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张齐华社会化学习研修心得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学习感悟

「作文」张齐华社会化学习研修心得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学习感悟

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学习感悟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吴庆庆

  有幸聆听了张齐华名师工作室的基于社会化学习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受益匪浅,让我对数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张特提出的社会化学习理念,是学习者基于共同体而开展的促进社会性与个性协同发展的交往式学习。在社会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四人一小组,以学习单为载体,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的同时,也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社会化学习是基于学生提问力、表达力、倾听力、对话力、合作力、批判力和反思力等能力基础上的新型课堂 ,相比与以往的课堂,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度讨论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机会,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受益者。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方法的总结和重复的训练。甚至更可怕的是,在教孩子的时候,我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只关注到少部分孩子的学习过程,在少数人的狂欢和多数人的沉默课堂环境下,自我感觉良好。大部分孩子并未完全理解算理,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重复性的练习,当然学生最后也可以会做,孩子可能也会模仿记忆,可不理解最终一定会影响应用,影响孩子数学素养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屈原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吧!在数学教学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学习,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很远。




 炎炎夏日南京行  九华山下取真金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蔡传星


  浓情七月、炎炎夏日阻挡不了南谯小数人的学习热情。7月22日我们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京市玄武区小营小学开始了五天充实而又紧张的社会化学习。


  柳荫深处蝉鸣凉杪,九华山下林木葱郁。经过这五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社会化学习,为什么要倡导社会化学习,以及如何创建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首先,老师需要学会共同体的建设,设计出合理的社会化学习单提供好脚手架。其次,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表达力、倾听力、提问力、对话力、合作力、批判力、反思力及最重要的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社会化学习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第三,在前期的准备及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给予评价,并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保证社会化学习顺利开展。


  经过这五天的学习,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我课堂中种种的“病态”。例如“病态1”:“心脏停跳,偶尔起搏。”我在上《圆的认识》时我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动手画圆,同学们纷纷忙了起来。接着我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自己画圆的过程,就只有一部分同学举手。在评价台上几个同学画的圆时,发现有的画的不是很圆,我就请同学们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原因时,举手的又变少了。最后能把自己想法表达的完全清楚的更是寥寥无几。之前上完课我没有太在意,现在我能从中找出存在的“病态”。图片如图:1.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听,很少动手去做,更少部分愿意去说。这里的说是指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2.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偏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听的层次。而学习金字塔的“课堂启示”告诉我们:被动学习的听讲平均留存率只有5%。“病态2”:“少数人的狂欢,多数人的沉默。”意思是说课堂上只有少数人回答老师的提问,大部分人总是低头或者巧妙避开老师的目光以逃避或者拒绝回答问题。有一次我借六年级上了一堂道德与法治,内容是《战争带来的伤害》。课始我出示了一组同学们身边每天上演着的幸福情景和一组战争时的悲惨场景,请同学们对比两组图片说一说发生了什么,只有四三个同学举手。后面我又问了一个预习单上的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曾爆发了哪些巨大的战争?我转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同学的预习单都或多或少的写了几行字,尽管如此,举手的仍寥寥无几。后面我设计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战争夺走了阿里的亲人和家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请同桌讨论“小阿里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大部分同学看看同桌,然后盯着书本托着腮帮,低头不语或者小声嘀咕。举手的还是那么几个,后来我竟记住了这几个同学的名字。我知道这种课堂状态是当前普遍常见的一种“病态”。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在听讲,没有交头接耳的;在自学阅读角内容时,同学们也很认真的完成阅读;我也穿插了关于二战、侵华战争等视频丰富我的课堂内容。但是这些对于同学们来说都属于被动学习。而被动学习的效能最多只有30%。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意识到我的课堂其实都是同学们被动学习为主,效能低下,偏离了主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轨道。


