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读巜诗与散文》有感
初读茅盾文集巜诗与散文》一文,甚感不解,再读更加惶恐,再读更有窘迫之感。
这篇文章源自于大革命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迷茫与苦恼,没有踏破贺兰山的壮志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仅仅只是躲进书屋空想美好生活的人。先生把这种人称为青年丙。名字起的很惬意,青年朝气蓬勃,而用到丙好像直接点出甲是工人乙是农民而丙只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一股研究理论的趣味。此文写的没有甲乙只有丙,引申出来没有状元榜眼那恳定只有探花了。所以老先生把丙定格为探花郎。在室内釆家花,在院外釆野花。只是让自己的生活有";灵之颤动";一下而已,这就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固有的劣根性,他没有坚定的革命性,通过丙在两个女人中间的取舍体现到这个阶层的摇摆不定。
文中通过玫瑰花和绿手帕的对比在揭示诗意的生活与笃定的现实生活。用表妹含情的玫瑰花刻画了空灵虚拟的爱情,而桂夫人的绿手帕却是真实不虚夸的现实。一实一虚色彩自生。玫瑰花下是灵魂洗了个澡,期待下一次的灵之颤动。但玫瑰花却随时光的消逝而干枯,也许只剩下小刺。而绿手帕虽用多次但还丰彩依旧,肉的享宴欲罢不能。诗和散文不是工人农民谈的。他们只负责生产和生活。诗和散文是知识分子谈的,因为他们有诗情画意,有曲径通幽,有纸贵金迷,有诗和远方。
我很惊奇于先生写作时的含蓄,把知识分子的花花肠子写的置之肚外,让人欲颜含笑,读之欲罢不能。过去的时代产生丙这种摇摆不定的人现在生活中照样有。应该说时时有吧!我们在嗤笑丙同学的同时,也应反思一下当今有多少青年有着散文的灵魂。
文中的桂夫人是我欣赏的女性,敢说敢做敢恨敢爱。爱起来不管不顾,恨起来毅然决然。敢于打破娇羞幽娴柔媚,敢于奔向新生活,有目标有取向有志气有担当。何其壮哉,真女士也。
相比桂女士的侠气,丙青年倒有点牵牛花精神了,寄居在桂夫人家,寄居在同学处,不思进取,在被双重抛弃后,竟还是心思寄居于军务处,是当兵想有军人的雄起吗?我看不会有,牵牛花不是木本植物,骨子里没有刚性只有奴性。
我很怀疑表妹身份的真实。最后辞别书信但却揭示了表妹的志向,你不是我心中的人,我要告别的人多了去,也不差你一个。我送的玫瑰花洁白无瑕,等你和我一同前往远方。可你只是徒费岁月,再见我不想再和只是空想的人牵手了。
也许以后的结局是这样,桂女士去了延安,表妹去了香港,而丙青年去了武汉。
总之,先生此文读之味涩,嚼之味苦,思之味辣。奇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