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2020年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基础训练(一)试卷版(部编版) 下载 收藏 习题/作业

「教案」2020年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基础训练(一)试卷版(部编版) 下载 收藏 习题/作业

2020年第五单元训练卷

语 ;  ;文 ;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这首诗,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忧国忧民”诗词体现的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 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亲眼目睹,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文汇报》,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5.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6.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千年庭院

余秋雨

①二十七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一个人在岳麓山上闲逛。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儿,乘着当时称之为“革命大串连”的浪潮,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

②眼前出现了一堵长长的旧墙,围住了很多灰褐色的老式房舍,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

③我在这个庭院里摸到一块石碑,凭着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四个大字:岳麓书院。

④这个庭院的力量,在于以千年韧劲弘扬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我一直在想,历史上一切比较明智的统治者都会重视教育,他们办起教育来既有行政权力又有经济实力,当然会像模像样,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中国名山间出现过的书院很多,延续状态最好、也最有名望的是岳麓书院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⑤让人反复缅思的是一些执着的人和一项不无神圣的事业。这项事业的全部辛劳、苦涩和委屈,都曾由岳麓书院的庭院见证和承载,包括二十七年前我潜身而入时所看到的那份空旷和寥落。空旷和寥落中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神圣,我轻轻一嗅,就改变了原定的旅程。

⑥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年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作学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而对这个目的达到的程度,又不能企望过高。

⑦突然想起了一条新闻,外国有个匪徒闯进了一家幼儿园,以要引爆炸药为威胁向政府勒索钱财,全世界都在为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而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保育员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没有预告的游戏,她甚至把那个匪徒也描绘成游戏中的人物,结果,直到事件结束,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保育员无力与匪徒抗争,她也没有办法阻止这场灾难,她所能做的,只是在一个庭院里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孩子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场游戏的意义,也许长大以后会约略领悟到其中的人格内涵。我想,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社会历史的风霜雨雪,教师掌握不了什么,只能暂时地掌握这个庭院,这间教室,这些学生。

⑧为此,在各种豪情壮志一一消退,一次次人生试验都未见多少成果之后,我和许多中国文化人一样,把师生关系和师生情分看作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否认,我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学生的偏护有时会到盲目的地步。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因此,当我偶尔一个人默默省察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总会禁不住在心底轻轻呼喊: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

⑨不仅仅是一个亲热的称呼。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了,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这一句中的“撒落”运用比拟手法,非常形象贴切,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

B.作者在第二段介绍这个特别的庭院,并对其进行描写,直在第三段才指出自己看到的庭院是岳麓书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C.作者认为,教育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因为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对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前的庭院所蕴含的精神的探讨,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

8.文章第⑦段引用国外的一条新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事,不治产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变,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后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麦是何姓?”铁杖应口对曰:“麦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下诏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曰武烈。

(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B.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C.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D.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官户属于特殊的户籍,享有特权,官户以外的全部人户,都称民户。

B.江东,即江南;长江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故有江东之称。

C.阿奴,古代尊长对卑幼者或夫妻间的昵称;因“奴”有亲昵之意,也被人作乳名,如刘裕乳名“寄奴”。

D.国公,封爵名,被封者一般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相当于开国元勋;“国公”前所冠是封邑或封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麦铁杖孔武有力,富于草莽气息。他力气大,奔跑速度极快,性格狂放不羁;曾聚众为盗,在皇宫执伞时,还屡次在散朝后跑到一百多里外的南徐州实施抢劫。

B.麦铁杖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受命孤身窥探敌情,被擒获后伺机杀死敌方三十多个押送军士;担任将领之后跟随杨素征突厥,平叛乱,官职也步步升迁。

C.麦铁杖头脑聪慧,应答言辞机智。面对窦威对其姓氏的嘲笑,他不假思索,巧妙利用“窦”“豆”谐音反唇相讥,令对方深感羞愧,无言以对,时人对他很是赞许。

D.麦铁杖赤胆忠心,以死报效朝廷。他自认为深受朝廷恩典,唯有战死才能报答;辽东战役中,他预感获胜无望,在战前与儿子诀别,后果然陷入重围,以身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5分)

(2)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春尽作

【清】沈传桂

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一腔愁倩①啼莺说。东风吹泪过江城,黄昏细雨孤灯灭。

中酒②心情,嫩寒时节,踏青人又销魂别。碧烟如梦不开门,门前千点梨花雪。

【注】①倩:请,央求。②中酒:酒醉后身体不爽。

14.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上阕前两句的“绿”和“红”本是展示春天生机的颜色,但词人用“细”和“疏”来形容,照应题目中“春尽”一词,表现出春光将逝的景象。