  如果说社会化学习是一座摩天大楼,它需要一块块砖坚固的搭建起来,那么我现在就需要找到那一块块砖。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就是我要找的砖。通过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我的课堂上存在着貌似认真的虚假学习,他们大多停留在听的层面的浅表学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默默扮演着课堂的观光者。我在一所乡镇小学担任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班级28名同学其中离异家庭的孩子有11名。基于以上情况,我决定先找到表达力这块砖。因为表达力是孩子们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也是孩子们今后深度学习的关键能力,是迫切需要提升的重中之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足见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而孩子在上小学阶段之前其母亲的陪伴尤为重要,但是我班级39.3%的孩子处于离异家庭且均跟随父亲生活或者是留守儿童。父爱如山往往他们不善言表,同时一些家长在看待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也存在误区。如:说话谁不会?我家孩子话可多了;认为没必要培养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会把话说出来,别人听得懂就行了......这些误解影响了孩子的表达甚至思维能力。目前三年级孩子还属于课堂发言比较积极的。但是他们往往存在条例不清,没有逻辑,没有重点,天马行空,想到哪说到哪,表达效率极为低下。因此,我打算分两块突破。针对家庭:利用微信多和家长沟通,提醒他们“没话找话”,比如;今天学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吗?你今天学了哪些东西?周末怎么安排?增进家长与孩子感情的同时,让孩子对语言保持高度敏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针对课堂: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力为准则。利用数学晨读时间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和孩子探讨,鼓励更多的孩子从一句到三句再到更多句去说并在课堂上尝试练习;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的见闻,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讲解解题过程等并给每次积极清楚表达自己想法或观点的同学以奖励;在课堂教学中,带着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黄金三点论,练习表达力。图片如:让学生自己尝试笔算后,再请学生归纳算法时采用先.....再......然后......也可以请同学们结合运算意义说清“算理”,说一说首先72表示......,其次120表示......,再次1272表示......


  语言表达力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提升的,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只有孩子有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我们的课堂才算得上真正的活了,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而然提升了。我希望家校共同努力,针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选择适当时机,捕捉技巧方法进行语言训练,寓教于乐。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于润物无声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力!


  社会化学习的七大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表达力出发,其他力共同学习、相互推进,期待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狂欢,更多的孩子能够在交互式的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社会化学习”及学习力培训心得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丁一


  有幸聆听了张齐华名师工作室的基于社会化学习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受益匪浅,让我对数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为期五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让我认识到了学生学习力培养的重要性。而张齐华老师所提出的社会化学习更是成为了我教育事业奋斗的目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一、学习单成为预习工具


  在培训之前,我的课堂几乎没有用过学习单,上课就是一本课本,课堂的练习和活动也都依赖于课本。在这次培训之后,我意识到学生预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学习单的设计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便利”。这里的便利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路径的便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便利。


  如果将学习单在每天的新课之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则可以很好的预习知识,先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其实学习自主性还是很差的,尤其农村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陪伴,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本就不高,几乎就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预习学习内容,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大都就走马观花的翻两页书而已。而学习单的出现,或者说预习单则很好的成为学生必须完成预习任务的硬性指标,并且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通过预习单,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困惑,在教学新课时更有针对性。


  二、“学习力”培养


  对于数学这个学科,个人一直认为数学学习不单单是把数学知识掌握,还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思考。聚焦学习力,不仅不会冲淡学科,还会让学科教学增值。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教了很多的知识,教了很多的技能,孩子对考试很“精熟”,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作为农村学校,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很多,我想,除了家庭原因,学习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一和乏味也是原因之一。学生失去了思考和学习的乐趣,也就慢慢的不愿意再去思考了。社会化学习的学习模式是我所憧憬的,我想,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所乐于去接受的。但针对我所在的农村学校,直接实行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还是思考从学习力方面进行着手。


  什么是“七大学习力”?所谓“七大学习力”,是指实现儿童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提问、表达、倾听、对话、合作、批判和反思能力,我们称其为提问力、表达力、倾听力、对话力、合作力、批判力和反思力。这些学习能力,无论哪项,都是当代学生所应具备的,更是当今社会所需缺的能力。


  对于学习力的培训,如果从某一种能力进行主攻培养,进而配合着其他几大学习力进行教学,或许对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更明确一点。因而我将选择表达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上的重点目标。


  当然,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我还在进一步思考中,思路还并不是很清晰。我相信发现真问题、行动起来、边行动边思考边调整,或许比永远沉浸在思考的漩涡中而迟迟没有行动更有实践的价值。




“学习力”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具体情境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是学生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如果今天我们不为孩子的未来而教,那么明天,我们的孩子将停留在时代之外。“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不断逃离舒适区,向着明亮那方,走上属于自己的、光荣的荆棘路! ;  ;



