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的资料记录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说课材料 ;

石嘴山市第十二中学 禹科奋 ;

一、说教材: ;

 ;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有写生母的,有写养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著名科学家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终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

 ;  ;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

二、说学情: ;

 ;  ;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教师要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

三、说教学流程与方法: ;

 ;  ;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

 ;  ; 1、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

 ;  ;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

 ;  ; 3、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第二课时进行第三板块的学习和训练。 ;

 ; ;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

一、教学内容 ;

 ;  ;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

二、课时安排:三课时; 2.课型:说读课。 ;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

四、教学蓝图 ;

 ;  ;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

 ;3.整体赏析课文。 ;

五、教学主要过程 ;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

 ;  ;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

 ;  ;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

 ;  ;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 ; 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

3.教师小结。 ;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

 ;  ;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

 ;  ;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 ;

4.学生代表发言。 ;

5. 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

 ;  ;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

 ;  ;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

 ;  ;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

 ;  ; 4.同学们准备发言。 ;

 ;  ; 5. 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 “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

 ;  ; (2) 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

(3) 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

6、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 ;

 ;板书设计: ;

勤劳俭朴的习惯 ;  ; 整日劳碌 ;  ;节衣缩食 ;

回忆我的母亲 ;  ;  ;宽厚仁慈的态度 ;  ; 任劳任怨 ;  ;周济穷人 ;  ;  ;  ;

朱德 ;  ;  ;  ;  ;  ;  ;坚强不屈的性格 ;  ; 母亲对我影响之大 ;

教育之深 ;

母亲

 ;  ; 评:上完《回忆我的母亲》后,一直在不停地反思,应该早就自评了,只是因为学校网络不畅通,迟迟没有上传。今天周末来到朋友家才看到了同仁的建议和评论。在这里很快写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

 ;  ;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我把《回忆我的母亲》一课设计为三课时,其原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夹叙夹议的写法。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了很好的品味课文的语言和重要段落。我是在上完两节课后和大家分享第三课时的。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能够得到一些人文方面的理解和陶冶,能够品味作者在词语和语言以及段落方面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认真准备后,在课堂上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设计的问题都是深思熟虑的。课堂气氛还是活跃的,民主的,平等的。我觉得没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是我的考虑不周。对于各位老师的良好建议深表感谢!

第一部分:《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流程及点评 ;

一、学生齐背《论语六则》。 ;

【点评:利用课前一点时间,反复背诵经典篇目,其实就是起到“贯耳音”,强制默化的作用。这种做法我认为适合我们这样的学生。】 ;

二、教授新内容 ;

(一)【教师提问】朱德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至少要用5个词语来修饰。 ;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朱德母亲是一位宽厚仁慈、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教子有方的人。 ;

【点评:禹老师的问题设计得很好,但附加条件把很多想发言的同学吓了回去。如果附件条件设计成激励性质的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譬如:“我们比一比,看谁用的修饰语最多。”】 ;

(二)【教师提问】说出全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件。 ;

(学生发言充分,所述自然是五花八门。有说朱德母亲生孩子前一分钟还在劳动的;有说朱德母亲晚年依然坚持劳动的;有说家庭虽然困难但“我母亲”还周济穷人的……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学生全部都涉及到了。最后禹老师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件:朱德母亲生了十三个孩子,溺死了五个。禹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告诉学生生孩子、养孩子对于当时朱德母亲来说是最辛劳的事情。很明显这里暗含着感恩教育。) ;

【点评:禹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与教学民主。引导的整个过程禹老师激情飞扬,和蔼可亲,总是在激励与赞赏学生,在禹老师的感染下,出现了争相发言的局面。】 ;

(三)【教师设问】学习完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

【学生边发言,教师边总结板书】1、语言质朴,富有深情。2、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3、夹叙夹议。 ;

(发言的学生很多,但第三个特点没有总结出来。禹老师只好自己说出。) ;

【点评:从学生回答来看,禹老师这个问题设计的有些模糊。任何一篇经典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要求学生学习什么问题中应明确界定。禹老师显然是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后来口头上虽然补充强调了,但因为板书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口头强调,致使学生还是出现了所问非所答的情况。】 ;

