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打破固有模式,构筑理想课堂——观摩名师张齐华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有感
六月夏意浓,学习正当时。近日,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的展示课及讲座报告,让我收获满满。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学习单呈现内容,社会化学习的课堂模式进行,课堂的第一环节是目标梳理,布置任务。张老师首先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单“我的研究”部分完成情况,之后和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梳理,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本课要习得的内容以及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第二个环节是组内共学,完成任务。在组内共学的环节中,由组长根据学习单的引领,带领组员有目的的进行共同讨论学习,共进行了二十多分钟,对于这个环节我刚开始的感觉是惊诧的,二十多分钟的小组学习,孩子们完全自主地研究、讨论如何计算两种图形的表面积,张老师则是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倾听孩子的表达。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敢这样尝试的,我们一般都会感觉要把知识好好的讲给孩子们听,一直怕孩子不会学,学不会,老师再反复强调。第三个环节是提问答疑,问题深化。讨论完毕,各组提出问题,生生交流答疑,教师适时追问,查漏补缺。在学生共学习得了面积公式后,张老师指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构建模型。“当长方体怎样的情况下变成了正方体?”通过张老师的提问,学生进一步深化,即a、b、h都是a的时候,即棱长相等。在这个环节对老师是项巨大的考验,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是大胆的尝试,孩子总是天真烂漫的,对世间很多东西充满好奇,当给予了他们提问的权利,那老师你是否能够顺利接招?所以想要上好这样一节不同寻常的课,老师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及预设,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每一位老师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个环节虽然考验老师,但是对于孩子们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会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连接,他们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有了集体荣誉感,每一个孩子都在积极地参与课堂,尽力地表述想法,组长牵着组员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向前迈步,手牵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四个环节是检测内化,反思进步。最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了当堂检测,将本课所学系统性内化,之后,总结并反思,组内、自身,反思表现,成功经验沿袭,问题反思改进。
总之,整节课张老师聚焦课堂中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通过学习方式的重构,组建学习共同体,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提升学科素养与社会化素养。深入浅出的剖析,高屋建瓴的建构,让参与学习的学生和老师对社会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听完课,接着聆听了张老师以“社会化学习,课堂变革的另一种可能”为题的微讲座,讲座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一是我们为何要倡导“社会化学习。“立德树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的“人”应该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仅要培养其个性,还要培养其社会性。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通过学科育人,既要注重学科素养培养个性,又要关注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二是什么是我们理解的“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不断塑造自然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文化情境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就像一个微型社会,不断的去优化、重建社会人。张特借助画图的方式形象对比了常规数学课堂与社会化学习课堂的对话路径,充分展现了社会化学习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
三是我们如何开展“社会化学习”探索。1.0/改造学习场景,先个体独学,组内共学,再组际互学,最后团队延学。2.0/分析结构要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式、学习要素、学习场景以及学习评价。3.0/寻求理论支撑,用社会建构情景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来支撑社会化学习的研究。张老师用他特有的语言魅力,辅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了老师们深深的触动和启迪。
通过聆听张齐华老师的报告,颠覆了我对传统课堂的认知,刷新了我对一节“好课”的固有认识。“社会化学习”的课堂并不是教师特意教授某个知识点,而是通过课堂将一个更真实、更多元、更自主的世界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话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做到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打破传统教学,建立社会化学习,构筑理想课堂,让我们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看到学生情感的碰撞,让我们学会“等待”,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生命交融的生态场,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自己的精彩!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