-NO.02-


触 动





张特及其团队为此次研修精心设计了相关课程,“什么是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框架,“社会化学习”的学习单怎样设计和使用;如何提升五大学习力……


高端报告,内容系统,解读深入,便于我们带的走,能模仿,受益匪浅的同时更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畅 谈 收 获



重塑课堂认知 建构底层素养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李芳芳


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在老师们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五天的学习为我们打开了重新认识课堂的大门,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抓手,为我们后期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只有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方能成长。


一、什么是“社会化学习”


本次培训的主讲是全国著名教师张齐华及其团队,主要内容是基于“社会化学习”的课堂重建。“社会化学习”就是学习者基于共同体而开展的促进社会性与个性协同发展的交往式学习。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学习”呢?张特首先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片段,从课堂中选择一个人进行观察,并从“听”“做”“说”三个方面画出学生的“脑电图”。由此我们发现在一节课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偶尔会有“做”,对于“说”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与我们《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以及“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不相符。“学习金字塔”中所呈现的听讲的留存率只有5%,不禁让我们思考: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我们的课堂是我们所谓的教育吗?还是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张特所提出的“社会化学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简单的说社会化学习就是让学生带着目标预习,课堂中小组四人进行团队共学,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全班进行质疑深化,提出团队还存在的问题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评价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由原来的“听”变成现在的“说”,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上升到90%,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效仿以及推广下去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底层素养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倾听力、表达力、提问力等能力以后才能很好的进行社会化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七大学习力”的培养。


二、五大学习力的培养


表达力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只有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化学习中只有拥有很好的表达力才能让学生由虚假的、浅表的学习走向真实的、深度的学习,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语言表达中我们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力。你会倾听吗?你可能会回答:当然会,有耳朵不就可以听吗?但是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要用眼睛听、用心去听、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用表达撬动倾听,由“你是怎样想的?”变成“她是怎样想的?”“原来你是怎样想的?现在你是怎样想的?”以及“你们团队是怎样想的?”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由“我想说”变成“我想听”,在这些策略的指引下,相信孩子的倾听能力定会有所提升。提问是儿童的天性,三岁时我们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总会跟着父母后面提出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对于课堂上更是如吴贤老师所说的“沉默是金”,反观教师则是“口若悬河”,这样的教学未免少了一点生机,多了一份无趣。没有问题学生还会主动思考吗?我们是否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让他们有处可提,有法可依,让提问随时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进行高效的对话,而“社会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但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摒弃无谓的、无序的、无效的合作,在有序有效的合作中给学生更多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高品质的对话,并进行适时地专业引导。五大学习能力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学生的底层素养,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五天的学习收获满满,在社会化学习给我带来震撼的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未来已来,如果今天我们还按照昨天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明天我们的孩子还停留在时代之外,如果今天我们不为孩子的未来而教,那么未来我们的孩子将无法适应未来的那个时代。


  




参加“提升学习力”学习体悟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沈开琰


  学习活动的五天中深感张齐华团队的责任和担当——为教育的现状担忧,为孩子的成长而焦虑。他们在不断地反思过往,不断地思考着教育的方向,所幸他们的路已找到。


  张齐华老师在培训伊始就把自己的思考和成果带给了我们,他认为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关注了知识的传授,这和教育的现状及高考制度有关,而这就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如果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培养,那么我们的孩子最终可能会成为只会被动学习或者局限在一个模式的框框里,缺乏创造性和自身的个性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国家未来将没有竞争力。所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我们还是要认可和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关注知识和技能,也应该关注一个“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能力。


  那么,既关注知识教育,又关注“人”的其他社会属性教育,“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模式的一个很好选择。在这个学习模式中,学生必须要自己主动地学习、思考、交流、与人沟通,这是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把更多的“学习任务”加在了学生的身上,但是这也是让孩子能更好成长的捷径。固然,这会让孩子很辛苦,但是我相信孩子会更加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因为,至少这是他在学习,而不是他在“被学习”。同时,他们在某个时候会发现,自己比同龄人更加的“与众不同”。


  这样的教育,想要做好很显然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的职责热情、良好的素养以及一些策略技巧。教师要有明确的认识:要知识技能也要核心素养。我们要设计一份适合孩子自己学习的“脚手架”,给他们锻炼变强的机会;我们还要教会他们怎么学习、交流,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但是社会要求他们要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沟通的人;我们还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取得和发掘家庭的力量将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带给孩子快乐和信心,他们才是学习的进行者,让她们乐于、善于学习,让她们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充足的锻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正是我们该有的追求。


