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原创]《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读后感
[原创]《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读后感
教师的工作是很繁杂琐碎的,胡远明主任从教二十余年,总结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每天被动地接受工作,像一个零件一样被牢牢地“拧”进学校这台快速运转的机器中,从早到晚,备课、上课、下课、教研、批改作业、考试、补课、应付检查……一旦有空还偷偷打个游戏或上网聊会天,晚上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再做做家务,看看电视、辅导一下孩子。每天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久而久之就陷入了麻木、倦怠、烦躁、散漫的工作状态。对比了一下自己,真的是这样。
那么,如何让教师自己不再迷失?如何让教师激发内在的驱动力?胡主任提出,教师就需要成为思考者:(1)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做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就会不断地反思;(2)今天哪个孩子表现好,哪个孩子又调皮捣蛋了,就会想办法怎样去面对这些孩子;(3)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有一名教师关于小组建设的建议非常好,就会想继续请教这名教师,也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实践;(4)今天批改作业时,发现一道题目的错误率非常高,就会查找原因,是题目设计的问题还是学生理解的问题呢……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认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对日常教育教学中这种细节性问题的不断追问与反思,实质上就是一种研究行为。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内在的动力得以复苏,那么教师才会逐步走向新的工作状态和展现新的精神面貌。
胡主任用生动的案例写明了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揭开了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非常接地气地让我明白教育科研并没有那么难,而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要克服惰性,以新年新学期为契机,积极主动进而乐意去解决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让它们一直持续影响或者制约课堂效率。还要学会自我诊断课堂,具有一定的课堂问题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