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168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11个

「培训」168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11个

主题ID 课程主题 所属分类 所属维度 上限学时 选择

169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4 已选

164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4

170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67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1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68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4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业评价 14

157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学情分析 14

160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学法指导 14

162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混合学习环境 学业评价 14

120 公共类课程资源包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2 已选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 ;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


件等;


 ;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 ; 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 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实践建议】


 ;  ;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 MindMap、Inspiration 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


 ;  ;  ;  ;评价: 合格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围绕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1—学情分析方案 实践作业 2.5 已完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2—学情分析报告 实践作业 2.5 已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教学设计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掌握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方法,从而:


◆ 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


◆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


◆ 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


◆ 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实践建议】


数字教育资源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教师可根据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


由于网络数字资源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来源复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判断。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围绕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2-资源及资源信息表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3-资源获取方法说明视频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


 ;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 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学习目标;


 ; 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 ; 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 ;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实践建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 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 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围绕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1—问题描述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2—课堂导入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3—课堂导入片段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 从而:


 ; ◆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 ; ◆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 ; ◆ 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 ; ◆ 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


 ; ◆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 ; ◆ 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实践建议】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例如应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通过WISE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围绕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3-教学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或工具开展课堂总结与提升活动,从而:


 ; 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


 ;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


 ; 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


 ; 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 ; 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


【实践建议】


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内容提升、课堂结尾的内容小结以及单位或学期末的总结梳理等,重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演示文稿、WORD、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利用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表格或时间线来梳理历史事件,掌握事件发生的历史脉络;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让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其它工具进行知识整理,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应用上述工具可以使教师的反馈调整更为及时,并且能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采用更为多样、可视化及结构化的方式提升总结效果。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围绕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3—教学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


 ; ◆ 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


 ; ◆ 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


 ; ◆ 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


 ; ◆ 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


【实践建议】


课堂教学中常常融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推理演算、调研分析、动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成效并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情景化、数字化等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


在工具选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方法示范的要求。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体会具体、生动地描写实际就是“拉长生活里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类APP可以有效创设购票情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在购票与退票中的英语表达技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过程可视化功能为学生清晰地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有助于体验完整的问卷调研过程和方法等。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围绕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3-学生体验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11 ;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能力维度】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从而


l ;  ;  ;提升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l ;  ;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l ;  ;  ;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l ;  ;  ;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l ;  ;  ;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l ;  ;  ;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提升评价科学性


l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实践建议】


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它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 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有助于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量规一般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若有必要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在使用量规时,应该提前公布量规,与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可以在自评或互评活动时使用量规,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自评或互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量规并讨论量规的应用方法,活动之后依据量规对活动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围绕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1—量规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2—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作业2—教师/学生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B1 ;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所属环境】混合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从而:


 ; l丰富测验与练习的活动形式


 ; l提高测验与练习活动的评价反馈效率


 ; l及时诊断学习掌握情况,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 ; l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 ; l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


【实践建议】


信息化手段能够支持形式多样的测试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等,能够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利用 PowerPoint 开发随机选择题,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问卷星、问卷派等软件可以开发标准化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此类活动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用测试与练习,需要对应用过程进行精细规划,同时考虑如何反馈与应用测试与练习的结果。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围绕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1—工具介绍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2—实施方案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作业3—学生体会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B7 家校交流与合作”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混合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从而


 ; l ;  ;  ; 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


 ; l ;  ;  ; 促进家校双方及时、深度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 ; l ;  ;  ; 拓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提高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 ; l ;  ;  ; 帮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对家长实施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实践建议】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双向活动可以更为及 时、频繁,也更为有效,因而教师需要具备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有效合作。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搭建家校及时交流的平台,例如通过微信、QQ 群、校校通等工具能及时传递教师与家长间的信息,通过博客等工具进行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在线问卷了 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等。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如在博客展示活动中请家长参与作品评价,既能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帮助家长更 深入理解学校教育理念与方法。此外,信息技术还使得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更为有效,例如 制作微课程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等。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 围绕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作业1——工具介绍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设计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作业2——活动描述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B9 ;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混合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而


 ; ◆推动自评和互评活动有序开展


 ; ◆扩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范围和深度,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 ; ◆持续跟踪和记录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过程


 ; ◆为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 ;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实践建议】


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


支持开展自评与互评的工具可以是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自然地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某个单元教学结束时,用概念图的形式梳理单元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概念图就成为学生学习反思与评价的工具。


在自评与互评活动组织中,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评价标准可以是评价要点,也可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出现。评价规范需要明确学生的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实施自评与互评活动时,若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要求。在评价活动结束之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自我了解,发展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者。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围绕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作业1——评价工具及说明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作业2——学生活动案例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作业3——教师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