  以学习单为任务驱动,以自己预学、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以教师点拨和评价激励为组织方式,以锻炼能力和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这样的学习模式是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的。当然,任何高楼都不会平地而起,都是要有足够的基础才行。张齐华老师团队带来的“七大学习力”很好地总结了孩子适应学习需要的能力——“表达力”“倾听力”“提问力”“合作力”“对话力”……他们把研究成果从“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多个方面,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能做到的,学生是会更加优秀的,同时我也都被深深折服。


  这些先行者的担当让我钦佩,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多读书,特别是多读数学教育方面的专著,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别人的精彩鼓掌,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谷晓丽


  六朝古都阴雨绵绵,张齐华名师工作室“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专场活动如约而至,来自南谯区78名教育同行以及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齐聚南京市小营小学,开展了为期5天的交流研讨培训活动。


  活动第一天张特带我们一起从 “社会化学习”的意义、到内涵、再到课堂框架,从研究的启航到行动的落实,从活动的推进到成果的辐射,齐华老师带领的团队研究,由一开始的茫然无措,正一步步的走向有序和清晰,形成了社会化学习。


  姚晶晶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社会化学习”与学习共同体建设》,五大学习力在关注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更侧重于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学习。比如,表.达与倾听必然要有对象,对话与合作只能发生在同伴之间。这是对传统教学研究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毕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独立学习固然重要,但基于独立思考的同伴分享、团队合作、质疑反思等,越来越成为数学学习的“新样态”“新需求”。当课堂本身已然发生变化,当学习生态已经向着全新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教学研究没理由滞后,而应该做出必要的引领和回应。


  赵天华和金秉蓉两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社会化学习”与学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的报告,让我们知道了学习任务单的背景、概念、特点、目的、设计提得都具有时代性,它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习任务单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学情设计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单,逐一落实,这一步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业的变化过程,诊断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变化和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断调整,不断更新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和难度,使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关注学情的差异性,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启发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及时调整,及时反馈,及时消化学习任务单的具体内容,课堂上要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点拨、引领学生的学习,教师还要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变化,共同完成学习或教学目标,体现学习任务单的成效,这是学习任务单的核心任务。


  马丽丽老师代表研究团队向大家作了《“社会化学习”与学生表达力提升》的专题,马老师从课堂表达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围绕着什么是好的表达,总结出四大对策,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情,并且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了每个阶段的训练步骤和实用小工具,便于大家学习和操作。


五天活动,在大家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接近尾声,工作室主持人张齐华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针对老师们所疑惑的“五大学习力”也做了相应的解释,学会提问、倾听、表达、反思、批判,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对话,都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社会化学习,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与人交往,成为一名更好的学习者,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作为引领他们学习和进步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想要研究的学习者。我一定要把我学到的一点一滴运用的我的教学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让我的学生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搜狗截图21年08月20日0826_14.jpg





小学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吕永芳


  摘 ;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提问能力:一、探寻学生提问力的价值;二、学生提问力的现状;三、提升学生提问力的策略;四、回应学生的提问。


  关键词:提问能力,提问价值,提问现状,提问策略,回应提问


  正 ; 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但不会提出问题,本次为期5天的基于“社会化学习”的数学课堂重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探寻学生提问力的价值


  1.提问是儿童的天性


  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具有问题意识的儿童常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绞尽脑汁,搜寻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提问,从而对世界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颖事物和现象了解与探究的本能。对于儿童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而又充满神秘感,在他的心灵中自然会充盈着满满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这宝贵的好奇心恰恰是促使他学习的原动力。也只有富有好奇心的人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求知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更多未知的东西,从而促进完满的发展。


  2.提问是课标的准则


  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的源泉。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是学习的本质


  无问不学:学始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更是“数学的心脏”。认知的失衡和重新回归平衡的过程,从提问开始,提出问题对于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谁问谁学:在学习中,问题由谁提出,决定了学习的主动权。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和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后者更能产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并在学习中激发出更大的主动性、进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好问优学:我们深知,学习中,问题的质量往往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提问者的角色,提问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才会是更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而好问题,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