B.“一腔愁倩啼莺说”意思是满腹愁肠请啼莺代为诉说,因为鸦蝶— “迷”—“醉”,皆不可与言愁,只有莺啼声声似乎懂得词人的心意。

C.“东风吹泪过江城”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词人眼泪之多,思念之重。词人透过泪眼,仿佛看见所思之人独处于黄昏细雨中,有着同样的落寞愁情。

D.由“中酒”可见词人想要借酒浇愁,却让自己更为痛苦,而暮春的微寒天气和让人神伤的离别又在酒醉的心情中融入更多的凄凉。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原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当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出了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自己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第II卷 ;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5年前,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殷切嘱托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 ;  ;  ;  ;,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些年来,湖南省湘西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  ;  ;  ;,苦干实干,真脱贫、脱真贫,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

今日的十八洞村群山环抱,山霭缭绕,房舍林立,游客 ;  ;  ;  ;。仅仅五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落后,村容破旧、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十八洞村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特色产业,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今天,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 ;  ;  ;  ; )。在发展扶贫产业上,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在内生动力激发上,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攻坚力量统筹上,形成全州上下 ;  ;  ;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攻坚大格局。这几年,湘西州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上升,成为其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因地制宜 ;  ; 求真务实 ;  ; 不绝如缕 ;  ; 风雨同舟

B.因势利导 ;  ; 实事求是 ;  ; 络绎不绝 ;  ; 风雨同舟

C.因地制宜 ;  ; 求真务实 ;  ; 络绎不绝 ;  ; 同心共济

D.因势利导 ;  ; 实事求是 ;  ; 不绝如缕 ;  ; 同心共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其脱贫经验更复制、推广到了全州

B.其脱贫经验更推广、复制到了全州

C.而且脱贫经验被推广、复制到了全州

D.而且全州复制、推广其脱贫经验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脱真贫、真脱贫,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书写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样本。

B.真脱贫、脱真贫,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摸索走出了精准扶贫的一条路。

C.脱真贫、真脱贫,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D.真脱贫、脱真贫,摸索走出了精准扶贫的一条路,书写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样本。

20.阅读下面材料,请提取出“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6分)

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为什么称他们为“新穷人”?他们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但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任性掏出壹万元买一台iphoneX,没有任何消费节制。因此,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月到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他们把钱花光了,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薪。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示例:舟横野渡,景入深林,临风听暮蝉,天际尽孤帆,中国古典诗歌是美丽的。

材料:博大,浪漫 ;  ;雨打梧桐,身葬湘流,心照汗青,人约黄昏 ;  ;残月挂杨柳,肝胆留昆仑,闲潭梦落花,广厦庇寒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材料三: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材料四: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完成一篇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的演讲稿,在你所在的班上作一次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020年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 文(一)答 案

1.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错误,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B。

2.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这是总领句,第二段写的是“边塞况味”,第三段写的是“忧国忧民”,可见是并列关系。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忧国忧民”诗词体现的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选A。

4.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辨析。A项,“作者认为实在是不应该”的说法不恰当。从第1段中,施蛰存说“没有拜读完”,只是一种调侃,体现的是他幽默风趣的特点,而作者也只是“纳闷”;B项,“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说法不符合文意,原文第7段中是“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是在做自我检讨,而《才与德》一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表述;D项,“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程度过重,从第9段“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可知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巧妙的敷衍和自我保护,客观上有讽刺的效果而已。故选C。

5. ;

【参考答案】①生活中,幽默风趣,慈祥可爱。②学识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见解独到。③在动荡中,低调忍耐又机智灵活,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 ;  ;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时,在文中找出描写施蛰存先生的相应地方,再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加以概括分析即可。从原文第1段的“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第3段“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可知,施蛰存先生在生活中风趣幽默、慈祥可爱;从第3段中,可见其学识上博学多才,而从第5段其讲《西游记》时,语出惊人,见解独到;从第9段,其改造日记和最后一段中“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又可看出低调忍耐又机智灵活,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6.

【参考答案】施蛰存所说的“抄”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说法,其中暗含着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规律。①“抄”是模仿,从模仿走向创作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创作规律。“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②“抄”是开阔眼界,“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③“抄”是指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多所借鉴才能博采众长。“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巧妙不露破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应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判断文中是否已经给出解释,如有解释,则直接引用原文或稍加扩展即可,若无解释,则需根据相关内容分析概括答案要点,注意要从表至里多方面解释。第3段“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中的这句话给出了直接的解释,所以说“抄”是模仿,从模仿走向创作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创作规律;从“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可知,“抄”是开阔眼界的方法;从“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巧妙不露破绽”可知,“抄”则是指创造性地吸收借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7.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作品情节内容、又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再逐项分析,注意细节。本题要求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本文以记叙为主”表述错误,文章由书院谈及教育问题,以议论为主;此外“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不合文意,第四段中“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项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只是对古代官学办学方式进行了批评,并不代表着教育被冷淡,“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的说法属无中生有。故选D。

8.

