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1《草原》(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1《草原》(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

一、说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旨在使学生在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的基础上,了解西部。《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各民族的团结,表达了蒙汉人民间的深厚情谊。作者用移步换景、由景及人的手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描写的淋漓尽致,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同时激发学生走进西部的兴趣。

二、说学情

现实中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通过草原歌曲及诸多影视作品等,会对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会很感兴趣。因而,本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可通过读书、情景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和人民的热情。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无限、鞭子……”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文中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我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本节教学为第一课时,主要掌握住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即可,不宜教学过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读写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难点是通过阅读交流,展开想象,再现草原美景。

五、说教法学法

1. 教法: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和借助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美;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点。

2. 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情朗读,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草原形象,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草原》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该段语言优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因此,我首先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风光中,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这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首先,采用多种识字方式,如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开火车等,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其次,理清文章脉络,提问:“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并朗读相关句段”鼓励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初步得出草原是“美丽的”“热情的”,在朗读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指导学生把语言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第一自然段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在初步了解文章大致脉络后,我安排学生4人一组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标记,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品读重点语句时,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反复朗读,让学生图文结合,揣摩优美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具体如:

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通过“碧”“千里”让学生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 再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勾勒”“渲染”都是美术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于是我会展示用“绿色渲染的图”和用“墨线勾勒的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从中直观感受到“渲染”的柔美。再通过朗读,体会小丘那柔美的感觉,以及那饱满的绿正在向四周渗透、扩散;

3. 接着,顺势理解“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和着优美的音乐朗读,体会草原的美景好似一幅鲜活的中国画。从中感受老舍先生对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学生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4. 再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几多白色的大花”。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来的无限生机。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比喻句仿写这样的美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5. 最后,让学生仿写“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又……”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叹和喜爱。通过句子比较“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是写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受到周围的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四)内容小结,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全文,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以读促悟,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作者对它的喜爱;写作技巧上巧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表达的方式。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因此我布置了背诵第一自然段的作业,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背诵,一方面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感受草原的美丽,并积累优美语句。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清晰直观,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理清文章脉络。

 ;  ;  ;  ;  ;风光美丽 ;  ;  ; (比喻、拟人、排比)

草原

 ;  ;  ;  ; 心情愉快 ;  ;  ;  ;(情景交融)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茂镇红色小学 ;  ;吴海飞

文本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但大草原除了景美,这里的人更美。草原上的人们非常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自悟,交流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

②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发挥想象,将它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语句。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和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喻句。)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让学生说说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会有什么感受。)

③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请学生读,引发思考:读这个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④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

⑤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图片,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动。)

3.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过渡: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候,此时作者与朋友们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不已。主客的手紧握着,握住不散,那真是——(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逐字逐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2)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依恋,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美丽的家乡,在每个热爱家乡的人的眼里,家乡都是最美的。不一定只有辽阔的草原和碧蓝的天空才是美的,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情。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家乡美在哪里呢?

1.出示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要求:100—200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提示:在《草原》一课中,我们赏析了一些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可以进行借鉴;情景交融则是《草原》的主要写法,要把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注意抒情的穿插要安排合理,不可太生硬。

2.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清鲜明朗 欢迎远客

一碧千里 风景美 人情美 亲切相见

翠色欲流 热情款待

情趣无限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国培计划(2018)”勃利县第二轮送教下乡 小学语文学科《草原》教学设计 ;

勃利县双河中心校 ; 于海泳

教学内容:《草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 ;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  ;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  ;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  ;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  ;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

教具准备 ;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  ;迎接、 ;  ;  ;相见、 ;  ; 款待、 ;  ;联欢、 ;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 盛情款待 ;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  ;  ;  ;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 ;  ;  ;  ;  ;  ; 热情迎接(迎客)

 ;  ;人情美 ; 盛情款待 (待客)

 ;  ;  ;  ;  ;  ; 深情话别(话别)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