  新问延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一刀切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拓展学习的宽度,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4.提问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6)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7)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8)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9)“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专家学者早已总结出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话出自《礼记·中庸》,博学即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学法相通,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适用,提出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二、学生提问力的现状


  虽然课标明确提出了四能的要求,教师也能够认识到提问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但一进入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上,教师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然以接受教师提问,解决既定问题为主。即使让学生提问,他们似乎也没有问题可问,哪怕教师的教学、学习素材的呈现中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会提出疑问。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调查:图片


  从上表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经常提问的百分比在下降,而偶尔提问和从不提问的百分比在逐次增高。做作业不会的时候,我才会想到要问问题的百分比远高于没听懂课的时候我才想要问问题,对老师或对书本知识有疑惑或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会想到要问问题的百分比最低,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提问能力有待提升。


  三、提升学生提问力的策略


  如何提升提问力,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让提问真正促进数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


  1.营造提问动力系统


  如何提升儿童提问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儿童学习中,无问可问,不愿提问的常态,建构能够激发儿童提问的动力体系。


  (1)创设提问文化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问,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长期的学习中,不能从教师和同伴处获得提问的积极认同,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原动力。因此,提升儿童提问力,要重新建立和形成积极的提问文化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面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问题吗?”看着这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知道了这些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的原生问题,不要轻易进行价值判断,而应给予充分的认同,对学习中学生派生出的其他问题,即使和本课的学习主题关联不大,也应欣赏和肯定。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他人提问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才能营造出宽松、安全的提问环境,进而形成学习中自然、愉悦的提问文化氛围,学生提问才有实现的可能。


  (2)改变学习方式


  从接受教师提问,到需要自己提问,对学生来说,不仅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难度系数也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型,到极富挑战的自主创作型。在学生提问之初,制定提问的制度规范,可以让学生提问从无到有,逐步深入学习的各个环节。


  从“问几个”到“问得好”:在学生还没有提问习惯时,哪怕提一个问题,都是颇费脑筋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制的要求,学生提问很难进行起来。我们可以在学生提问力培养的初期,以研究任务或作业的形式,明确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借助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方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后,提出1-2个自己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到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基础,我们就要求学生对整个单元提出不少于10个自己的问题。学生一开始会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甚至会为问而问。但通过不断的问题交流和相互学习,儿童提问的天性会重新点燃,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让你觉得特别受启发?什么问题能够进一步引发你的思考?从而反思自己的提问,好不好?好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和提升?


  从“要我问”到“随时问”:学生提问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从教师提问我来回答,发展为我的学习从提问开始,需要坚持不懈的在教学中把提问贯彻始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们在学习开始前,让学生借助研究内容提问:“你认识分数21吗?看到这个分数,有什么疑问吗?”当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解决了部分问题后,让学生继续观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选择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理解了21的意义后,继续让学生思考,“通过以上的研究,对于分数你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吗?”


  坚持在每一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独立研究环节,还是小组交流,全班学习环节,都能坚持从提问开始,无提问不研究,无提问不交流,无提问不学习,才能让学生提问从被动的教师要求才会问,逐渐发展为只要是学习就需要提问,拥有自觉、主动的提问意识。


  (3)跟进评价机制


  从评价的终极维度反推学生提问,在评价中展现学生提问的精彩,在评价中体现学生提问的价值,通过评价改革,让学生发现,提问也是学习重要的一环,好的问题能够获得充分的肯定,甚至成为学习中研究的话题,学生的提问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


  作业问题星机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和学习伙伴给出评价。可以是教师阅读学生提问的时候,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交流问题的时候,给你心目中的好问题画上五角星,或是进行勾画和标注,这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进行的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榜机制:自我评价或小组讨论后,推选出值得推荐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甚至可以标注出提问者的学号或姓名,让自己的提问变成学习中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会极大的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更乐于提出自己真实的问题,更有意愿思考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问题展示墙机制:对问题的交流学习和评价,不仅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区域,开展更大范围的展示、交流,其中,“问题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利用教室中原有的板报,或在教室外的走廊墙面上,开辟出一个专门的展示区域,将课上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进一步展示给年级、校内其他的班级和同学,可以让学生的提问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点评。在校情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基于学生提问的展示汇报活动,也是对学生提问的一个正向的激励。


