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11学科小学165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培训」11学科小学165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主题ID 课程主题 所属分类 所属维度 上限学时 选择

169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4 已选

164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165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166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170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2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4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业评价 14

157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学情分析 14

154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 14

160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学法指导 14

120 公共类课程资源包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2 已选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教学设计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从而:


 ; ◆ 有序管理数字教育资源;


 ; ◆ 形成属性和特征丰富的数字资源库;


 ; ◆ 提高资源检索效率和利用效率;


 ; ◆ 依据教学目标有效整合多种信息资源。


【实践建议】


我们可以从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存储的规范化两个方面管理数字教育资源。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


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有序分类存储。数字资源命名时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案、制作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借助电脑文件夹、云笔记、网盘等工具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能够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如利用云笔记的标签功能和快捷方式功能能够便捷的查找和获取资源。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围绕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作业1-成果展示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作业2-方法介绍 实践作业 4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


 ;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 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学习目标;


 ; 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 ; 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 ;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实践建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 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 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围绕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1—问题描述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2—课堂导入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3—课堂导入片段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


 ; 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 ; 在数字资源使用中保护知识产权;


 ; 尊重和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数据隐私;


 ; 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行为礼仪;


 ; 理解信息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提升鉴别能力。


【实践建议】


培养学生信息道德首先要做好示范,例如正确地使用网络开展学习与工作,在引用他人观点时清楚、科学地标注资料来源,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等,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教育和指导,例如教会学生规范引用文献的方法、保护个人隐私的注意事项、合理有效地使用互联网、知晓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等。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主题班会、板书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道德专题教育。此外,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是融入到日常教学、渗透在教师的日常言行与常规教学中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围绕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作业1—活动设计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作业2—活动简报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11 ;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能力维度】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从而


l ;  ;  ;提升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l ;  ;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l ;  ;  ;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l ;  ;  ;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l ;  ;  ;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l ;  ;  ;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提升评价科学性


l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实践建议】


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它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 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有助于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量规一般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若有必要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在使用量规时,应该提前公布量规,与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可以在自评或互评活动时使用量规,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自评或互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量规并讨论量规的应用方法,活动之后依据量规对活动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围绕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1—量规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2—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2—教师/学生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B1 ;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所属环境】混合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从而:


 ; l丰富测验与练习的活动形式


 ; l提高测验与练习活动的评价反馈效率


 ; l及时诊断学习掌握情况,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 ; l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 ; l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


【实践建议】


信息化手段能够支持形式多样的测试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等,能够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利用 PowerPoint 开发随机选择题,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问卷星、问卷派等软件可以开发标准化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此类活动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用测试与练习,需要对应用过程进行精细规划,同时考虑如何反馈与应用测试与练习的结果。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围绕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1—工具介绍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2—实施方案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3—学生体会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