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教案」小学语文《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 měng )

襟飘带舞( jīn ;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2.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发挥想象。

(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

3. 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板书设计

 ;  ;  ;  ;  ;  ;  ;  ;  ;  ;  ;1.草原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 1.出示草原的图片,播放草原的民歌,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感受草原的美。

 ; 2.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蒙古族人的热情与好客,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新理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进入美丽的草原。 ;

 ;1、学生正确朗读。 ;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

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

1 ;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

2 ;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

 ;3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 直观场境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 渲染 ; 勾勒 ; 低吟 ;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 ;

板书 襟飘带舞 策马疾驰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

 ;4 同学们 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 、情感升华 体会蒙汉情深 ;

 ; 1、 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

四 ; 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 ;

1 直抒胸臆:

 ;2 精描细写: ;

3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 ;

五 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 ;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1.完成《同步》。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不忍离别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

 ;

板书设计:1、草原 ;  ;  ;

 ;  ;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 ;

 ;  ;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 ;

 ;  ;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 ;

 ;  ;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 ;

 ;  ;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

 ;  ;  ;  ;  ;  ;  ;  ;  ;  ;  ;  ;  ; 1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  ;  ;  ;  ;  ;  ;  ;  ;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见到过草原吗?请见到过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导入新课:

 ;  ;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  ;  ;  ;  ; 风光美

 草原

 ;  ;  ;  ;  ; 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理解“一碧千里”(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③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  ;  ;  ;  ; ②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感受) ; ;

③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  ;  ;  ; ;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朗读体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当然不会,这是联想的写法)

②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这是作者描写的技巧,借牛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读读背背

①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②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

 ;  ;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重点理解“洒脱”:

 ;①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 从容 放松……)

②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④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

 ;②“一群马”“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接的人很多)

③“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

④“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

⑤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地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