(四)欣赏文章结尾处的后四段。 ;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3个欣赏思考题。) ;

【点评:我认为这个问题设计很好,欣赏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读中欣赏,这一点禹老师做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的欣赏太多,有明显用教师欣赏替代学生欣赏的痕迹。另外,很遗憾的一点是禹老师出示的3个思考题在这个环节中没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附:《回忆我的母亲》结尾处四段——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

(五)母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有哪些?你准备学习哪几点? ;

(发言的学生很多,大部分都围绕着“勤劳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三方面阐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

(六)划分第16自然段的层次。 ;

(经讨论后划分三层,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层意。) ;

【点评:就目前大环节而言,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应试技巧是自己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是为应试而设置的,禹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也直言不讳。】 ;

第二部分:综合评价 ;

听完禹老师的课感触很多,下面集中谈两点—— ;

 ;  ; 第一、感受最深的是禹老师讲课时的精神与气势,禹教师将自己全身心融入课堂,用自己对语文热爱与激情感染带动学生的做法让我非常羡慕。由此,我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真理——教师的教学激情源自对学科的热爱,这种爱的传递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教师有了这种对学科的挚爱,什么方法、技巧、理念都显得不重要了。 ;

 ;  ; 第二、禹老师课堂上始终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一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那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诚信难以建立,其根本原因就是“大跃进”“文革”期间的社会与教育中假话连篇造成的恶果。巴金晚年的很多次谈话中一直在强调“说真话”三个字,很是值得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深思。 ;

 ;  ; 此外,还有几个小问题,愿与禹老师及诸位同仁商榷—— ;

 ;  ; 第一、禹老师这节课运用的是“问题导读法”,因而问题的设计与排列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我认为禹老师设计的比较恰当,但问题的出示顺序很值得商榷:禹老师共设计了6个问题,其原来顺序是——(一)朱德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至少要用5个词语来修饰;(二)说出全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件;(三)学习完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四)欣赏文章结尾处的后四段;(五)母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有哪些?你准备学习哪几点?(六)划分第16自然段的层次。这个顺序调整为(一)(二)(五)(四)(三)(六)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  ; 第二、如何对待学生出现“所问非所答”的情况。今天课上一个学生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显然出现了“所问非所答”的现象。这个学生正在滔滔不绝地念书,禹老师对着这个学生双手一拍叫停,立即指出她这是“所问非所答”,命令她坐下。这样处理显然是不恰当地,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呢?尤其是在时间紧迫而学生又滔滔不绝离题万里的时候,我们应不应该强行叫停?如何叫停?叫停后我们使用什么言语最恰当?

禹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是很成功的。首先,课堂上自始至中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三个维度彼此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比较恰当。一般而言,一堂课上三个方面间而顾之往往可能顾此失彼,通常的做法是可以有所取舍。或就知识与能力,或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抓过程与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禹老师把这三者有主有次、有重有轻的糅合在了一起,使得三维目标在一堂课中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例如,她在第二个环节中“用一句话来评价朱德的母亲”的设计,既包含了句式与说话的训练,又紧扣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再如第三、第七个环节“你来谈谈自己对朱德母亲印象最深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朱德母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有哪些?你准备学哪几点。”等等,也都非常典型。其次,依照区教育厅“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方案中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的要求来看,这节课落实的比较好。禹老师胸有成竹。一节课中板书、提问流畅自如,教材烂熟于心。学生对课文内容很熟悉,参考材料准备的比较完备。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自始至终活跃有序。课上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敢于、勇于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认识。整节课教师 “言而有度”,点拨多、引导多,学生“当仁不让”讨论多、交流多。从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认识的质量上看,学习目标设定的比较恰当。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比较扎实的掌握。第三,禹老师在课堂上富于激情,亲和力、感染力极强,学生的情绪、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如果说这节课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的话,我觉得学生在交流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时,过多的受了学习资料的影响,有些写作特点学生能说的出但未必能领会得了,这里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略显不足。以上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禹老师及各位听课的老师批评指正。


暂时没有评论,评论一个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 去登录

发表文章

Powered by DS文库

Copyright © 我的资料记录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293号-10
×
保存成功