【参考答案】引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的观点,使文章形象生动;为后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给读者以启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文本,从内容、结构、主旨效果等角度综合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七段写的是当劫匪闯入时保育员镇定地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让孩子们免受心灵伤害,强调了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内涵;从结构方面分析,第七段属于中间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教育是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的观点,又为下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从表达效果来看,引用具体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情节典型生动、吸引读者,并能引发读者思考。

9.

【参考答案】在理想主义遭到打击和消退后,中国的文化人应当坚守教育这块圣地,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对自己神圣责任的坚守,这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所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对主旨的探究思考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含义,看这句话有没有比喻义、引申义。了解文章写作思路,结合全文领会文章的主旨。本文由岳麓书院写起,主体谈的是教育问题,“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里的“庭院”代表文化理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是文化的根基,虽遭摧残,迫害,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动摇;“文化传代的游戏”即教育,这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延续性;“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重在过程,接受文化,传递文化,让学生领略人格内涵,教师要有自己神圣责任的坚守,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考生根据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

10.

【答案】D

【解析】10.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句中,“求人”(意味招募人)的目的是“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因而,“求人”应与后句连接,而与前句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信然”的“然”字后面一般有停顿,同时与“为盗”结合语意不通,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D项断句正确。故选D。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A项,“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解说错误,隋唐时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宋代时的官户才指官宦人家。故选A。

12.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他预感获胜无望”分析错误,“吾荷国恩,今是死日”这是一心赴死而非“预感获胜无望”。故选D。

13. ;

【参考答案】(1)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

(2)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奏,奏报;恒,一直,都。(2)尔,你们;诚,忠诚;孝,孝顺。

【参考译文】

麦铁杖是始兴人。勇猛而有力气,能一天走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性格狂放不羁而且喜欢喝酒,喜欢结交朋友,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经营产业。陈朝太建年间,与人聚集在一起做盗贼,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获他献给朝廷,麦铁杖被没收成为官家的奴仆,被安排给皇帝撑伞。麦铁杖常常在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在夜间到达南徐州,翻城墙入城明火执仗地抢劫。第二天早晨返回,赶在上朝时间仍旧撑伞。像这样十多次,被抢财物的人们认出了他,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后来南徐州又多次奏告麦铁杖抢劫,尚书蔡徵说:“这是可以验证的。”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皇帝爱惜他勇猛敏捷,告诫了一番后便放了他。陈朝灭亡后,麦铁杖迁居到了清流县。遇到江东造反,杨素派麦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窥探贼营中的情况,全部侦察清楚后回报。后来再次前往,被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送给高智慧。押到庆亭,押送的军士们休息吃饭,可怜他饥饿,解开他的手给他饭吃。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把他们全部杀尽,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着回去,杨素十分惊奇。开皇十六年,麦铁杖被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仍然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麦铁杖又跟随杨素进攻杨谅,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升职为柱国。后来在一次上朝时,考功郎窦威嘲笑他说:“麦是什么姓?”麦铁杖应声答道:“麦和豆(窦)没有不同,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都认为麦铁杖机敏聪慧。麦铁杖自认为受到深重的皇恩,常怀尽忠报国之心。在辽东之战时,麦铁杖请求做前锋。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我蒙受国恩,今天是为国捐躯的时候。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与孝,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等到渡河时,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敌军大批涌来。麦铁杖跳上岸,与敌人作战,被杀死。隋炀帝为他痛哭,赎回他的尸体,下诏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

14. ;

【答案】C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词人透过泪眼,仿佛看见所思之人独处于黄昏细雨中”赏析有误。“东风吹泪”中的“泪”指的是雨水,与下句“细雨”相照应。另外,“黄昏细雨”是词人的处境,不是想象中的场景。故选C项。

15. ;

