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智慧课堂​《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智慧课堂​《端午粽》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
学习内容

端午粽

授课
时间


主备人


课时

2课时







课程标准
相关要求

 ; ;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识字、写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由《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四篇课文组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课文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还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通过讲述这些传统的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从识字角度看,有如下的特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

2.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3.适合学生运用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学情
分析

 ;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对于记住一般的生字并不难,但是,如何将这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写规范、写漂亮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也就是说需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另外,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精力集中地进行学习,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

智慧课堂学习
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3、正确、规范书写“真”字。

智慧课堂评价
任务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

3、正确、规范书写“真”字。

 ;

智慧课堂学习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传统食品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月饼 元宵 粽子(图片)

读准“粽子”。

二、多种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一)学习“米、粽、糯”;米字旁、立字旁,进入课文情境。

1.你们吃过粽子吗?吃粽子什么感觉呀?就是因为里面裹着一种神奇的米,叫“糯米”。读准“糯米”。

【这种米叫什么,谁带大家读?】

2.学生自由说自己方法和组词——教师强调“米”字的笔顺——书空

3.学习米字旁:认识了“米”字,我们再来看看“粽和糯”这两个字,你发现什么了?

跟吃的粮食有关的字,一般都是米字旁。(贴米字旁)看来米字旁在这里表示字的意思。

过渡语:老师考考你们啊,知道在什么节日吃粽子吗?(端午节)

4.学习立字旁:一起读一遍。谁知道端字的偏旁叫什么?(立字旁)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偏旁。(贴图)

(二)书写课题: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就是第十课《端午粽》,伸出小手试着跟老师一起写写课题。

齐读课题。

(三)请大家打开书46页,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

学习二类字:端午节 总是 中间 分给 红豆粽

鲜肉粽 知道 据说 纪念 带回去

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

2.这些都是用来包粽子的,都有什么呀?(箬竹叶 糯米 枣)

你们猜猜箬竹叶,糯米和枣都是什么颜色的?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出图片一起读)

过渡语:看来,你们都认真预习课文了。那就让我们赶快一起走进课文吧。

(五)巩固“端、总、粽”的读音;认识“立字旁”;学习生字“午、节”,读准、读通第一自然段。

出示: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请学生朗读。

端午就是五月初五,所以,最早“端五”是数字五,后来逐渐演变为端午,你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个字吗?上午 下午 午休  ;(白天十一点到一点)被称为午时。

牛和午就是一组形近字。谁有好办法让我们分清这两个字呀?

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想介绍给大家行吗?牛睡午觉把头缩,缩着头的就是午。一起再读一遍这个字。

节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

节的本意是像竹子这样,(出示图片)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就是“节”,看看“节”字有什么发现吗?(哦,原来这个字跟植物有关,所以,它是草字头。)有了这个发现就更容易记这个字了。

节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空“节”,把这两个生字放回句子中我们再读读。

出示: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 ; ; ; ; ; ; ; ; ; ; ; ; ; ; ; ; ; ; ; ;智慧课堂教学反思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