  2.丰富提问方法系统---有处可提


  面对提问,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帮助学生借助一定的提问载体,生发原生问题,交流比较,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提问方法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是提升提问力研究的重点。


  (1)拓展提问的载体


  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可能凭空而来,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素材,或实际的问题情境,或是在某一个确定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提出问题。提供有利于学生提问的载体,如利用课本提问,借助课前或课上的研究单提问,甚至可以在作业本上提问,对提升学生提问力非常关键。


  在数学课本上提问:过去,我们总认为,数学书没法提前让学生阅读,一是与语文、英语等文本不同,数学书的内容不太好读;二是数学书中已经呈现了学习的问题及问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和关键知识点,提前阅读会不利于课堂学习。但研究中我们发现,借助数学书,学生反而能生发出更多有意思的问题。观察数学书的标题,阅读数学书中的句子,研究数学书解答相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思考和提问的需要,和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比较,就会生发出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新问题。


  在研究单上提问:利用学习单,开展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在学习单的设计中,我们不妨增设“我提问”我联想”的小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辨质疑,学会勾连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


(2)掌握提问的三阶策略


  提问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力。因疑而问,是学生提问最朴素的方式。个体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决定了其原生问题的质量。而提升儿童的提问力,需要从其原生提问,不断进阶,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最终形成更为高阶的主动构造和创造性提问的能力。


  提问力训练第一阶--经典“六问”法:五W和一H(Five Ws and one H),也称六何分析法,五W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一H即how(怎么样、怎么做),它既是一种经典的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在新闻学、管理学、文章写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提问力训练开始阶段,借用这经典六问,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提问句式,顺利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问力训练第二阶--三维“六向”法:借助经典“六问”,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提问,形成一定的提问定式后,要及时向提问力的第二阶推进。通过三维“六向”提问法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会从研究“是什么”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寻找新问题,从横向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学习中相同点和不同的,寻求“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从纵向角度去探索,追根究底,探寻“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突破创造,思考“只能这样吗?”“还可以怎样?";;还可以回到追古溯今,想办法了解“从哪里来?”“有什么用?”。


  提问力训练第三阶--问题思维导图:随着提问力的提升,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整单元提问。整单元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更整体的了解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结构,还可以有利于把问题结构化,形成以问题为内容的“思维导图”,形成更为整合的问题网络。


  四、回应学生的提问


  回应,在辞典中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回答他人的问题,一是响应他人的言语及行为。对学生问题的回应,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角度的回应,更需要关注对学生提问行为及言语本身的回应。


  1.关注问题的聆听和理解


  问题回应中,只有真的听懂了问题,才能做出良好的回应。我们可以通过目光注视,点头摇头,简短的“恩”是的”等动作和语言,鼓励提问的学生完整的表达他的问题。聆听后还要及时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学生表述出的问题和其实际想问的问题,在意义上并不总是完全一致,聆听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解读听到的问题,也会让两者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误差更大。我们可以通过复述的方法,重复一遍他提出的问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他的问题,寻求提问同学的确认;还可以帮助他理顺表达语句、调整不够准确的概念,让他重新提出问题,最终让我们和提问的同学,对问题本身达成认识上的共识。


  2.给予情感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聆听和检验,让提问学生和其他学生、教师形成了对问题的一致性理解后,进一步巩固主体间性关系的一个有效做法是,在进行解决问题的回应前,先做出积极的情感回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那我们就需要关注提问活动中他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一旦获得满足,会迅速拉近学习主体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共情的体验,让交流和分享进入平等、融洽的状态。你问了一个很棒的问题,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有人可能只关注了……,而你还能从这个角度发现问题。有的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很“傻”,但这就是你困惑的地方,我想肯定还有同学也有这样的疑问,但只有你勇敢的表达了出来,赞一个。对学生问题的积极肯定,不仅可以用话语,还可以通过动作,鼓掌、给个大拇指,甚至是通过记录下来的方式,让提问学生得到鼓励。


  3.在讨论中及时解决部分问题


  回应问题的一个方式,就是解决问题。之前的研究中,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被分割在两个教学活动中,这让学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失衡感。毕竟,听懂同学的问题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最直接反应。在小组中组织问题讨论时,要通过放大样例的方式,让所有小组形成有效的讨论程序和讨论方法。明确讨论的顺序,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发言顺序,比如从提问学生开始,或以学号顺序开始,每人依次表达。形成讨论的规定动作。让表达过程尽可能看得到,养成一边说,就一边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的习惯;及时反馈,不能光说同意或很对很好,要说出具体的思考;形成共识后共同复述思路或结论等。


