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第1课 北京的春节》笔记第1期

「教案」《第1课 北京的春节》笔记第1期

一、主要内容

360截图20210802115620994.jpg

图片

二、语言特色


1.修辞运用


 ;①比喻修辞手法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腊八粥里的材料丰富的特点,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  ;  ;②对比修辞手法


 ;  ;  ;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  ;这里把除夕的景象和初一的景象进行了对比。除夕热闹,但初一全程都在休息,这产生鲜明的对比,也侧面烘托了除夕夜时人们在热闹氛围下玩得尽兴,反过来也再次强调了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 ③引用修辞手法


 ;  ;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  ;  ;文章这里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①告诉我们当时天气的寒冷,揭示了北京的气温低。


 ;  ;  ; ②虽然当时天气冷,但热情依然未减,依旧进行着对节日该做的事,人们的活动和天气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 ③引用俗语这也使读者印象深刻。




2.语言特点


①没有任何华丽难懂的词语,就像聊家常一样,以口语化的语气,娓娓道来,妇孺皆懂,使平易近人的文字显现出活亲切活泼的风味。例如:文章中“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②语言质朴流畅,简洁凝炼,感情真挚。


 ;  ; ③浓郁的北京风味儿,使这篇文章幽默风趣,饱含风情。例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




三、文章结构


 ;  ;  ;文章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开头写了春节在腊月开始了,结尾写了春节结束。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作用是:


 ;  ;  ; ①使文章情感表达更加鲜明突出。


 ;  ;  ; ②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  ;  ; 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  ;  ; ④ 加深读音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课后题


 ;  ;  ;1.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温馨景象和过节的习俗,体现出了春节的热闹,体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与隆重。


 ;  ; 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  ; 略写:从腊八起,过了二十三,正月初五,初六,正月十九




详略得当的好处是:


 ;  ;  ; 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文章重点突出。


 ;  ;  ;②作者详写略写是经过思考的,例如除夕元宵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详写而其他的日子就不一一表述这些,省略了过多的描写,使文章不如此的单一。


 ;  ;  ;③使文章读起来不繁琐,显得丰富有趣。




4.比较异同点

360截图20210802115611910.jpg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