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一棵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是在《我们知道的植物》基础上聚焦问题,引入《观察一棵植物》。本课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从整体观察到用多种感官对植物的根、茎、叶等进行局部观察的过程,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尤其是科学课,他们更是充满好奇。观察、描述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渗透科学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另外,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逐步渗透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激励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科学发言的探究行为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学会认真倾听,科学交流,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的信息。

3、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真实记录。

2.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对于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能比较真实地画出一棵植物的简图。

五、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植物“绿萝”、科学活动手册(记录单)、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能用一句话介绍你所知道的植物 ;

(课前活动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认识的植物,引导学生会用一句简单的话清楚地表达,同时放松活跃一下气氛。)

 ;  ;课堂教学设计:

(一)聚焦探究问题

今天我们课堂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她是谁呢?(请出花仙子)

1、 出示学校小花园图片,认识这里的几种植物(PPT播放龙船花、茶花等图片,学生认认。)

2、 出示绿萝图片,问:这又是什么植物,你们认识它吗?(出示课题: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花仙子”和我们一起观察植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明确本节课要观察学习的主要内容。“绿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选择水培的“绿萝”为主角,有别于其他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它的根,有利于后续的观察。)

(二)探索研讨,观察一棵植物

1.整体观察植物

(1)出示绿萝

(2)提问:这棵植物长什么样?身上长有什么?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植物组成部分。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并引导学生指出根、茎、叶各部分在这棵植物上的位置。(板书:根、茎、叶)

(4)谈话:用什么观察到这棵植物身上的根茎叶?

(5)与花仙子对话

(教学设计意图:借助“花仙子”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植物,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渗透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近距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发现更多的秘密

(1)过渡:这棵植物的根茎叶上面还有很多秘密,怎么才能发现呢?

(2)提问:近一点观察这棵植物,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我们身上还有其他帮助我们观察植物的秘密武器吗?(可以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一摸。)观察植物的时候用什么顺序观察比较好?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3)讲述:这棵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伤害它。

(4)提出观察注意事项:观察时要保护好绿萝,要用眼睛、鼻子、手等帮助我们仔细观察这棵植物的根、茎、叶,发现根茎叶的特点,和其他三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5)小组合作观察,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与学生一起交流观察得到的信息。

(6)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示范,在黑板上画出根茎叶。

(7)提问:老师这样画像吗,你们来评价一下吧。(学生评价,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8)再次与“花仙子”对话,“花仙子”揭示这棵植物的名称。

(教学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近距离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历程,学习运用更多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对植物的深入观察,认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在学生交流环节中,继续强调说和听的习惯养成,及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即时评价。通过与“花仙子”的对话,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

3.画一棵植物

(1)讲述:把桌面上的这棵“绿萝”画下来送给花仙子好吗?

(2)教师指导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水——根——茎——叶。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学生所画的植物:你们觉得他画的怎么样?好在哪?(引导学生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绘画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记录方式,通过画图,能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渗透了科学绘图记录的要求是真实,而不同于美术绘画。)(三)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1)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了哪些秘密武器来观察绿萝?绿萝身上有什么?

(2)拓展课外探究问题:请小朋友们用这些方法继续观察小花园的大榕树,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意图:科学探究没有止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课后观察校园里的榕树,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学会观察一棵大树,让科学探究更加生活化。)


板书设计:

 ;  ;  ;  ;  ;  ;  ;  ;  ;  ; 观察一棵植物


 ;  ;  ;  ;  ;  ;  ;  ; 叶


 ;  ;  ;  ;  ;  ;  ;  ; 茎

 ;  ;  ;  ;  ;  ;  ;  ; ———————————— ;  ;  ;水

 ;  ;  ;  ;  ;  ;  ;  ; 根 ;  ;  ;  ;  ;  ; ;


教学反思:

 ;  ; 本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挑战,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花仙子”角色,通过“花仙子”提出问题,“花仙子”和学生一起观察植物,“花仙子”揭秘以及绘图赠与“花仙子”一系列连续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迫不及待继续探究发现的欲望,以及分享自己发现的乐趣。

 ;  ; 这节课的知识点是认识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观察、描述是科学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面,所以课堂上在观察方法这方面上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并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在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和小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深入到小组中和学生一起观察,适时启发、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  ; 对于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语言表达阻塞或错误时,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回答,而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说说看法,做到不急躁沉稳的驾驭课堂。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激励表扬,通过多样化的激励评价方法如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小组猴子摘桃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科学发言的探究行为和习惯。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打好铺垫,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性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想要学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过几次试教,发现了问题,教学设计也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一再修改,通过一些措施降低了难度,比如教材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真实地画一棵植物的简图,这要求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我在黑板上示范画出植物的根茎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弱化了对学生的绘图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画完整的一棵植物或者这棵植物中根、茎、叶中任意一个结构,其实在这节课中有没有画出一棵完整植物的简图并不是重点,让学生明白真实绘图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时,我们老师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眼学生的实际,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所体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总的来说这节课孩子们上课积极,他们的热忱出乎我的意料,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不错!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体现态度。教学路每天看似是雷同,却又能走出一片新的思考,原来每天都在开创新的路。 ;  ;  ; ;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