  4.明确有些问题需要搁置


  通过讨论,还需要确定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立刻解决,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情况,并能在小组交流中,在对同伴问题达成一致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对是否解决问题做出判断。做出这个判断的过程,需要同组同学共同讨论。如果形成了学习者之间相互理解的主体间性关系,那么提问者在同伴理解自己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再次理解自己的问题,小组内形成是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共识,就会更为容易。对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分类处理。大家感兴趣而目前的确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全班进行交流寻求帮助,也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尝试解决。可以通过班级问题墙,把这些问题及探索解决过程中的资料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明白,即使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过程。还有一类问题,属于个体的疑问,小组内也无法解决,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做好标记,每周进行一次回顾,看看是否还是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留言条等方式,和老师进行单独的沟通。


  总之提升提问力,是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学生提问的热情、预防学生提问中的两级分化,把学生的问题真的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NO.03-


反 思




  五天的头脑风暴,让我们经历了从震撼-触动-心动-想行动的过程,如果实践,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什么?是师资力量的缺乏、生源素质的不同、或是软硬件条件不允许,还是家长配合程度不高…...



感 悟 内 化


   




道阻且长,有信念就有方向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黄荣


  2020年7月23日,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我有幸一同前往南京市小营小学,参加了为期5天的深度研修坊。


  学习期间,全国特级教师、南京市小学数学专家张齐华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就《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进行了专题讲座,具体阐述了“社会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和路径;学习单的设计和使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及七大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他们的全程陪伴和倾心分享,让我收获丰厚,感触满满:


  一、新理念的引入,使我深刻反思


  学习第一天,“数学王子”张齐华就阐述了“社会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和路径,从切片的课堂实录和学习金字塔的课堂启示中,揭示课堂教学要打破现状,要从“知识传递”回归“教育初心”。无论是数学教学的自身内在诉求还是智能社会环境的外在引导,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为主要培养目标,而非纯粹的知识传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学会适当在课堂中退场,鼓励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经验,使“社会化学习”常态化。


  二、多样化的交流,使我取长补短


  本次学习期间,讲座的老师不同,讲课风格多样,但参与学习的老师们都听得很投入,边听边思,时不时的交流探讨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秉蓉和王玮川两位老师的分享,她们都是入职不久的新教师,但自身的高素养和成长的迅速让我感到震惊,也让我再一次深深的反思自身。此外工作室成员姚晶晶老师关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讲座对我来说也是干货满满,如何在班级中合理分组、优选组长;如何培养提升组长的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化学习的有效发生等,姚晶晶老师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其中每周晒星、夸夸群、智力奖品等激励措施都是有效的、方便可操作的。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有限的,但对我的触动和影响是深远的,心有所感,念有所动,接下来就要把心动变为行动,虽然会遇到困难、面对瓶颈,但我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和蜕变会让一切困苦都变得甜蜜。有这些热爱教育的先行者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只要勇往直前就好,就算不能成为最优秀的教育者,也要在教育的路上飞得更高、走的更远,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尽己所能,点亮四方……


   




逐梦前行 步履不停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张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荷花飘香、蝉鸣声声的盛夏,在南谯区教体局教研中心前期工作的努力下,7月22日,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来到古城南京,参加由张齐华老师及其团队为我们准备的《“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暨数学课堂重建》专题培训。在为期五天的学习中,专家和骨干老师们那精深的理论、丰富的案例和不怕困难的研究精神,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对于课堂和学生教育,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与目标。


  从张齐华老师第一讲的《“社会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和路径》让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社会化学习”、为何要倡导“社会化学习”以及如何创建“社会化学习”。也让我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学习力,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张齐华老师团队的几位核心成员老师分别从“社会化学习”与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社会化学习”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社会化学习”与教师课堂指导策略,以及“社会化学习”与学生表达力、倾听力、提问力、合作力、对话力的提升等几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和培训,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社会化学习”,也让我们思考和了解回到自己的课堂中能做些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吴卓校长给我们带来的《“社会化学习”与学生对话力提升》,为了让我们真实感受到对话的存在,吴校长首先从热身小交流开始,“你最喜欢吃什么?”“你经历过最尴尬的事是什么?”……让老师们轻松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再从一期电视节目的启示引出“高品质对话”;最后通过案例让老师们了解了“高品质对话”的问题与困境以及解决的路径与策略。让我深有感触,我在课堂内外如何让我的学生们也能轻松愉快地打开话匣子?怎样才能让他们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怎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对话力提升进行有效的切片观察和反思?……需要我思考、反思和行动的太多了!


