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169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4 已选
170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67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已选
171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68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4
182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学习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8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智慧学习环境 学法指导 14
179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智慧学习环境 学法指导 14 已选
180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学业评价 14
181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智慧学习环境 学业评价 14
120 公共类课程资源包 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情分析 12 已选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
 ;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学习目标;
 ; 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
 ; 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实践建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 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 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围绕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1—问题描述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2—课堂导入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3—课堂导入片段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 从而:
 ; ◆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 ◆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 ◆ 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 ◆ 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
 ; ◆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 ◆ 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实践建议】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例如应用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边形,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通过WISE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
 ;  ;  ;  ;评价: 未审批
 ;  ;  ;  ;评语:
 ;  ;  ;  ;暂无评价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围绕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已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作业3-教学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或工具开展课堂总结与提升活动,从而:
 ; 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
 ;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
 ; 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
 ; 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 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
【实践建议】
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内容提升、课堂结尾的内容小结以及单位或学期末的总结梳理等,重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演示文稿、WORD、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利用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表格或时间线来梳理历史事件,掌握事件发生的历史脉络;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让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其它工具进行知识整理,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应用上述工具可以使教师的反馈调整更为及时,并且能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采用更为多样、可视化及结构化的方式提升总结效果。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围绕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作业3—教学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
 ; ◆ 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
 ; ◆ 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
 ; ◆ 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
 ; ◆ 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
【实践建议】
课堂教学中常常融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推理演算、调研分析、动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成效并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情景化、数字化等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
在工具选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方法示范的要求。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体会具体、生动地描写实际就是“拉长生活里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类APP可以有效创设购票情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在购票与退票中的英语表达技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过程可视化功能为学生清晰地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有助于体验完整的问卷调研过程和方法等。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围绕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1-教学设计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2-课堂实录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作业3-学生体验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3 ;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
◆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角厘清和界定问题;
◆掌握问题分析的多元方法,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
◆学会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实践建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技术丰盈的环境中,师生可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技能,从多个视角、多种渠道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例如,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问题、通过智能会议系统连接远程专家创新问题解决的路径;借助 3D 建模、3D 打印等技术创新问题解决成果的形式;运用设计思维、TRIZ、计算思维等创新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建模,预测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当设计真实且开放的背景或任务,同时选择恰当的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支架。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1—案例分享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2—学生案例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3 ;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方面】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
◆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角厘清和界定问题;
◆掌握问题分析的多元方法,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
◆学会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实践建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技术丰盈的环境中,师生可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技能,从多个视角、多种渠道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例如,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问题、通过智能会议系统连接远程专家创新问题解决的路径;借助 3D 建模、3D 打印等技术创新问题解决成果的形式;运用设计思维、TRIZ、计算思维等创新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建模,预测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当设计真实且开放的背景或任务,同时选择恰当的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支架。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1—案例分享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2—学生案例 实践作业 2.5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从而: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观察和体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用多种方式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
◆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
◆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思考;
◆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实践建议】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拓展学生学习边界、丰富学生学习结果的表达形式,其实质是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维度和视野,帮助学生基于自主探索与理解内化尝试多种形式的交流表达。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恰当的学科工具,支持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在线 Voki 平台和 wikispaces 平台构建英语跨文化交流的视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中可以用 ACD/ChemSketch 软件绘制分子立体模型,创造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分子立体结构的学习;可以用 MMEX(Interactive Multimedia Exercises 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运用Google地图来研究探索热带雨林的特点及保护举措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当前普及易用的微信等信息技术工具甚至是纸笔工具及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时,可以直接用手机或平板进行拍照分享或录像直播,课题组或其它相关人士能及时知悉并互动点评,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学生甚至可以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也可以用简单易行的“自然笔记”方式来探究身边的世界,形成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常态实践。
 ;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围绕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作业1—设计方案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作业2—学生案例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作业3—教学反思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和分析数据,针对问题/需求/兴趣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从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指导方案;
◆增加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结合指导方案分析个别化指导结果,并提出改进计划。
【实践建议】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中,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问题、需求以及兴趣,基于多元的学生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同时基于数据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一般的实施过程包括了:确认困难/需求、提出问题、采集数据、解读数据、设计指导方案、对结果进行评价。当然,实践中也可能是从数据采集和分析开始,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或需求。教师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之后,可以从资源、路径、评价等多个角度实施指导方案。
 ;  ;  ;  ;评价: 未审批
 ;  ;  ;  ;评语:
 ;  ;  ;  ;暂无评价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围绕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作业1—情景描述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作业2—案例展示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作业3—学生体会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从而:
◆根据教学情境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丰富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式;
◆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提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实践建议】
数据分析模型是利用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建模,通过模型的应用可以客观分析学生学业成绩、学生特质以及学生行为,进而为改进教育教学、支持教学运行决策提供启发和依据。如认知风格测量模型、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职业兴趣测试量表、批判性思维测量量表等。在选择和使用模型之前,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需求与问题理解该模型,同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尝试着应用该模型,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客观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结果。数据分析模型的使用建议融入到平台或计算机工具之中,从数据采集到成果导出都更为自动便捷。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围绕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作业1—模型介绍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作业2—应用案例分析 实践作业 3 未完成
内容简介:
本方案围绕能力点“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采用“课程资源包”的方式,将观看视频和在线参加配套活动、完成作业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本能力点共计14学时,需完成至少9学时的视频课程学习(自主选学),完成并提交5学时的实践作业。
 ;
【能力维度】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发现或引入真实的教学问题,建立数据分析微模型,从而:
◆抽象表达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合理、科学地解释问题并分析原因;
◆提高数据分析效率;
◆有助于分析和发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
◆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实践建议】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强调基于教育教学需求、面向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抽象表达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数据工具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基础外,还应当具备应用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探究的能力。
数据分析微模型关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微模型应当包括:
(1)主题或教育教学问题/需求,例如学生认知结构分析模型,并对该模型拟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现象进行简要说明,重在阐释其教育教学的意义;
(2)模型简介,阐明模型的结构、包含指标、指标间的关系;
(3)数据来源及要求,即说明模型的应用条件,如数据字段、数据类型、数据容量等;
(4)模型使用方法,对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该模型进行扼要说明。
此外,建议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后的结果用可视化形式进行呈现,直观表达分析结果。
视频类课程
提交作业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类型 学时 完成状态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围绕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文本阅读 文本课程 0 未完成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作业1—问题描述 实践作业 1 未完成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作业2—模型构建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作业3—应用案例分析 实践作业 2 未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