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修”微能力测评

「培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修”微能力测评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


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2.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3.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再别康桥微课程设计方案

 ;

教学主题

《再别康桥》微课程教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阅读鉴赏诗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徐志摩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无可奈何的离愁。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与眷恋和无可奈何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有感情进行诵读,读出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杨柳岸,晓风残月”“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都是古人笔下的离别情愫,那么现代人的离别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笔下的离别之情吧!

二、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商家庭。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 ;1928 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 35 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他有时在葱绿的草坪上,看书或看云,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有时在星光下听水声……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及情感。

4.学生再次听朗读,模仿录音朗读这首诗。

四、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

明确:诗歌描绘了康桥的秀美风光,蕴含了作者淡淡的忧愁之情。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情感。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4 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之中。

 ;5 节,诗人情感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7 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五、合作探究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意象美)

 ; ; ;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课文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建筑美)

明确:课文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4.诗歌语言有何特点?(音乐美)

明确: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建筑美和音乐美,争取当堂成诵。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拓展延伸】 ;

分析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一诗,找出诗中的意象,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