满足了”。

答案 D

(二)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汉字之美

王佐良

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文学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

③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因此,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④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至甲骨文,出现了为王室服务的专业书法家,不仅一笔一画的刀功手法让人赞叹,而且结体布白的清晰概念使一片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展现出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书法,或挺拔峻峭,或雍容典雅,有天禀元气之象,令人震撼。古代文字书写的变化常常和朝代的更迭紧密相连。殷商之后,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器,金文出现繁荣,金文其实已不仅是“文”,而且有“字”,汉字极大地丰富了。相比甲骨文,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汉字经历了从简到繁的成长嬗变。然而,终有一天,它会回归到简。秦扫合六国,一统天下,汉字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也开始了由繁到简的转变。隶书的出现,使汉字平民化了,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兢兢业业,刻意创新,汉字书法之美始现千姿百态的绚丽景象。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大家如群星闪耀,为世人所仰望,“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绚烂的辞藻赞颂书法作品,“纤纤兮如新月出于天涯,落落乎犹众星列于云汉”(孙过庭《书谱》)。从上层阶级到平民百姓都刻苦学习书法,留下了很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佳话。

⑤近来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我甚以为不可。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汉字的真美在于简,网络时代的汉字将更加简化并愈益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10.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是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最优美的。

B.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C.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D.汉字之美,仅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

解析 D项,原文是说“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

答案 D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B.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是设问句,语意重,语气强,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的观点。

C.文章第③段首先亮出观点“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D.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的观点。

解析 B项,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是反问句。

答案 B

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易》《诗》等标志着人类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

B.相比其他文字,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

C.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

D.在刻符基础上形成的文字,具有旷古绝世的美感。

解析 A项,原文是说“标志着汉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B项,应该是“相比甲骨文”。D项,原文是说“在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具有旷古绝世的美感”。

答案 C

(三)语言表达(14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全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4分)

星期天,你去图书馆的阅览室看书,正看得入神,被一阵“咔嚓”声吵到。抬头找到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在边吃薯片边看书。你该怎么跟他说,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改变这种坏习惯呢?

你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本题要根据身份使用合适的称谓,说明在图书馆读书要注意安静,劝说对方改正不良行为。

答案 (示例)小弟弟,这里是图书馆,要保持安静的,你吃东西会影响到别人,而且会把书也弄脏的。

14.下面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

解析 这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登录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读者系统”和“管理员系统”,“读者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信息查询”“图书借阅”“图书归还”三个方面,其中“图书借阅”“图书归还”两个方面的相关数据将会进入到数据库,而“管理员系统”则是“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 登录系统后,读者可以查询信息、借阅和归还图书,相关信息将被传至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进行借阅管理,还可查看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并将其录入数据库。

15.赫尔曼•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中提到,读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王佐良认为“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请简要谈谈自己的一段读书经历。(200字左右)(5分)

答案 (示例)有一年正月我去舅舅家拜年,趁舅舅外出喝酒未归之际,终于在舅舅的床顶上找到了整整一木箱书,我激动得心都快要蹦出来了。我挑选了好几本,像《三国志通俗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今古奇观》。虽然读起来很艰难,但根据上下文连猜带问,也基本能够看懂个大概。

每次从木箱里偷偷拿出几本藏在身上带回家,看完了便又借故去看望舅舅,趁舅舅不注意顺手牵羊再偷回几本。几年的功夫,我就将舅舅的藏书偷阅了一遍,有些好看的书还不止看过一遍。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