【参考答案】(1)对春光易逝的感慨。词人看着花疏叶残的暮春景象,听着莺啼声声,不由得生起伤春的愁情 。(2)独处时的寂寞伤感。 黄昏时候,东风吹过,细雨飘落,词人独守孤灯,透出说不尽的凄凉。(3)离别的伤感和思念。词人用“销魂”来形容与人离别的伤感,用“梨花雪”营造清幽凄婉的意境,表现思念之情。 ;  ; ;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黄昏细雨孤灯灭”,黄昏时分,细雨飘落,词人独对孤灯,寂寞凄。“细绿迷鸦,疏红醉蝶”“啼莺”,眼前的花疏叶残,莺啼声的暮春景象,让词人心生伤感。“踏青人又销魂别”,离别的伤感让人黯然神伤。“门前千点梨花雪”门前洁白的梨花渲染清冷幽静的氛围,词人以此来抒发思念之情

16. ;

【答案】(1)苔痕上阶绿 ;  ; 草色入帘青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 不求闻达于诸侯

(3)潮平两岸阔 ;  ; 风正一帆悬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苟”,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学生要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7.

【答案】C

【解析】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结合“从实际出发”“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分析,选用“因地制宜”。求真务实:追求真理,讲求实际。实事求是: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结合“苦干实干,真脱贫、脱真贫”分析,选用“求真务实”。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结合“游客”分析,选用“络绎不绝”。同心共济:指大家齐心协力。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结合“全州上下”分析,选用“同心共济”。故选C。

18.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B项,语序不当,“推广”“复制”顺序不当。C项,结合“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分析,语序不当且句式与上下文不协调。D项,结合“十八洞村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摘帽”分析,上下文陈述对象不一致。故选A。

19.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脱真贫”是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第一阶段任务,“真脱贫”是缓解和消除相对贫困人口的第二阶段任务,所以二者语序宜为“脱真贫、真脱贫”,排除B项、D项。“十八洞村样本”是局部经验,“精准扶贫之路”是可以复制推广的全局经验,所以“样本”在前,“之路”在后。再结合语序和搭配,排除A项。故选C。

20.

【参考答案】(1)较高收入(2)无预算(3)开销大于收入(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任性)

【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答题时注意先对文段简单的划分层次,然后提取关键词语作答,语段开头讲具体的表现,然后分析,“有较高的收入”,应该不至于贫困,但其行为“没有任何预算”,造成“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答题时要抓住“较高收入”解释“隐形”,结合“无预算”“开销大于收入”,分析原因。

21.

【参考答案】①身葬湘流,心照汗青,广厦庇寒士,肝胆留昆仑,中国古典诗歌是博大的。②雨打梧桐,人约黄昏,残月挂杨柳,闲潭梦落花,中国古典诗歌是浪漫的。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后面的词语按照博大、浪漫分组,分组正确了,解答就容易了。“身葬湘流、心照汗青、肝胆留昆仑、广厦庇寒士”是博大一组,按照例句可写成:身葬湘流,心照汗青,广厦庇寒士,肝胆留昆仑,中国古典诗歌是博大的。“雨打梧桐、人约黄昏、残月挂杨柳、闲潭梦落花”是浪漫一组,按照例句可以写成:雨打梧桐,人约黄昏,残月挂杨柳,闲潭梦落花,中国古典诗歌是浪漫的。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材料都是较为热门的话题,都是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人和奋斗者的寄语。写作任务十分明确——阐述自己对于“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观点,也就是说青春应该怎样度过,青年人要追求什么,青年人为此应有怎样的姿态和行动。另外,对于班会发言稿的语境要求也不可忽视。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班会的发言稿”等内容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写作大背景以及小情境;“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指关于五四运动、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四个材料,这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立足自身,联系现实”,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梦想来谈,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只要观点明确,自成其理,都可视作佳作,写作时要扣住“模范”“奋斗”“先锋”“梦想”等关键词,精准立论;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这个主题要与“以上材料”有机结合,要有明确立意,不能泛泛而谈,命题人努力规避套作,所以在材料、说明等文字中已经严加限制,考生不加辨析地生搬硬套会导致跑偏。材料也有开放性,“联想和思考”是考场作文构思的两把钥匙,考生既要对相应材料进行思考,发掘其主旨,也应该用开放性的视野,将材料与自己的阅读积淀相结合,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选取的材料,既有历史领导人的寄语,又有当前领导人的嘱咐,从而形成了抚今追昔、时代契阔的思想空间,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打开了青年人奔放的人生思考,这与“立足自身,放眼现实”一同构成时空感悟,命题用意深远;“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的主题是开放式的,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或阐述在如歌的青春时光应该不懈地追求,或为绚丽的青春篇章抒写奋斗的答卷,二者综合更佳。综合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提供以下参考立意:

角度一: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的旁观者、犹豫者、懈怠者;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并实现梦想。

角度二:青年人要为梦想而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富足,奋斗的青年是幸福的;青年人要为梦想而持续奋斗,因为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