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2 拿来主义 导学案 下载 收藏 学案/导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2 拿来主义 导学案 下载 收藏 学案/导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第12课 拿来主义

自主学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和结构。

2.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表现了对中国国民素质的深入探索,对多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三、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 ,概括起来就是“ 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杂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四、关于杂文

杂文是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合作探究案

1.读准字音

自诩(xǔ) 脑髓(suǐ)给(jǐ)与 糟(zāo)粕(pò) 国粹(cuì)

磕(kē)头 孱(càn)头犀(xī)利吝(lìn)啬(sè) 徘(pái)徊(huái)

譬(pì)如 蹩(bié)进 残羹(gēng)冷炙(zhì)冠(guān)冕(miǎn)堂皇

2.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3.“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危害是什么?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行不通)——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荣(为乞丐)——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

送来主义——嗟来之食、文化侵略(受毒害)——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洋货。

4.作者用“大宅子”比喻什么?批判了哪几种错误做法?

作者以“大宅子”来设喻,比喻文化遗产,批判错误态度: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跑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5.课文第九段中“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这些比喻分别与最后一段中的哪些词相对应?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用)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存放)

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毁灭)

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毁灭)

 ;

课外拓展

一、论证方式(类型)

1.立论 ;  ;  ;  ;2.驳论 (驳立结合,先驳后立或先立后驳)


二、论证结构(全文、本论)(必答)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  ;2.并列式 ;  ;3.层进式 ;  ; 4.对照式(对比式)


三、论证思路

1.层进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

2.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 ;


四、论证方法 (必答)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五、论证语言

平实朴素、生动有文采、幽默风趣等 ;


六、论证风格:严谨性、思辨性、文学性、典型性


七、论点提出方式

标题点明中心、开头提出(开门见山/设问激趣/引用名句/引用故事/对比类比等手法)、结尾归纳、中间承上启下段点出。


八、论述类文本的论证风格

(一)严谨性强。

①多“既然”“因此”“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

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二)思辨性强。

出现矛盾分析、现象与本质分析、因果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纵向与横向分析等思辨性比较。

(三)文学性强,有可读性。

如大量引用古代诗文、古代文化故事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四)典型性。

所举事例典型,论据充分,且正要害。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