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节选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答案C
解析A项,“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项,属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未说有因果关系;D项,“只要……就能”表述绝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答案B
解析B项,“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答案D
解析D项,“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错误,原文是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编自《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芯”》,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9日)
材料二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高性能计算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核心技术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格局,取得了以天河高性能计算机、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习总书记对此一语中的: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中国芯”再也不能受制于人。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主自强,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摘编自《突破核心技术 实现网络强国》,
“央视网”2018年4月19日)
材料三 日媒称,说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产业用机器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6年近三成产业用机器人是在中国制造的,其规模分别是排名第二、第三位的韩国和日本的2倍以上。
报道表示,乍一看,中国机器人产业似乎在世界上非常强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产业用机器人领域,瑞士ABB、安川电机、发那科、德国库卡等世界四大产业机器人制造商在国际上保持着较大的份额。这些企业在中国推进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这对中国此前扩大供应产业用机器人做出了很大贡献。拥有广大市场的中国正与日本同时甚至先于日本获得高端技术并且形成市场。
(摘编自《全球机器人市场加速改革》,
《参考消息》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3年至2016年我国芯片设计业销售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 600余亿美元,而增长率却有所下降,到2016年仅为24.10%。
B.虽然2012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销售规模比上一年增长了,但增长率却出现大幅回落,增长率为2011~2016年中最低的。
C.2018年前7个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维持在较高点,大部分在200亿美元以上,但并不是逐月增长的,偶有回落。
D.通过材料四可知,我国的集成电路还是比较依赖进口的,因此国产通信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答案D
解析D项,“因此国产通信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错。结合材料四内容“2018年1~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趋势图”分析可知,不能从材料四中得出这一结论,选项内容强加因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商务部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技术自主创新的关注。
B.我国已初步形成科技创新格局,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其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
C.日媒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但在产业用机器人制造、高端技术获得以及市场形成方面对日本产生冲击。
D.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如何应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思想意识,材料二侧重强调突破核心技术。
答案A
解析A项,“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错,扩大了原文范围,原文是“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
6.我国正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请你根据材料谈谈应对之策。(6分)
参考答案①面对技术壁垒,要保持信心,不要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②要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③开放合作,推进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获得高端技术并且形成市场。④降低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逐步减少核心技术产品的进口。
解析该题要求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目前面临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材料一中说“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可以总结出,面对技术壁垒,保持信心,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材料二最后一节中说“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要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材料三中说“在产业用机器人领域,瑞士ABB、安川电机、发那科、德国库卡等世界四大产业用机器人制造商在国际上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在中国推进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这对中国此前扩大供应产业用机器人做出了很大贡献。拥有广大市场的中国正与日本同时甚至先于日本获得高端技术并形成市场”,可以总结出要开放合作,推进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获得高端技术并且形成市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波
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①。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咸且腥的水。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掠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三十九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一座海是一座坟。
唯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舰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撞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曰:‘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做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的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
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三十九岁的邓世昌,邓壮节,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注《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汇编,编者态度较严肃,可补正史之不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多处写“三十九岁”,强调邓世昌殉国时正值年富力强时期,表现了对他的牺牲的惋惜之情。
B.“一座海是一座坟”,是说大海是广阔的,汹涌澎湃的,而邓世昌的一生也是豪迈悲壮的,因此只有广阔无垠的大海才能安葬邓世昌不屈的灵魂。
C.作者在文中写了邓世昌的爱犬。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义犬救主、殉主的故事,连狗都懂得选择为忠义而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邓世昌牺牲的意义,进一步表现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光荣传统。
D.作者从清政府的角度去评价邓世昌的悲壮牺牲及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间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答案D
解析D项,“作者从清政府的角度去评价”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唯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以你的游泳技能……撞志未酬呵”“邓壮节,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分析可知,作者是从“邓世昌的气节”这个角度去评价邓世昌的悲壮牺牲及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的。
8.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都写到邓世昌的死,但人称各自不同,请分别谈谈两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第①句,采用第二人称写法,直接与作品人物对话,有助于表达崇敬和叹惋之情。第②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客观描述邓世昌面对死亡义无反顾的精神,增强了浓厚的悲壮色彩。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都写到‘邓世昌的死’,但人称各自不同,请分别谈谈两句话的表达效果”,一个称“你”,一个称“他”,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一个“你”,分析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直接与人物对话,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助于表达崇敬(或叹惋)之情。“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一个“他”,分析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作用,客观描述邓世昌面对死亡义无反顾的精神。结合后面内容“何等的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分析可知,赞美了邓世昌面对死亡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坚决择死)的精神,增强了悲壮色彩。
9.作者引用了《清稗类钞》中有关《邓壮节阵亡黄海》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内容上:突出了邓世昌激扬风义,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突出主旨。(2)结构上:照应开头对邓世昌死亡时的描写,又为下文赞美邓世昌的择死精神作铺垫。(3)表达效果上:在文学的想象与描写中加入史实,两者相得益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解析《邓壮节阵亡黄海》这段引文,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段落。要明确这段引文在全文中的作用,需弄明白这样几个问题:引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引用的,它和文章的上文与下文有什么关联。前两个问题涉及内容层面,后一问题涉及结构层面。结合文本内容“邓大呼曰:‘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等分析可知,表现了邓世昌激扬风义,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结合开头内容“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及后面内容“何等的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等分析可知,照应开头对邓世昌死亡时的描写,又为下文赞美邓世昌的择死精神作铺垫。文学作品中引用史实,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咨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 遇害,彬素与 善,先往哭 ,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句意,“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主要是在“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这句断句上有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所以“殊无惧容”不宜断开。故选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答案D