  最后一天下午,张齐华老师基于前一天晚上老们在“六顶帽子”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展示的同时为我们答疑解惑。其实,在前一天晚上,我们组在商量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除了将前几天所学内容进行了完整地梳理,更多地是把我们内心的困惑和不解都整理了出来,一位老师甚至开玩笑地说“我们会不会把张老师考倒!”但随着张老师针对我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逐一解答,我们除了佩服,更多地是感动和感谢,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干货”。


  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前面对课堂和学生,很多时候让我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而此次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感悟中豁然开朗,正像教研中心的王孝勤主任给我们进行学习总结时勉励大家说的那样“道路且长来日可期,脚步慢一些也无妨”, 学习没有终点,追求没有止境,只要我们步履不停,就一定会逐梦前行的!


   





收获满满谈感受 ;  ;勤思躬身浅心行




 ;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魏晓莹


“细雨湿衣奔金陵,静听细学满载回。 纸上得来终觉浅,勤思躬身潜心行。”


 ;  ;  ;  ;  ;  ;  ;  ;       ——莹于2020年7月26日晚作于金陵城


  以一首即兴小诗不显的表达我此时的心境,此刻是庚子(鼠)年农历六月初六的子时,心绪如同海浪般有点小而大的澎湃,思绪万千…..


 ;  ;  ;  ;  ;  ;  ;        ; ——题记


  一、心仪向往赴金陵


  初夏的某一天,接到领导的培训通知,心情开始有些小激动了。张齐华,人称“数学王子”,全国特级教师、南京市小学数学专家,多少小数人心中的膜拜偶像,而就在这个夏季,在滁州市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即将进行为期5天的深度研修。聆听并学习张齐华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为我们做的《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的专题培训。满心憧憬奔赴金陵城,给自己为期一周的充电,带着忐忑,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我开始了南京的学习之旅……


  二、收获满满谈感受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及其工作室的姚晶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次日,由其工作室的另外四位成员老师就“社会化学习”的前期实践阶段从不同角度向我们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对“社会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和路径有了初步的感知。

  紧接着工作室成员马丽丽老师就“社会化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进行了详实的阐述。马丽丽老师语言干练,亲和力极强,让我们从三个维度了解到,在“社会化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

  工作室成员、全国特级教师李勤老师为我们讲授了《社会化学习与学生倾听力的提升》。分别从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五个方面介绍了怎样提升学生的倾听力,换一种风格、另一种感觉,让我对学生的倾听力有了理论化的认识……

  几天的培训学习,张齐华老师及其团队从朴实易懂的理论结合实际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教育工作者出现的疑惑,并一一深入剖析,让我从迷雾中走出来,认识到社会化学习中七大学习力的重要性。社会对教育最大的不满,就是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做人,而当今世界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做人有关,做为一个教师,言行极其重要,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是需要我们教师谨言慎行、循循善诱。学生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想起,但做过才会理解并长久记住。学习很重要,但当它把看成唯一目标,忽视学生的七大学习力,就可能会出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言传身教及其重要,有的知识是长时间的感染而成,并不是教来的。

  三、受益非浅潜心行


  从严谨务实、内聚力大的张齐华工作室及其实验团队,到各位教授、专家老师的辛苦教导,在这五天的学习中,我看到了、听到了、悟到了、也得到了。此时,收获多少已不重要,学习的过程让我受益非浅。


  勤而思,思而默;默而静,静则灵。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最美的遇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场无与伦比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在这个夏天收获满满。且遇见且思考,且思考且前行,且前行且收获。

  加油,奋斗,潜心行……. ;  ;  ;  ;  ;  ;  ;  ;  ;  ;  ;  ; ;



图片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五天的“团队自助游”,我们深感触动,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不在心动而是行动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