解析D项,“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分析错误。“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 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答案D
解析D项,“王彬感到十分痛恨”分析错误。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痛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参考答案(1)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此乃所以宜往也”判断句,“乃”是,“所以”……的原因;“同异”偏义复词,偏在“异”上,此处指“不同的看法”;“常人”一般人;“及”比得上。第二句得分点:“以”凭借;“虽”即使;“有违”有过失;“宥”宽恕。
参考译文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与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因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咨祭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 遇害,王彬向来与周 友好,就先去哭周 ,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王彬抓起来,王彬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①上,江淹浦②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③。
注①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谢灵运有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②江淹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③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栏干十二独凭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表明主人公凭栏远眺了很久,表现了心情的焦虑急切。
B.“晴碧远连云”一句,写出了春草的颜色,春草在晴天显得更绿,既从侧面咏叹春草,又烘托了离别的忧愁。
C.下片前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咏物抒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为诗歌的最后两句抒发离愁做了铺垫。
D.抒情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妇,她于当春之季,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都在思念离人。
答案B
解析B项,“从侧面咏叹春草”理解有误。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15.作词如同作画,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本词在描绘春草时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请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晴碧远连云”一句是点,“千里万里,二月三月”,两句为染;②“千里万里”承接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限;③“二月三月”呼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作答这类试题要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艺术效果。本题要先弄清楚点染法。点染法是指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落笔成形,一笔下去不能涂改,通过墨彩的干湿浓淡变化,笔法的刚柔、轻重、顿挫等因素,既表现花卉的形态和质感,又传达作者的情感。因此,作画首先要意在笔先,对每一种花木的特点要求默记在心,作画时才能大胆落笔,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是指笔法的连贯性和气势的衔接。结合诗句分析其艺术效果: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的两句是“ , ”。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通过一问一答阐明了诗人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两句是“ ?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两句是“ , ”。 ;
答案(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鳞”“牍”等,要理解字义后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答案B
解析选项中所提到的“其中”,指的是括号前的内容“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从语句衔接连贯的角度讲,括号内的语句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为主语,与前文衔接更顺畅,据此排除C、D两项。A项,“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不是由“尺度的把握”决定的,二者不具备因果关系,应排除。故选B。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引号的作用。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之”字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这里的引号表示强调。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深深的隔阂。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是评论家所说的话,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D项,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因此B项引号的作用与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的作用相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答案A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能否”表示两个相反的方面,与后文“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不搭配,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据此排除B、D两项;二是不合逻辑,“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而文中并没有提到“艺术法则”与其他事物并行,只是强调其重要性,故可将“并行不悖”改为“至关重要”,据此排除C项。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
参考答案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对文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根据后面分别介绍了“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可知,第①处应该是个领起句,具有总括和领起下文的作用,主要讲阅读的分类,此处可填入“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②处根据后面内容“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结合关联词“而”可知,此处是对后面内容的否定,应该填入“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③处根据前面“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和后面“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处应该填入“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2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全过程,请根据要求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5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字) ;
 ;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字) ;
 ;
(3)第三阶段:(不超过20字) ;
 ;
参考答案(1)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3)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性的句子,然后提炼主要信息,同时关注限制要求,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概括第一阶段可抓住“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概括第二阶段可抓住“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这一领起句,概括第三阶段可抓住“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当代文学大师前十位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钱钟书、冰心、金庸、张爱玲、郭沫若、林语堂。
有十本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排行榜”,有《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等书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前面两则材料是世界文豪高尔基和莎士比亚的名言,都是从正面强调“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后边两则材料都是调查所得的结论。第一则是“大学生心目中的”“前十位”“现当代文学大师”,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影响遍及全球。而我们的“大学生”们,却仅仅从课本上了解了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根本就不了解课本之外那个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这就是调查所得的结论,也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第二则材料调查的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世界名著,从“死活读不下去”这种轻蔑的称呼中,就可见名著被冷落到何种程度。上面这两则材料,用调查数据显示了我们阅读“书籍”的现状,与前面的两则名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了上面的材料,你难道能没有感触和思考?
比如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为何竟然对“书籍”这般冷漠?比如用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文学名著竟遭人鄙弃,那我们的灵魂将去何处栖息?比如这个浮躁逐利的社会缺乏文学的滋养浸润那它将向何处而去?比如现代人究竟热衷于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去读书,到底有哪些客观原因?比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有哪些主观的因素使我们不能平静下来安心读书?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思考,但最好是围绕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去想深想透,想清楚了,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就行了。
这个题目涉及文化传承的问题,古典的书籍读不下去,现当代的作品又只是走马观花,这样浮光掠影地阅读书籍,那我们的文化将怎样传承?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看,缺少名著的熏陶,不养“浩然之气”,这样的教育只能把他们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立意都能紧扣“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大家只要审清了题目,就这个材料来说,还应该是有许多话可以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